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试卷(一)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6723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试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试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试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试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试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试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试卷(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九年级历史试卷(一)(总分 60 分;测试时间 60 分钟)永兴初中 张利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1、法国作家雨果写道:“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这“两个强盗”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2、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B.沙俄已侵占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3、 “自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

2、0 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 ”赞成“中体西用”的洋务派在这一时期倡导().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全盘西化.反对专制4、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5、 “胜地无须秉烛行,圆珠替月倍分明。何须浪掷金钱买,海上天开不夜城。 ”“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厂,几如面话一堂中。 ”19 世纪晚期上海出现的上述新科技产品的发明是下列哪一科学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经典力学”.相对论2.进化论.电磁理论6、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

3、华帝国的美梦。 “帝国主义的炮声”鸦片战争B.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C.19 世纪 80 年代,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 “虎口夺食”左宗棠D.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张謇提出的“父教育而母实业 ”7、中华民国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司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告国民:“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上述材料引发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8、 “千军万马江畔站,四方百姓泪汪汪,深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早归乡。 ”与以上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C.长征 D.挺进中原9、某初级中学九年级同学为某期黑板

4、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红军长征” “西安事变” 。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10、 “出来!不出来我就要开枪了” 。只见蒋介石举起双手战战兢兢地从临潼华清池后山的一块巨石后走出来,同时不断高喊:“不要开枪。 ”随后,卫队长孙铭九和卫兵将蒋介石带走。这是某一电视片场面。请你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它是哪一电视片的场面?( )A.西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重庆谈判 D.南京大屠杀 11、下表反映了 1950 年和 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

5、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31950 年() 1954 年()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12、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3、下列哪项科技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 ”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导弹 ”发射成功14、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

6、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哥伦布、沟通四大洲、引发殖民掠夺”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15、利用立法手段巩固革命成果,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特点之一。以下哪些文献为巩固英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提供了法律保障( )权利法案 人权宣言 1787 年宪法 临时约法A. B. C. D.16、一位意大利人在 1814 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它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

7、不出的欢乐。 ”这段话反映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性具有侵略性的一面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4觉醒防止了封建王朝的复辟.1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表现为( )A.人们普遍使用电话 B.电力成为主要动力C.人们利用网络交流 D.人们坐火车外出旅游18、下列选项不属于同一类性质的一项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 1861 年的南北战争19、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段文字出自(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宣言 D

8、.共产党宣言 20、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是( )A.火车在铁道上奔驰,轮船在江河中行驶B.陈明同学在家中的电灯下看书C.小张乘飞机去见老朋友D.爱迪生在自己家中给好友发电子邮件21、下面图中不能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A 因特网 B 苏联第一座核电站 C“神舟五号”升空 D和平与对话雕塑22、1943 年 2 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一“转折点”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5C.诺曼底登陆战 D.攻克柏林战役 23、德日两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相似原因是( )A.都受到

9、 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都因为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而不满C.都因为军部势力膨胀,对外侵略野心越来越大D.在对外侵略扩张受阻24、 “成员国之间相互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在政治上加强合作,协调各国的外交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 。 ”请判断这是什么组织的内容?( )A.北约 B.独联体C.欧洲共同体 D.华沙条约组织25、被列宁称为 19 世纪“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人物是( )A.列夫托尔斯泰 B.贝多芬C.莎士比亚 D.凡高二、非选择题26、材料解析题(7 分)材料一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兴起了一股“师夷长技” “自强求富”热潮,

10、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材料二 1989 年 6 月 11 日至 9 月 21 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重大历史事件?(3 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2 分)6(3)材料三提出“创立民国”的目标是在何时何地实现的?“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谁?(2 分)27、材料解析题。 (11 分)材料一 英国的棉花加工在 1764 年为 380 万磅,到 1789 年增长到 3240 万磅,英国的生铁产量在 1740 年为 1

11、.7 万磅,到 1800 年增长到 25 万磅。材料二 19 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新机器和新的交通工具的研制。它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材料三 “由于现代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出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1) 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出它们所反映的事件。 (3 分)(2) 上述材料(一)和(二)反映的事件各自的标志是什么?(2 分)(3) 根据材料三,指出“现代高科技发展

12、迅猛,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加快是哪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结果?其标志又是什么?(2 分)这次科技革命与以往的科技革命比较,其突出的特点有哪些?(2 分)(4) 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 分)7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20 世纪上半期,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世界大战的惨烈、核武器的威胁和接连不断的局部冲突,使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1)20 世纪上半期的“战争、革命和危机”分别指什么?(3 分)(2)举出加速两次世界大战

13、的事实各一例并作具体说明。 (2 分)(3)为应对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特点和中心措施是什么?(3分)(4) 尽管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当前制约战争的因素也不断增加。请简要说明当前制约战争的因素有哪些。 (2 分)29、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中后期,日本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在上述两个历史阶段,日本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7 分)8九年级历史试卷(一)答案一、 选择题15 DDACD 610 DBCBA 1115 ACBAA 1620 BDADD 2125 DAACA二、非选择题26、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2)材料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企业(经济方面) ;材料二改革政府机构(政治方面) 。 (3)1912 年、 南京;孙中山27、 (1)材料一反映的是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材料二反映的是 19 世纪中期以后的第二次科技革命。(2)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3)材料三反映的是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是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学科交叉渗透;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