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1-9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72431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1-9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1-9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1-9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1-9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1-9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1-9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1-9章)(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第一章1-1 图 1-2 示出了自然吸气与增压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请问:(1)各自的动力过程功、泵气过程功指的是图中哪块面积?功的正负如何?(2)各自的理论泵气功、实际泵气功和泵气损失功指的是图中哪块面积?功的正负如何?(3)各自的净指示功和总指示功又是由图中哪些面积组成?功的正负如何?(4)造成自然吸气与增压发动机示功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解:由图 1-2,(1)自然吸气:动力过程功= 面积 aczbaWt=W1+W3,正功泵气过程功=面积 W2+W3,负功增压:动力过程功=面积 aczbaWt=W1,正功泵气过程功=面积 brab Wt=W2,正功(2)自然吸气:理

2、论泵气功=0实际泵气功=W 2+W3,负功泵气损失功 W2+W3 负功增压:理论泵气功=p k 和 pb 间的矩形面积,正功实际泵气功=W 2,正功泵气损失功=阴影面积,负功(3)自然吸气:总指示功W 1+W3,正功净指示功(W 1+W3)-(W2+W3)=W1-W2,正功增压:总指示功=W 1(p b-pk)*Vs ,正功净指示功=W 1+W2,正功(4)差异的原因:增压发动机的进气压力高于排气压力,因此泵气过程功为正。21-2 增压四冲程发动机在中、小负荷工况运转时,有可能出现压气机后进气压力 pb 小于涡轮前排气压力 pk 的情况,请画出此时发动机一个循环的 p-V 图,标出上下止点、进

3、排气门开关和着火时刻的位置,以及理论泵气功和泵气损失功面积,并判断功的正负。解:p-V 图如下图所示:理论泵气功:绿线包围的矩形面积,负功实际泵气功:进排气线包围的面积,负功泵气损失功:两块面积之差,负功1-3 假设机械增压与涡轮增压四冲程发动机的动力过程功 Wt 和压气机后压力 pb 均相同,请问两者的示功图有何异同?二者的泵气过程功有何差异?为什么?解:涡轮增压的理论排气线为 pk,机械增压的理论排气线为 p0;且涡轮增压的实际排气线位于机械增压实际排气线的上方。机械增压的泵气功大,因为机械增压的排气压力更低。1-4 图 1-4 曲轴箱扫气二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两块面积各表示什么含义?说明曲

4、轴箱换气功的形成过程,并判别功的正负。解:上图-缸内工质对活塞做的功;下图 -曲轴箱内工质对活塞做的功。对于气缸,排气门先开启排气,然后扫气门开启开始扫气,扫气门关闭时扫气结束,排气门关闭后整个气缸的换气过程结束。对于曲轴箱,进气门从开启到关闭为进气过程,扫气门从开启到关闭为扫气过程。曲轴箱换气功为负功。1-5 为什么发动机性能指标有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的分别?两种指标各在什么场合使用?为什么一般不把净指示功作为常用的指示功指标?解:指示指标:不受循环过程中机械摩擦、附件消耗以及进排气和扫气流动损失的影响,直接反应缸内热功转换进行的好坏,因而在内燃机工作过程分析中广泛应用;有效指标:被用来直接评

5、定发动机实际工作性能的优劣,因而在发动机生成和试验研究中广泛应用。因为净指示功难以直接测算得出,所以一般不把净指示功作为常用的指示功指标。1-6 发动机的动力、经济性能在生产使用中主要用哪几个指标来表示?如果要进行不同机型性能的对比,应该使用何种动力、经济性能指标?解:动力性:功率、扭矩、速度;3经济性:有效效率、燃油消耗率、润滑油消耗率。不同机型对比常用:有效平均压力、升功率和 be。1-7 为什么发动机原理把有效平均压力 pme 当作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能指标?解:因为 pme 与整机的功率、扭矩和功都成正比,又是可比指标,是表示动力性能的最具代表指标。1-8 为什么说活塞平均速度 m 是比转

