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66378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部关于抗生素的应用指导卫办医政发 200938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 号)下发以来,各级卫 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 2008 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以 严格控制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

2、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 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 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 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 0.5-2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 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

3、过 24 小时,个 别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医疗 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 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 非限制使用”、“限

4、制使用”和“ 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 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 特殊使用”类别管理。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 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一)第四代 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二)碳青霉烯类抗菌 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三)多肽类 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 净,米卡芬 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等。“特殊使用”

5、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 特殊使用” 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 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四、加 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医疗 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

6、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 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我部将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适时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行调整。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管理,逐步建立

7、、健全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管理体系,开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评价和指导。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落实。我部于 2008 年 3 月 24 日印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 号)同时废止。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乳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

8、二代头孢菌素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胸外科手术( 食管、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 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妇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剖宫产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

9、后给药)注:1. 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2. 类切口手术常用 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 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3. 对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 (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 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杨陵仁和中医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 一、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专家管理小组负责

10、全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组织管理工作,各临床科室由科室院感管理小组负责。二、根据本院细菌学监测和药敏试验结 果,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定期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进行调查和分析。三、对医务人员经常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教育,掌握抗生素的作用和国内外的动态。四、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五、疑为细菌感染的病人,争取早分离到病原菌,并常 规做药敏试验,作为选择敏感抗生素的依据。六、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注意监测 其耐药变化,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禁止无 针对性应用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无感染根据的昏迷、脑血管意外、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

11、疗的病人(化疗、放疗)、糖尿病以及接受导尿病例,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无菌手术病人采取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原则。八、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针 。一般适用于单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以两联为宜,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疗效,减少药量、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等目的。严格禁止无根据的随意联合用药。九、药剂科每半年将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进行资料汇总,统计各种抗生素的消耗量和使用种类,并结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信息资料。十、医院感染管理

12、委员会半年公布一次全院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每季医疗质量检查挂钩,对不符合卫生部、卫生厅管理规范要求的扣除相应的质量管理分。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一)使用原则:1.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2.预防和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3.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避免产生耐药菌株。4.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5.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及药代动力学特性,严格选药和给药途径,防止浪费。(二)抗生素的管理:1.医生应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各种知识,根据药物的适应症状,药代动力学,药敏实验,合理选用。2.护士应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3

13、.药房应建立抗生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具体落实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生素的信息。4.定期公布临床标本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实验,以供临床选药参考。(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则:1.病毒性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2.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针对性的选用抗生素。3.力争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标本。4.联合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临床指征。5.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局部用药。6.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预防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一、熟练掌握抗生素的作用、抗菌谱、机制、毒副作用、配伍禁忌及药动学。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式。二、重视细菌

14、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做到有的放失。三、使用或更换抗生素时,必须在病历 上有分析记录。四、掌握特殊情况下的抗生素使用,如老年病人、肝功能减退时等。五、治疗、预防和联合应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六、联合用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作用。七、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注意观察 药物的毒副作用。八、应用抗生素应遵循“宁不用则不用,宁窄谱不广谱,宁单用不联用”的原则。九、检验科定期统计公布医院各种菌株的抗生素敏感率, 为临床医师选药和药剂科提供信息。十、药库每季统计抗生素消耗量。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制度 抗菌药物如不合理使用,不但促进耐药菌株的出现,而且也正是促使内源性感染发生的机理;人体正常存在的微生物群与宿主

15、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机体抗细菌定植能力下降,使原不致病或在特定条件下才致病的机会病原体占优势,易位产生多部位的医院内感染。为避免抗菌物的不合理使用,特制定本控制制度。一、滥用抗生素的危害1.宿主与正常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人体携带 1.27kg 正常微生物群,分布在眼、鼻、口腔、体表皮肤、阴道、消化道中,其中消化道内存在的微生物群最多,达 1kg。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有核细胞数为 1014,而人体自身有核细胞数仅为它的 110,这些正常存在于人体的微生物群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与人体形成了唇齿相依的生态平衡,参与人体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参与人体的生理代谢(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胆固醇代谢等) 、营养

16、、吸收,并有抗 肿瘤、生物拮抗等重要作用。当各种原发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又接受侵入性操作、放疗、化疔、免疫抑制治疗及大量使用抗生素时, 势必会导致正常微生态平衡失调,成 为内源性感染的发病的重要原因。2.大量抗生素使用会导致(1)直接抑制固籍厌氧菌群,破坏 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肠道抗细菌定植力降低;(2)杀灭 敏感菌株,大量释放细菌内毒素,促使内源性感染产生;(3)不敏感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分泌毒素;(4)质 粒介导产 生大批多重耐 药菌株;(5)产 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6)L 型菌的出现,细胞壁缺失的多重耐药菌株,不作 L 型高渗培养难以发现,极易漏诊,影响预后。抗生素中,以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头孢三嗪、头孢哌酮、红霉素等对肠道微生态破坏尤甚,使原存在于肠道内的正常的固籍厌氧菌与外籍菌(如类杆菌、消化球菌、梭菌、肠杆菌科、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在定量、定位的生态方面改变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