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从这里认识上海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59709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滩:从这里认识上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滩:从这里认识上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滩:从这里认识上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滩:从这里认识上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滩:从这里认识上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滩:从这里认识上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滩:从这里认识上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滩:从这里认识上海在外白渡桥上凭栏眺望,眼前正是苏州河与黄浦江在外滩的东北端汇流处,黄浦江水在这里形成一个大拐弯,折向东北向着长江与东海交汇处滚滚奔流而去。就在外白渡桥的南侧一带,便是外滩的发源地,现在人们把这里称作“外滩源” 。鸦片战争以前,整个黄浦江畔依然保持着城郊传统农业社会的风貌。直到 1843 年 11 月 17日以上海开埠为标志,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步随之启动,而这一场划时代巨变的发源地正是从外滩开始。1843 年 11 月 17 日,根据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上海正式开辟为通商口岸。上海道台宫慕久在今延安东路黄浦江畔设立西洋商船盘验所,征收进口税银并筹建将来的江海北关大楼。与

2、此同时,英国第一任领事巴富尔来到上海开始与上海道台交涉划定外人居留地界址的细节问题。1843 年 11 月至 1844 年年底的短短一年时间,已有五十多位从境外或广州长期经营鸦片贸易的洋行大班或由洋行派遣来的经理人到达上海。他们无论是自身利益的驱动或是接受上级的指示,都急于租地建房开办业务。而外滩这片风光秀丽的土地对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外商洋行来说恰是他们眼中最合适的位置。因此在巴富尔尚未与上海道台谈妥租界各项具体事宜、 土地章程尚未建立时,这些洋人便纷纷迫不及待的向当地乡民租赁土地了,在反复协商下,最初的八家洋行最先得以在外滩落户,由北向南依次是:怡和洋行、和记洋行、仁记洋行、义记洋行、森和洋

3、行、裕记洋行、李百里洋行和宝顺洋行。到 1845 年第一次土地章程公布并逐项完善确定相应的管理、执行机构以后,1847 年宝顺洋行的大班颠地.兰士禄获准以他的“租地草约”换取了外国人在上海的第一份合法土地契约。这一章程中确定了“永租制”的基本框架,在客观上成为了农村土地制度向城市土地转化的推手。1848 年,英国第二任驻沪领事阿礼国,以“青浦教案”事件为由,以军事进攻威胁当时的苏松太道麟桂,于同年 11 月 27 日重订了上海英租界界址。再到 1851 年阿礼国再次以英国领事馆馆基道契一事扩大租界范围。从此,外滩的范围已如我们今日所见到的从今延安东路到外白渡桥南岸。百余家洋行陆续在被英国人标注

4、为“BUND”的黄浦江西岸开始建房开业了。建筑风格的变迁第一代的外滩洋行买办所建造的房子多为二层敞廊南亚风格建筑,而非欧式建筑。这似乎出乎人们的预料。何以英国洋人建造的房子不中不西却是南亚风格的呢?从史料中我们了解到这第一批到达上海的英美冒险家们都是早些年或上一代已经在加尔各答、孟买、新加坡、澳门、广州等地区混迹发家。在长期的南亚生活中适应了南亚建筑的居住特点。所以,他们初来乍到上海便自然而然的以他们熟悉的建筑风格建造了这一时期具有宽敞外廊、大面积窗户,便于通风的南亚式建筑。至 1849 年外滩沿江已连成一片,形成了最早的外滩滨江建筑群,留存至今的外滩外廊式建筑仅有轮船招商局大楼和英国驻沪总领

5、事馆旧址。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前二十年间,外滩的这些洋行频繁发生着易主并重建新楼的繁荣景象,钢筋混凝土等新技术流传到上海。建筑风格也开始向正统的欧洲古典风格转变,期间参杂着不甚地道的文艺复兴样式、巴洛克风格、哥特式、安妮女王复兴风格、新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等等,逐渐代替了后期外廊式建筑,呈现出全面借鉴西方建筑样式的局面。到 30 年代末,又有 11 座楼宇拆旧建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开始陆续建造。海关大楼、沙逊大厦和中国银行的接连落成形成外滩建筑风貌的第三次转变,万国建筑群在黄浦江畔的天际线至此也完全成型了。英领馆外廊式欧洲建筑坐落于中山东一路 33 号的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是外

