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各章参考论文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64046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各章参考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各章参考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各章参考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各章参考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各章参考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各章参考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各章参考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各章参考论著第一章论文:王建朗、郦永庆:50 年来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 近代史研究1999 年第 5 期(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之“中外关系史”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 年)著作:夏良才:近代中外关系研究概览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4 年美 马士、宓亨利: 远东国际关系史 ,姚曾廙等译,商务印书馆,1975。吴木生: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1894-1945)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王立新:美国的世界秩序观与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1900 一 1945) , 东南亚研究, 2003 年第 4、5 期。第二章著作: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江西

2、人民出版社,2000。唐启华:与国际联盟,19191928 , (台)东大图书公司, 1998。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论文: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 历史研究1997 年第 5 期袁继成、王海林: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问题 , 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 6 期吕茂兵:中国参加“一战”缘由新探 , 争鸣1991 年第 1 期王建朗:参战问题再考察 , 近代史研究2005 年第 4 期。邓野:巴黎和会中国拒约问题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1986 年第 2 期金光耀:顾维钧与华盛顿会议 , 历史研究1997 年

3、第 5 期吴翎君:外交部对华盛顿会议之决策与民意参与“北洋外交”初探 ,花莲师范学院国际人文年刊 ,第 7 期,1997 年 10 月。习五一:论废止中比不平等条约 , 近代史研究1986 年第 2 期唐启华:1919 年 “修约外交”的形成与展开 , (台) 兴大历史学报 ,第8 期, 1998 年 6 月。唐启华:1921 年中德协约与 “修约外交”的发展 , 兴大历史学报 ,第11 期, 2000 年 12 月。唐启华:时期修约观念的演变与修约成果北洋“修约外交”刍议,19121928 ,台北近代中国 ,第 152 期,2002。魏延秋:北洋政府 “维持外交”论析 , 晋阳学刊 ,200

4、3 年第 6 期。徐义君:试论广州武汉政府时期国民政府的反帝外交策略 , 近代史研究1982 年第 3 期申晓云:南京国民政府“撤废不平等条约”交涉述评兼评王正廷“革命外交” ,近代史研究1997 年第 3 期琚贻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对外政策评析 , 民国档案1997 年第 1 期程道德:中华民国历届政府关于关税自主权的交涉 , 近代中国外交与国际法王建朗: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 , 历史研究1995 年第 4 期王淇:1943 年“中美平等新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评析 , 党史研究1989 年第 4 期吴景平:中美平等新约谈判述评 , 抗日战争研究1994 年第 2 期刘存宽、郦

5、永庆:关于收复香港的历史考察 , 人民日报1997 年 3 月 22 日民国以来中国收回外国租界始末 , 北京档案史料1993 年第 1 期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秘籍录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三联书店 1982 年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1-3 册,中华书局 1983、1985、1985 年第三章著作:中国外交行政 ,陈体强,商务印书馆,1943。清代的外交机关 ,钱实甫,三联书店 1959 年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王立诚,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 , (日)川岛真著,田建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清季总理衙门

6、研究 ,吴福环,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外交制度研究 ,陈雁,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民国外交官人事机制研究 ,岳谦厚,东方出版社 2004 年近代中国外交与国际法 ,程道德,主编,现代出版社 1993 年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上中下,黄枝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1995 年李恩涵:曾纪泽的外交 ,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李国祁:张之洞的外交政策 ,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梁伯华:近代中国外交的巨变:外交制度与驻外关系变化研究 , (香港)商务印书馆,1990。梁碧莹:艰难的外交晚清中国驻美公使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7、李扬帆: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郑学益:走向世界的历史足迹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论文: 中国晚清外交机构近代化的起步 对“总理衙门”的历史考察,叶翔凤,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年 03 期19 世纪后期晚清外交体制的重要特点 ,陈潮, 学术月刊 ,2002 年第 7 期。外务部的设立及清末外交制度的改革 ,高超群,王晓秋等主编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晚清改革史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近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王开玺,史学月刊,2001 年 02 期从清代中外关系中的“礼仪之争”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

