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分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73201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分析“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若想来年登金科,仍需埋头把卷析。” 做为一名教师不分析试卷是不行的,不能把试卷分析透是万万不行的。对学生来说,考卷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查;对教师来说,它将成为他们开展下一学期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览今年语文试卷,难易适中,即使是创新试题,也不特意难为学生。试卷结构又延续了以往的出题模式(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总分 120 分),题型变化不是很大(仍为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话题作文三部分,26 小题)。阅读理解也都像以往一样来源于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作文仍是话题形式,话题作文仍是考试亮点。

2、所给引言(话题前的提示性话语),寓意丰富,启发性强,很容易学生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更有助于学生的写作创新。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今年的语文试卷体现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考出真实而满意的成绩,更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指针,也给我们敲响了中考的警钟。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共 12 分,分值不变。这部分虽然只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默写(1 题,占 4 分),但更强调记忆的理解性和灵活性(2 题,占 8 分)。不过,与往年有所不同。1 题中增加了对古文名篇的考查,如: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 题

3、中多了对世界名著的考查。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作家 ,作品反映了主人公 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历程。学生做这部分的题,真有点中考味道,这部分真和去年中考题型相若。回想,我在教学时对这些考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在我多次准备的月考试题中全都出过,容易错的字也强调多次。但从评卷的结果来看,学生考的分值,也不尽人意,不该错的都错了。这部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古诗文默写的准确性上,如百废具兴的“具” 竟写成“俱”,看来有相当一部分学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够,造成丢分,很是可惜。做为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默写训练。有针对性的重复,或许将成为这部分得分的真理。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共 58 分,总分值

4、不变。首先是文言文阅读,分值 12 分,和去年一致。考查的是课内篇目始得西山宴游记。学生对它不是很陌生。我平时对此抽查较勤,再加去年的期末调研语文试卷就有相关的试题,今年考此篇,对全县师生来说,我总以为是意外的收获。该部分主要设置了六道题:文学常识(3 题)、字词解释(4 题)、解释句子(5 题)、背诵默写(6 题)、内容理解,主旨把握(7、8 题)。题型没有变化,这是本套试卷中最为稳定的部分,学生失分应该不会很多。但从评卷结果来看,字词解释、内容理解、主旨把握等考点仍有失分情况。作为教师,对这部分的教学更应细化了,一定要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其次是现代文阅读了。现代文阅读,这次考试依然

5、有文体之分,尽管没有明确标识出说明文(海豚)、议论文(坦然看生活)、记叙文(独腿人生),但一看选文,以不言而喻了。命题人对它们的三者分值安排,是相对均分,依次是 15 分、15 分、16 分,真是别具匠心,对以前调研试卷贬二拱一的分值安排,迥然有异,算是很大的改进。对选文更是“慧眼识英雄” ,三篇都来自课外,注重人文性。如:海豚关注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存,人要爱护动物;坦然看生活强调的是一种良好心调,甚至能和范仲淹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相媲美;独腿人生 更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身残志不残自尊自强的人物形象,寓教育于其中。这些文章,对学生来说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看,现代文阅读中纵横交

6、错的考点,也能看出一种趋势,完全弱化了对文体知识的考查,像以前只填举例子、比喻、承上启下等等的能得分的日子,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对文体知识不是不考了,而是对它的考查更强调了文体知识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如 13 题(修辞方法)、15 题(中心论点)、17 题(论证方法)。换句话说,这部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且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不能在拘于文体知识答题。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相当广泛:除上文体知识之外还有识记字形(9 题)、代词的指代义(12 题)、重点语句的理解(16、20、21、2

7、2 题)、仿写句子(19 题)、标题含义的理解(25 题)、筛选并提取重要信息(10 题、11 题、14 题、18 题)、概括文章内容(14 题、15 题)、理解文章的结构(23 题)、赏析文章的主要人物(24 题)等。开放性试题的设计一方面与材料结合得十分紧密,一方面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余地,如 14 题、19 题、24 题等。开放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创新。实际上也涌现出不少精彩答案,如 19 题仿写:没有太阳的火热可以有蜡烛的温暖,没有大山的雄伟可以有丘陵的青翠,没有平原的广阔可以有盆地的平坦。通过对阅读题的分析,回想我今年的教学,的确有很大的不足,多少孕于了一些老性试题的练习,拘于文体

8、知识。再从评卷的结果来看,基础知识(主要指字形)出错较多,代词的指代义、筛选信息、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文章人物等考点失分学生也笔笔皆是。开放性试题反映的问题更多。开放性试题虽然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之上的,提供的答案应当符合原文和题目的要求,而有的学生答题平原跑马,离题千里。总之,对以上知识点的教学教改 0 一定甚之,细之。第三部分是作文,50 分,分值不变。今年的作文仍延续了前两年的话题作文的形式。不过,所给的提示性话语的寓意更丰富,启发性更强。此次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炼观点,表达感情,并且继续坚持“ 三自方针” ,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由此可见,

9、这次作文更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有所创新,表现个性。话题作文是写作考查中的轻骑兵。它在立意、选材、文体方面一般没有限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具有开放性特点。话题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一个内容指向,要求学生在同一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经历、体验。不过,写话题作文,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切莫离“题” 为文。学生应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判卷老师的认同,即使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范围最大,也要围绕“所给提示性话语” 这一限度。2)切莫以“ 题 ”拟题。话题作文只规定了话题,话题不等于文题。3)切莫文体

10、不明。虽说文体不限,不等于没有文体,而是根据写作内容和自己的擅长给恰当选择。4)切莫囿于提示语。提示语是帮助学生认识话题,拓展视野,激活思维所作必要的提示和启发,如只顾及提示语,则有悖于写话题作文的原则,文章更无新意,更不能体现学生的创新。那可就成了天下的乌鸦一般同,分值不会高呀!总之,本套试卷呈现出稳定中求发展、继承中见创新、出题时近中考、做题时寓教育的特点。它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指南,也为今后的课改提供了新的课题,更为明年的中考更敲响了警钟,同时引导我们不断向前。年年岁岁题相似, 岁岁年年卷不同.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11、、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 10 分的超纲题,让学生一筹莫展。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 37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 48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 30 分。文题如果我能_,补全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题由以往的“小我”到今年的“大我”。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群体,关注身边人的生活状况。较以往不同的是写的是人物群像,这有一定的难度,给考生有些“突然”的感觉,因为在初三备考中,由于受前几年中考作文影响,备考写作训练往往以感悟生活类记事为主,写人较少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 600 字。二、考试情况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 68 左右。学生对

13、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8 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 4%,因为这是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因此学生得分率较低。此外第 3 题得分率也仅为 30%,(让学生分析出字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 63.4%。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 71.1%,课外阅读 (二)诗和课内紧密联系,材料内容都是纸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现代文阅读文(三)是一篇寓言,让学生分析写法、总结寓意。作文部分,得分率在 76%左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

14、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 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少;(4)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5) 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

15、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4、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力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