6、滩现存最早的外廊式欧洲建筑。它始建于 1849 年,但随即在 1852 年推到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栋建筑是 1870 年年底领馆发生火灾后,于 1872年建造次年春季在原址重新落成的。由英国建筑师格罗斯曼与鲍伊斯设计。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文艺复兴风格外廊式两层楼建筑。占地 38559 平方米。外墙内有宽敞的游廊。主入口朝南而开,设有五孔连续的券廊,两侧开间稍稍前出,门窗之间以平券和半圆券相连。根据外滩地势较低的特征,设计师做了较高的台基。一二层之间有凸出的腰线装饰,屋面四坡顶,使用中国蝴蝶瓦,建筑平面近乎正方形,清水砖墙。主建筑北侧另有一幢两层砖木结构房屋,建于1882 年,为领事住宅。有斜向

7、笔直的走廊与主屋相连。在两栋房屋的东、西面均有大面积草坪,四周大树环绕,成为一个秀美的花园。而北侧花园尽头的协和教堂,那里曾是达温特教士研究洋泾浜英语的地方20 世纪初,由于来沪经商的欧美企业日益增多,凡有相当实力者都争相跻身于外滩这一黄金地段。因而这一时期的外滩开始出现房屋使用的紧张状况,许多后来者不得不租赁最初几家洋行的房间办公。这类一屋多用的局面最著名的莫过于汇丰银行从汇中饭店赁屋开张,以及英领馆西北面的巴福尔楼内有英国枢密院专任律师公寓、英侨赛德司、公信洋行打扮普赖司登,和最早在上海创建的英商和明商会等。这一租赁市场的开创,反映出当时贸易、金融以至各行各业在外滩的发展迅猛,汇丰、有利、

8、麦加利、德华、丽如等银行的入驻、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以及各家洋行的扩张兼并,促使外滩的金融、贸易体系日趋完善和举足轻重,也促使外滩乃至整个城市的建筑布局与结构作出相应的转变。汇丰银行金融业的巨舰1921 年 5 月汇丰银行破土兴建位于福州路口的外滩 12 号新大楼。1923 年当这座雄伟壮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大厦建成时,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讲究的一幢建筑” 。汇丰银行是一家英商银行,鸦片战争后由香港大英轮船公司董事苏石兰等发起成立,并陆续在日本、印度、南洋及中国各大商埠设立分行。汇丰上海分行在 1865 年 3 月设立,初期即为股份制性质,在华的太古、沙逊、旗昌等十大洋行均为该行股东,所

9、以汇丰在进入上海后立即控制了绝大部分洋行贸易结算业务,并很快发展成为在华资本最大的外资银行。其外汇买卖占当时上海市场成交额的 70%。1865 年至 1927年间汇丰银行曾给中国政府提供 82 笔,共 3.5 亿多两白银的巨额贷款,后来均以关税、盐税作抵。汇丰通过借贷取得了巨额利润。另外,汇丰还有特别的财源,就是以“保护存户利益” 、 “严格保密”等幌子大量吸收清朝遗老以及军阀政客的赃款。汇丰行的存款从1885 年的 6561 万港元,到 1913 年已达到 29819 万港元。同时,银行利用因当时时局混乱而侵吞了许多失踪、死亡存户的大量存款。如北洋政府的贿选总统曹锟,曾将横征暴敛所得交给弟弟

10、曹锐经手存入天津汇丰银行。为求稳妥,言明必须凭曹锐亲笔签署方可提款。不料北京政变,曹锟被囚,曹锐自杀。待曹锟获释前往银行提款时,汇丰以无曹锐亲笔签署为由加以拒绝,几经交涉始终未果。又如湖广总督端方也曾将数十万两银子存入汇丰银行。后端方被革命党人处死,紧接着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垮台,他存放的那笔巨款无人认领,15 年到期后被银行没收。类似事件不胜枚举。短短数十年,上海汇丰的实力远远超过了香港总行,成为汇丰对华业务的枢纽。在这种情况下,1923 年汇丰在今福州路口的中山东一路 12 号建成了新大楼。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接管了汇丰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一度占据了该楼,1945 年日本投降后归还给了汇

