初二语文上册各地试卷之课内阅读和语言应用题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73463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上册各地试卷之课内阅读和语言应用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二语文上册各地试卷之课内阅读和语言应用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二语文上册各地试卷之课内阅读和语言应用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二语文上册各地试卷之课内阅读和语言应用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二语文上册各地试卷之课内阅读和语言应用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上册各地试卷之课内阅读和语言应用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上册各地试卷之课内阅读和语言应用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二语文上册各地试卷之 课内阅读和语言应用题4、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取一个雅致的名字,以表示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仔细读来,饶有情趣。七录斋: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凡所 读之书必定 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 这样 反复六七次,因此他 给 自己的书房取名“ 七录斋”。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 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下列书屋名中请自选其一,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读文人取名的内涵。(2 分)老学庵(南宋陆游) 积微居(语言学家 杨树达)_:_。5、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2、(两题中任选一题,简述 30 字左右) 。(2 分)简述保尔第一次参加斗争并被捕的故事。 【保尔朋友,共产党员朱赫来被白军逮捕。保尔在大马路上协助朱赫来将押送的士兵打倒,帮助朱赫来逃走。由此保尔被逮捕。 】“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请简述保尔说这番话的主要事件。 【他失去最宝贵的东西战斗能力,想以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二、阅读理解(共 40 分)(一) 小石潭记 柳宗元(7 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佁然不动;_ _。6、补足文中缺省句。(1 分)_7、下到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 分) A、心乐之 念无与乐者(记承天

3、寺夜游) B、以其境过清 是以谓之文也( 八则)C、佁然不动 所以然者何 (晏子使楚)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势有曲直( 治水必躬亲)E、乃记之而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8、翻译句子。 (2 分)近岸,卷石底以出。_目光下彻,影布石上。_(三)幽径悲剧 季羡林(8 分)12、 【甲】段划线句中用词可堪回味:藤萝幽香可闻,但不可“闯”入;蜂声可听,却无法“袭”人。分析“闯” 、“袭”两动词使用的好处。(2 分)_ _13、 【丙】段划线句写群树、荷花对古藤之死的反应有什么深刻的用意? (2 分)_ _14、快乐微笑与悲哀痛哭并存于上文中,请分别找出一处,并简析这两种迥异的情感。(2 分

4、)_ _15、本文语言通俗而雅致,比如:句式工整;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情相结合结合上文内容,举出一例来具体说明任意一个语言特点。(2 分)_6下面语段中有两处明显的毛病,请按照要求提出修改意见。 (4 分)12 月 26 日, 在 海 城 市 西 岸 银 色 沙 滩 ,突 然 被 海 上 飘 来 的 大 片 黑 色 油 污 污 染 了 。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即赶到现场展开调查,并组织人员进 行清理。 据专家初步判断,此次污染可能由于轮船发动机污油泄露所致。沙滩表面被油泥覆盖,油污带长达 1000 多米,最大的油 污块直径约 6 厘米左右,黏稠的油污很难清除,但并未向下

5、渗透,总 体污染程度尚不 严重。2(1)第 句中“ ”应改为“ ”。(2)第 句中“ ”应改为“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 树下,眼前无藤 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 甲 (扑进、 闯 入、传入 )鼻官, 嗡嗡的蜜蜂声也 乙 (闯入、袭入、传入 )耳内,抬头一看,在一 团团的绿叶中 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 树的叶子 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

6、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 顾而乐之了。8从文中甲乙两处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填在下面。(2分)甲处: 乙处: 9依次概括下列语句所表现的古藤萝的特点。 (3 分) 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 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 间 。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 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隐约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10作者说“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是否是说作者在以前不知道古藤的存在?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7、。 (3分)4.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错误,请选用下面符号在原句上修改。(2 分)(1)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2)保护水资源,是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据新华社电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 114 小时的“长途跋涉” ,来到距月球约 200 公里的近月点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 5 日 11 时 37 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刹车”动作。卫星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请用一句话概况上文内容。 (不超过 10 个字) (2 分) 阅读下面文

8、言文,完成 711 题。 (14 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解释加点词。(4 分)潭中鱼 可 百许头( ) 影 布 石上( ) 凄神 寒 骨,悄怆幽邃 ( ) 庭下如积水 空明(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 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甲段文字对游鱼的描写栩栩如生。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画面的句子是“”

9、 (原文) ,描写游鱼动态画面的句子是“” (原文) 。字面上写游鱼,实则是写出了 。 (2 分)10乙段文字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原文) 。作者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月色 的特点。 (2 分) 11. 这两段文字都借景抒情。甲文抒发了作者 的心绪,乙文透露了作者 的心境。 (2 分)3阅读我的母亲中的语段,完成 1215 题。 (7 分)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

10、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13选文回忆了母亲哪一个生活片断?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2 分) 14选文通过心理活动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情。试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 (2 分) 15

11、“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请你想像一下,当时 “我”会对母亲说什么?(不少于 50 字) (2 分)阅读都市精灵中的语段,完成 1618 题。 (6 分)16. 对“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现在,在北京,人们已很难看到乌鸦,作者为此而感到深深的遗憾。B.乌鸦,本是北京最大众化的鸟类之一,而现在,连它也稀有了,更不用说别的鸟类了。C.在北京,现在已看不到乌鸦,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悲哀。D.“连”字,加强了语气,突出了乌鸦已不可能成为北京一景这样一个事实及作者为此而感到可惜的心情。17. “肆无忌惮”这个词语本来含有贬义色彩,联系上下文,说说在这里作者赋予了它什么样的新意?(2 分)18. 2007 年常熟市“爱鸟周”的主题为 “关爱鸟类 亲近自然 共建和谐家园” 。请写出两个与鸟有关的成语。 (2分)4有人说:“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 ”学了“长城”专题后,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3 分) 答:_5一片树林失火了,火越烧越大。一只小鸟飞到河边,弄湿翅膀,然后回到火场上空,将翅膀上的水滴下来,希望熄灭大火,它一次又一次地取水灭火。天神看到后很惊讶,他们问它:“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要知道,这些小水滴是不可扑灭这么大的火的!”请为小鸟设计一段话,既能回答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