8、史轨迹 ,王开玺,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2 期。近代中国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抗拒与适应 ,杨晓梅, 北方论丛 ,1997 年第 5 期。谈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领导机制 ,黄志发,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年第 4期。奕訢与晚清外交近代化 ,杨发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5 期。试论直隶总督与晚清外交 ,张振鹍,衡志义主编中华学人论稿清代直隶总督研究 ,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试论近代的地方外交交涉机关 ,蒋贤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00 年第 4 期。试析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下的民国临时政府外交 ,黄岳红, 湖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 4 期。辛亥革命

9、与中国外交机构的近代化 ,石建国, 复旦学报 ,2002 年第 2 期。北洋政府外交近代化略论 ,郭建林, 学术研究1994 年 03 期民国时期职业外交官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之努力,张文俊,申晓云,广西社会科学2009 年第 6 期王立诚:外交家的诞生:顾维钧与近代中国外交官文化的变迁王建朗:修约外交简论兼述顾维钧等新一代外交家的崛起(以上两篇收录于金光耀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岳谦厚:民国外交官学历背景之量化分析,安徽史学2005 年第 1 期国民政府战时外交决策机制初探,张连红,近代史研究1997 年第 2 期蒋介石与战时外交制度陈雁,民国档案2002 年 01 期

10、林暐恩:清季中国外交机构沿革 ,http:/archms1.sinica.edu.tw/foreign/paper/mh2100-1.pdf唐启华:外交行政机构的演变 ,http:/archms1.sinica.edu.tw/foreign/paper/mh2100-2.pdf刘世华:李鸿章外交思想述论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9。侯德彤:试论洋务派外交思想的近代意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5。严和平:清季建立驻外使馆制度之研究 ,台湾大学硕士论文。任云仙:试论晚清外交官的职业化进程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杨莉:晚清外交专门化趋势研究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2004。崔军伟:清末新政时期外交新论以外交体制变革为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年廖敏淑: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中兴大学硕士论文,1997。应俊豪: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以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为中心的研究 , (台)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1 。陈昱伶:华盛顿会议与中国外交 ,中兴大学硕士论文,2000。张齐显:外交部组织与人事之研究(1912-1928 ) , (台)中兴大学硕士论文,2000。史料:光绪朝硃批奏折 ,第 111、112 辑 外交。外交公报 (1919-1928) 。陈霞飞:中国海关密档 ,第四卷、

12、第八卷,中华书局,1992、1995 。程道德:中华民国外交史料汇编 (1911-1919,1919-1931)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丁凤麟等编:薛福成选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美丁韪良: 花甲忆记 ,沈弘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法弗朗索瓦: 晚清纪事:一个法国外交官手记 1886-1904 ,云南美术出版社,2000。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上、下) ,中华书局,1979。国民政府国史馆筹备委员会: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 (辛亥年民国 15 年卷) 。贾桢等:筹办夷务始末 (1-8) ,中华书局,1979。蒋廷黻: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 ,上海书

13、店,1990 年影印蒋廷黻编:筹办夷务始末补遗 (1-9)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来新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梁廷枏:粤海关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澳骆惠敏编 清末民初政情内幕 驻北京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乔 尼 莫理循书信集 ,陈霞飞译,知识出版社, 1986。上海档案馆译:颜惠庆日记 ,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1872-1916)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6。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1917-1923)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1。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中国启蒙思想文库)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王

14、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 ,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57。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 (1-5)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夏东元编:郑观应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颜惠庆: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 ,吴建雍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赵丽霞编:中国启蒙思想文库默觚魏源集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三辑外交)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中国第一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六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专刊秘

15、笈录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中华书局,1983。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钟叔河编: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走向世界丛书) ,岳麓书社,1985。第四章论文:杨天石:济案交涉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开端 , 近代史研究1993 年第 1 期罗志田: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 , 历史研究1996 年第 2 期郎维成:日本军部、内阁与九一八事变 , 世界历史1985 年第 2 期杨天石:“不抵抗主义”是谁提出来的? , 南方都市报副刊,2008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