6、速 n 更为本质的动力性能速度指标?解:因为转速 n 只能作为同一机型的速度指标,不能用来判断不同机型运动速度的快慢。1-9 试推导以有效平均压力 pme 表示的有效输出功率 Pe 和有效转矩 Ttq 的计算公式(标出各参数的量纲) ;比较同为动力性指标的 Pe 和 Ttq 有何区别;分析在发动机结构参数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输出功率 Pe 的途径。解: 和 310smetqiVT,30smein其中:p me 量纲为 MPa,P e 量纲为 kW,T tq 量纲为 N.m。提高输出功率 Pe 的途径:提高转速,增大平均有效压力(增压,提高效率等) 。1-10 为什么说发动机转速 n 确定后输出功率

7、 Pe(或转矩 Ttq)主要取决于有效效率 et 和循环可燃混合气进气量(汽油机)或循环供油量(柴油机)?而有效燃料消耗率 be 则主要取决于有效效率 et?解:当转速 n 确定后,单位时间内做功的次数一定。决定做功快慢的主要因素变为一次做功的多少。而循环可燃混合气量和循环喷油量所产生的热量与有效效率的乘积即为每循环做的功。因此,当 n 确定后,循环可燃混合气量和循环喷油量所产生的热量与有效效率成为影响 Pe 主要指标。1-11 燃料低热值 Hu 和混合气热值 Hum 有何异同?决定混合气热值的因素有哪些?解:燃料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在标准状态下,完全燃烧所能释放的热量。可燃混合气热值为单位质

8、量或体积的可燃混合气在标准状态下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取决于燃料的热值和空燃比。1-12 发动机有效效率计算公式 et=ctm 中, c、 t、 m 各自的物理含义是什么?自然吸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四冲程发动机的 c、 t 和 m 有何区别?解:燃烧效率:燃料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热能的百分比。循环热效率:燃烧加热量经过发动机工作循环转化为对活塞的指示功的百分比。机械效率:指示功减去机械损失后,转化为有效功的百分比。一般增压发动机大于自然吸气发动机。对于机械效率,涡量增压大于机械增压。1-13 影响有效燃料消耗率 be 的因素有哪些?降低 be 的途径有哪些?解:影响因素:燃烧效率、机械效率、循环

9、热效率等。降低途径:增压小排量技术、稀薄燃烧、增大压缩比等。1-14 可燃混合气的浓与稀可以用哪几个指标表示?各指标的意义为何?彼此间如何换算?4解:空燃比:混合气中空气和燃料的质量比。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比理论空气量。燃空当量比:理论与实际空气量之比。空燃比与当量比互为倒数。过量空气系数为空燃比与理论空燃比的比值。1-15 什么是燃料燃烧时的化学计量比?具有化学计量比的可燃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 a 是多少,其空燃比 又是多少?解:燃料和空气恰好能够完全反应时两者的比值。具有化学计量比的可燃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 a 为 1,其空燃比 为 14.2。1-16 基于 Pe 的综合表达式(1-4

10、0)分析:(1)哪些参数属于“质” 环节参数?哪些参数属于“ 量”环节参数?(2)发动机在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由自然吸气改为涡轮增压时,式中各种参数怎样变化?解:(1):上式中, 、 、 三者为“质”环节参数,其余为“量”环节参数。(2):发动机由自然吸气改为涡轮增压时,如果燃烧组织得较好, 、 、 、 略有增加, 、 大幅增加, 、 、 不变。1-17 一台 4 缸四冲程火花点火发动机(缸径 D80mm,冲程 s76.5mm )节气门全开时在台架上的测量结果如下:发动机转速 n=5900 r/min;有效转矩 Ttq=107.1 Nm;指示平均压力 pmi=1.19 MPa。计算:(1)循

11、环指示功 Wi;(2)指示功率 Pi 和有效功率 Pe;(3)有效平均压力 pme;(4)机械效率 m;(5)机械损失功率 Pm 和机械损失平均压力 pmm。解:(1)(2)(3)(4)(5)51-186135Q-1 四冲程柴油机的冲程 s140mm,在发动机转速 n=2200r/min 时的机械效率为m =0.75,有效输出功率 Pe=154kW,有效燃料消耗率为 be=217g/(kWh ) 。已知柴油机低热值为 Hu=42500kJ/kg。求此时发动机的 pme、T tq、P m、 et 和 Wi 各值。解:1-19 一台 6 缸四冲程柴油机(缸径 D102mm;冲程 s125mm ),