11、丰。解放后,汇丰银行在华业务大大收缩。1955 年 4 月 26 日当时的银行大班姚克绍代表银行把这座大楼交给上海市政府,以抵历年来税款。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实施外滩重建金融街的规划,1995 年 7 月 1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从大楼迁出,搬入人民大道 200 号。1996 年 12 月浦东发展银行取得了汇丰银行大楼使用权,在装修时发现了八角门厅顶上被遮盖了的精美壁画,然后拨出巨款精心修缮。今日,当你走进汇丰银行的大门,就会被这个八角形门厅的穹顶深深吸引。天花板是用了威尼斯产的马赛克拼出太阳神 helios 驾驶者金色马车自东向西迎向他的孪生妹妹月亮神 Artemis 驰来。云彩衬托着谷物女神C

12、eres 手捧丰收之箩,盛满了谷穗和瓜果。背景正中间是金光万丈的太阳,右上角 Artemis 的身体勾勒出一弯月亮的背景。整幅画面象征着苍穹大地和日月星辰的生生不息。穹顶四周的八块镶板上描绘的是汇丰银行在伦敦、纽约、东京、上海、香港、巴黎、曼谷、加尔各答的八家分行的图案。整个八角形门厅尽显金碧辉煌和非凡的建造工艺。而其内部装饰无论是总体还是细节都是当时全新的风格。可以说在 20 世纪的西式建筑里,人们感觉到 14 世纪中国最好的艺术传统的影响。和平饭店沙逊家族的传奇1925 年,远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巴黎举办了一届“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从此一种全新的以简洁几何图形重复变化为特色的新风格影

13、响了当时的建筑和艺术流派,后来人们给这一流派命名为“ART DECO”(装饰艺术派) 。这股新风很快吹到了上海。1926 年沙逊大厦(华懋饭店)开始建造。这是外滩结束古典主义样式的第一幢大厦,并成为上海 ART DECO 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作。沙逊大厦主楼高 13 层,77 米的总高度定格了外滩万国建筑群的最高标尺。在金字塔造型的墨绿色铜皮屋顶下方,一对回首相望的猎犬石雕竖立在顶端正中间,而当你走进这座大厦,你会发现在铸铁窗饰上,电梯门楣上,在台灯柱上都有这个精美的图形。这,就是沙逊家族的族徽标志。在不起眼的楼道间你会惊喜的发现隐蔽着的装饰艺术风格彩色玻璃、你也会被窗户上青铜把手的优美造型深深吸

14、引。在这里,你不得不想要去了解维克多.沙逊究竟是个何许人物,他的祖先如何靠鸦片贸易起家、暴富,如何在上海将家族的三代累积从印度带来上海,将家族事业在上海推向巅峰。1929 年,当沙逊大厦落成,华懋饭店开业。那些不认同他是英国人,也不想在上海的社交圈子里给他一席之地的英国侨民们却不得不以参加华懋饭店顶楼舞会为夜生活的新潮流,以到华懋饭店底楼咖啡厅会朋友为时髦,以在华懋饭店定制礼服为时尚。维克多.沙逊籍此成为上海滩最大的房地产商,在黄浦江畔最高的也是唯一的那个挑出阳台上傲视天下沙逊大厦在新中国成立后陈毅任市长的时代更名为和平饭店。当年有人向陈毅建议将外滩大楼全部炸毁彻底消灭租界遗迹,但陈毅没有采纳。90 年来的沧桑巨变,这里已成为世界各地怀旧者的天堂。人们来这里重温芝加哥学派的装饰艺术细节,来追忆三四十年代模糊的亲身经历,来温习旧时的蓝调爵士乐,来细数那些曾下榻过这里的历史风云人物2010 年,经过 3 年大规模修缮的和平饭店重新对外营业了。再一次凭栏眺望,你也许会再次赞叹维克多.沙逊那洞悉整个租界时代的聪明。一个半世纪以来,外滩从一片传统农村发展成今天上海的城市标志,洋行大班们的角逐奠定了外滩成为上海乃至远东金融中心的地位,多样化的建筑风格最终形成了东西方兼容、独具魅力的外滩长卷。也许,你在到达上海的第一个清晨会去外滩散步,从这里认识这个大都市。陶钧2010-9-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