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65928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2014 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一、选择题读图,回答以下小题。1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A面积不变 B面积不断扩大 C减少速度加快 D减少速度由快变慢2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B合理开发,使之永续利用C占多少,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3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 B C D4治理图示区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 )A.植树种草 B修建水库 C.开垦耕地 D减少降水读漫画“鲸吞农田”,回答以下小题。25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住房占用耕

2、地 B水资源枯竭C大气污染严重 D全球气候变暖6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控制人口增长 跨流域调水 保护耕地 垃圾分类处理A B C D图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7甲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水田 B旱地C林地 D草地8乙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应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C林业 D渔业9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 B大兴安岭草地 C内蒙古高原林地 D东北平原荒地10漫画“鲸吞”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 )A人口迁移B乱占耕地C生物灭绝D鲸吞房屋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完成

3、以下小题。31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不够齐全B人均耕地少,宜垦荒地资源数量充足C耕地、林地比重相对偏小D土地资源构成比较合理12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 )A提高土地利用率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C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14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4、A耕地、林地比重大 B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C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大力植树种草,土地沙漠化消失15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沙漠和荒漠化”主题的漫画是( ):416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草地 B.大兴安岭林地C.内蒙古高原耕地 D.东北平原林地17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连接正确的是( )A.黄河下游地区-水田 B.长江中下游地区-林地C.内蒙古高原-草地 D.横断山区-旱地18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A.在陡坡上开垦梯田B.洞庭湖大面积围湖造田C.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可能增加放牲畜数量D.农村新住宅,尽可能选择荒坡地19

5、导致我国南北耕地类型不同的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20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C北方地少水少 D北方地少水多2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单一B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C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D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矛盾突出22从全国范围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丘陵B非季风区的盆地、丘陵C北方地区的高原、山地D西北地区有水源的河谷、绿洲23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家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种植三季作物

6、。B我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以盛产三河马、三河牛闻名。C我家在福建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种,却有利于林业的发展。D我家在新疆,这里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仅发展有一些绿洲农业。24下列漫画是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恨别鸟惊心反映了滥伐森林,使小鸟失去了生活的家园的现象小草的哀求反映了过度放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飞来的山峰反映了乱占林地,使林地面积越来越少的现象5背景离乡反映了水污染严重,应该处理污水,达标排放A B C D25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26

7、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A B C D27关于我国耕地、水资源分布,正确的是( )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B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C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D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28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季风区、山地B非季风区、平原C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平原D干旱地区、高原三、综合题31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问题。6(1)图一中,土地类型为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地区;土地类型为_,该类型与

8、图二中的_地区分布较吻合。(2)土地类型中,有零星分布的_农业区,其农业发展的条件是_。(3)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农耕区畜牧业较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和_。(4)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_。3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其中气候较为干旱的是_,冬冷夏凉的是_,水热条件最为优越的是_,平原面积较广的是_(以上均填序号)。(2)、两区域中,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两区域中农业生产方式以种植

9、业为主的是_。(以上均填序号)(3)根据图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来判断,四大地理区域中,大部分位于季风区的两个区域是_,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的两个区域是_(以上均填序号)(4)图中的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纬度较高的是_。7(5)区域与的分界线是 C,该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和_。(6)界线 A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区域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是依据_来划分的。(7)我国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_地区(填序号)。(8)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0、_。(9)地区的植被变化,由东向西依次是_、_、_;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33读下列漫画回答问题:(1)漫画图中说明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2)我国把保护土地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内容是 。(3)举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匹配情况。34读漫画,完成下列问题。(1)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请你就保护土地的重要性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3)针对漫画中反映的现象,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现有耕地?35读漫画 “飞来的山峰” 回答下列问题:8(1)漫画反映的是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 的问题,应该用 (法律)给予治理。(2)我国把“ , ”确立为土地利用方面的基本国策。

11、36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 ,其中 比重最大。(2)下列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最少的是( )A林地 B耕地C草地 D难利用土地(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用地将会不断增加,耕地将会 。3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试题。材料一 2007 年 12 月 14 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速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将带动三湘四水腾飞。材料二 读湖南省略图9(1)下列关于长株潭一体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株潭一体化就是把三市所有的行政资源进行融合B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三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C长株潭一体化的中心城市仅有长沙D长株潭一体化不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城市的优势,阻碍经济的发展(2)作为湖南人,你在日常生活中能为“两型”社会做些什么?(至少答两点)(3)湘资沅澧四水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_,沅江是湖南省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该河流上水电站 C 是_。(4)洞庭湖对长江水量起的作用是_。(5)山区自然风光秀丽,湖南省的两个世界自然遗产是_、_。38读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的百分比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可利用土地的比重为_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