12、在全负荷时的台架测量结果如下:21.22 s 内消耗燃料体积 200 cm3,燃料密度 0.83 kg/dm3;30.1 s 内消耗空气体积 5m3;环境空气压力 0.1 MPa;环境空气温度 300 K;有效转矩 424 Nm;发动机转速2650 r/min;机械损失平均压力 0.1758 MPa;柴油低热值 42500 kJ/kg。计算该测试条件下:(1)燃料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2)空气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3)有效功率 Pe;(4)有效燃料消耗率 be 和有效热效率 et;(5)指示燃料消耗率 bi 和指示热效率 it。解: 33108.406/()2/1.6.9/=8250.59.7

13、/(3)426314.68.1evRTkgmLhkgmPTnWBb燃 料 体 积 流 量 :燃 料 质 量 流 量 :空 气 体 积 流 量 :空 气 质 量 流 量 : 28/00.5.93476(5)21.850.3079/./.4etuemsiemtt gkhHPpMpainVbgkWh61-20 一台排量为 4.6 L 的四冲程 V8 汽油机采用了断缸技术,当功率需求减小时,切换成2.3 L 排量的 V4 工作模式。该发动机在转速为 1750 r/min 时,采用 V8 工作模式,此时发动机的充量系数为 0.51,机械效率为 0.75,空燃比为 14.5,发出的有效功率是 32.4 k

14、W。发动机在更高的转速下切换成 V4 工作模式时,充量系数为 0.86,机械效率为 0.87,空燃比为 18.2。假定不同转速下的指示热效率相同,且燃烧效率为 100%,空气是在 20和0.1MPa 的条件下吸入气缸的。计算:(1)1750 r/min 时,V8 工作模式的进气质量流量(kg/s) ;(2)1750 r/min 时,V8 工作模式的燃料消耗质量流量(kg/s ) ;(3)1750 r/min 时,V8 工作模式的有效燃料消耗率(g/(kWh)) ;(4)V4 工作模式发出与 V8 工作模式相同有效功率所需的转速( r/min) ;(5) 上述 V4 工作模式时发动机的有效燃料消

15、耗率( g/(kWh)) 。解:(1)根据 pv=nRT,有以下关系式(2)(3)(4)因为只是热效率相等,所以:(5)be*0.75/0.87=268g/kW.h第二章2-1 缸内工质是从哪几个方面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及其燃烧模式的?7解:(1) 工质的各种热力参数质(2) 燃料热值(可燃混合气的热值)量(3) 燃料的理化特性不同工作方式(4) 燃料的组份燃烧和排放2-2 什么是发动机的常规燃料和代用燃料?代用燃料是如何分类的?为什么要加强代用燃料的研究和应用?解:常规燃料:汽油、柴油。代用燃料:除石油汽油、柴油以外的烃类/醇类/ 醚类/酯类/氢气等燃料;分类详见表 2-1。加强代用燃料研究主要

16、出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考虑。2-3 醇、醚和酯类燃料都是含氧燃料,它们的分子结构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列出 12 种常用的醇、醚和酯类代用燃料及其燃烧模式。解:醇类是烃类物质中的氢被羟基取代的产物。常见醇类燃料有甲醇和乙醇。因其辛烷值较高,一般为点燃;醚类物质是两个烃基通过氧原子连接起来的化合物。常见醚类燃料为二甲醚,其十六烷值较高,一般为压燃;酯类物质是烃类物质中的氢被羧基取代的产物。常见酯类燃料为生物柴油,其十六烷值较高,一般为压燃。2-4 分子结构相同的烃燃料,其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多少对发动机的性能有何影响?原因何在?解:C 越多,化学稳定性差,着火温度低,易自燃;但物理稳定性好,不易气化。因为高C 烃结构庞大冗长,易于裂解;但相对分子量较大,不易气化。2-5 成分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烃燃料对发动机的性能有何影响?原因何在?解:(1)链与环 环化学稳定性好,不易自燃;(2)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