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域特点》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571940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域特点》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域特点》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域特点》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域特点》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域特点》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域特点》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域特点》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测试 A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 87 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 300 余件,其中农具范占 60%以上,出土铁农具 200 多件,占全部铁器的 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D.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2.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 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 (yn:云兴起的样子 )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2、”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C.青铜器的制造D.水利工程的兴修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 工具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隋唐时期4.清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 工具是 ( )A B C D5.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 )A男耕女织

3、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6.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7.汉代田庄的生产 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8.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

4、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9.就“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这一主题,某班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形成了以下四组认识,其中哪一 组认识将得到大家的赞同( )A.秦汉时期出现了原始的陶瓷 B.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唐代出现五大名窑 D.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10.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

5、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11.右图是中国古代利用水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装置示意图,这项装置主要应用于( )A.纺织 B.灌溉C.冶铁 D.制陶12.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13.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第七卷中介绍古代某 个城市时说:“州桥至龙津桥

6、是全城的商业中心,尤其以夜市著名,州桥附近的东西大街、朱雀门外的东西大街、宫城东华门外的南北大街等,都是重要的商业街,著名的相国寺内每月初一、十五和逢三、八开放贸易,是著名的瓦市,还有许多瓦子,进行各种伎艺演出。”这座城市最可能是 ( )A西汉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朝长安 D北宋开封 14.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15.日升昌票号

7、由山西商人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 年),分号遍布全国 30 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地,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这最能说明( )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B.明清时 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C.明清商业出现新的特点D.商业竞争的加剧16.秦始 皇统一天下后,把“ 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刻在琅琊台石壁上,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这一政策指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无为而治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17.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 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C.“待农而食之

8、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18.冯一下先生在再说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中说:“实行 政策后,清朝政府禁止中外商人直接交易,规定双方交易必须通过十三行进行,于是中外贸易转运就形成下图所示的链条”。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引文上下文的逻辑,下划线上可填写“闭关自守”一词B将中外贸易限制在十三行框架下不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商人十三行中国商人C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必然会导致这样的对外贸易政策D十三行在中外贸易中处在中介地位上,属于外贸中介机构19.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 州“每处悬一碑曰:敢

9、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20.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 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二、非选择题(21 题 14 分,22 题 12 分,23 题 14 分)21.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材料二 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

10、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 767-约 830 年),唐代诗人。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农具进步的表现及意义。(6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4 分)(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4 分)22.(12 分)农业和手工业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生产经营形式。阅读材料

11、,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 6 座。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

12、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 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4 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4 分)23.(14 分)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 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明李鼎李长卿集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13、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四(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的发展状况。(4 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联系所学知识,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4 分)(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3 分)(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3 分)参考答案: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和河南都出土铁农具范许多件,说明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A 项不符合史实。C、D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2.

1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的记载描述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诗经小雅大田的记载描述的是除了公田之外,私田也得到大量开垦。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使得公田上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所以奴隶主贵族又让奴隶开垦公田之外的私田。3.D 解析:从题干信息“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禾苗待我灌醉”可以判断题干讲的 是翻车,翻车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故选 D。4.C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灌溉工具。由题目中的信息“左足才过右足续”“高田低田足灌沃”可知这应为使用人力灌溉工具,故排除与此无关的 A 项(农耕工具

15、曲辕犁)与 B 项(播种工具耧车);D 项(高转筒车)虽为灌溉工具,但不使用人力,使用的是水力,故排除。故本题应选 C 项(翻车),翻车是一种使用人力的灌溉工具,与题意相符。5.A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图片上方是“男耕”、下方是“女织”。故本题应选 A 项。B 项没有体现图片中的“女织”,排除;C 项与图片无关;D 项与图片中的“男耕”不符。6.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从“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以推断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和男女分工明确;中国的小农经济的确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古代中国农民负担沉重,不可能出现生活自然悠闲的情况。诗歌内容也难以推断出田园生活自然悠闲,故正确答案为 D。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材料没有提到农民受到剥削;田庄生产的农产品与手工业品不用来出售;材料没有涉及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