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54483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科全科网http:/Www.Skqkw.Cn免费提供 课件| 教案| 试卷|来源于:苏科全科网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2010、4)(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考生注意:1. 本试卷共 27 题。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共 42 分)(一)默写(18 分)1. 会当凌绝顶, 。(望岳) 2. 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3. ,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4.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5. 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芳草鲜美,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

2、,完成第 78 题(4 分)送 友 人李 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7.“孤蓬”在诗中指 (2 分)8.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 B“ 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C“ 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D此诗情景交融,画面生动,感情真挚。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3、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苏科全科网http:/Www.Skqkw.Cn免费提供 课件| 教案| 试卷|来源于:苏科全科网9. 选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2 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待日出时,由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 ”照应。 B日出时,抓住色彩变化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雄伟、壮丽的景象。C作者在日观亭看远古的石刻,许多都磨灭消失了

4、。 D在对泰山壮丽景色的描绘中,饱含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注释】偃蹇(ynjin):迂腐萎靡的样子。 雅:美好不粗俗。 针黹(zh):针线活。假寐:不脱衣服小睡。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1)比相见( ) (2)故

5、走觅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14下列各句不能表现傅显性情迂缓的一句是 (2 分)A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B望之如偃蹇老儒。C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D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15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3 分)二、现代文(共 48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0 题(22 分)杂说“书卷气”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因为“书卷气”

6、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读书人看重它;不读书的人同样以拥有“书卷气”为荣。苏科全科网http:/Www.Skqkw.Cn免费提供 课件| 教案| 试卷|来源于:苏科全科网“书卷气”虽然只是个抽象的精神概念,却可以通过十分 的方式表现出来。换言之“书卷气”是写在每个人脸上的。一个人有没有书卷之气,我们可以从他真诚抑或 、幸福抑或 的脸上直接观察到。当然观察者本人也必须是一个拥有“书卷气”的智者。否则,你是看不到的。我一向以为“书卷气”首先是可以“学而知之”的。通过我们后天接受教育和努力学习,便可以修得我们宝贵的书卷之气。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读

7、书学习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不仅在于吸收知识,更在于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如果你被人讥笑缺少书卷气,弥补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你需要的书,读你喜欢的书,读圣贤之书,天长日久,水滴石穿,你的书卷之气会不请自来。相反你如果厌恶书卷气,方法更简单,只要不读书即可。古人曾经说过,三日不读书,语言会无味,而且面目可憎。不过我相信真正厌恶书卷之气的人,必是世间可笑之人,而且在这世间应该是愈来愈少了。毕竟当今时代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了。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应当承认一个事实,即所谓的“书卷气”有继承的可能性。因为文明与知识的传承,不仅依靠书本,也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耳濡目染,环境熏陶。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8、,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我相信一个浑身上下散发出“书卷气”的人,除了与他后天读书学习有关之外,也往往与他生在一个家学渊深的环境有关。即使是那些没有受过多少专业教育的人,如果他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们往往可以从他的身上若隐若现地感受到一丝书卷之气呢!“书卷气”之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如果仅仅作为我们被别人夸奖和骄傲资本的话是很空洞和无聊的。在我看来,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更应当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那样的书卷之气才是我们当今时代读书人所需要和追求的。16. 第段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是 (3 分)A详细 空虚 忧愁

9、 B具体 虚伪 痛苦 C详细 虚伪 忧愁 D具体 空虚 痛苦 17.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 (5 分)18. 第段最后一句中的“那样”指的是 (4 分)19. 文中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为了证明 ,苏科全科网http:/Www.Skqkw.Cn免费提供 课件| 教案| 试卷|来源于:苏科全科网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则证明了 (6 分)20. 请依据文中所述和你的积累,为第段补充一个事例并加以分析。(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6 题(26 分)忽然天好蓝炎炎夏日,她一个人义无反顾地骑着一辆自行车就出发了。目的地,是西藏。 到了昌都时,她突然看到一个

10、磕长头的女人。那女人走三步退两步,样子很 qinchng。她觉得很有意思,就一直跟在她的身后。 更有意思的是,那女人的身边竟跟着一条胖乎乎的小狗。她感到很奇怪:磕长头的人,怎么会带一条狗在身边?有人对她说,那不是狗,是一条狼!她一听,当即就吓了一跳!原来,这女人本是个牧民,一天晚上狼群袭击她家的羊群时,她们全家打死了一头母狼,没想到母狼带着一个小狼崽。看着狼崽没有母亲,女人又不忍心杀害它,于是就把它带到家里养了起来。 她听了,真是惊得目瞪口呆:难道这女人就不害怕狼崽长大后对她不利?毕竟狼是肉食者啊,天生就有一种嗜血的本性。 从昌都开始,那女人就一直在往前走。有时她故意想搭讪,但女人都不理她。她

11、认为女人肯定对她有所防备,毕竟自己是一个陌生人,而且,还这么奇怪地跟着她。一天,她们到了一座玛尼石堆边。那女人终于停了下来,拉开腰上拴着的一个布袋子,拿出一些糌粑开始吃。她看着女人的吃相,感觉到了她的辛苦。她仔细地看着,女人似乎并不在意,仍自顾自地吃着,还吃得很香甜。 但一瞬间,她却惊呆了!她看到在那女人因为磕长头而弄得脏兮兮的脖子上,竟然挂着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是西藏民间价值连城的九眼珠!一般的九眼珠,随随便便就能值几十万,而这个女人脖子上的,一看就知道是珍品中的珍品! 她的眼睛都有一点儿直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人竟把如此值钱的东西直接挂在脖子上? 而且还是一个人单独出行。这天晚上,到

12、了一个小镇。她看到女人在一家旅店的门前屋檐下躺了下来,准备睡觉。她看了,觉得有点心疼,就对老板说,给那女人开一个房间,让她进来住。老板却说没有房间了。她踌躇了一下,就走了过去,对那女人说,你今天晚上和我住一个房间吧。那女人却怔怔地看着她,不说话。它看着妇人苏科全科网http:/Www.Skqkw.Cn免费提供 课件| 教案| 试卷|来源于:苏科全科网的眼睛,突然想,是不是女人对自己有戒心?毕竟她脖子上的九眼珠是那么的值钱啊。她只好不好意思地独自一人进了房间。 半夜里,却下起了大雨。她从梦中惊醒,愣愣地看着窗外, 。一进房间,她连忙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备用衣服,让女人换上。女人这次还是没有说话,只是

13、默默地接过了她的衣服开始换。 在换衣服的时候,她好像是不经意地就把那枚九眼珠放在了她的身边!她站在那里,只要一伸手,那枚九眼珠就唾手可得!她看着急急换着衣服的女人,想,难道她不提防我了? 等女人换好衣服。她站在一边,对她说,好了,你在床上睡一会儿吧。没想到女人竟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她,仿佛对她所说的根本不懂。她想,是不是刚才她冻得太厉害,神志不清了?于是她又重复了一遍,你睡会儿吧,暖暖身子。女人却还是怔怔地看着她。 她看着女人,想,她怎么了?突然,她看到女人张开了嘴,发出了一连串“噜噜”的音符。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女人根本就不懂汉语!难怪一路上她跟她说话,她都不理她呢。 她马上觉得自己有些神经过敏。这时,她看到了女人脖子上戴着的那枚价值连城的九眼珠,又看了看房间里那条正在跑来跑去的小狼,心里就为自己曾经想过的有关“动物嗜血”的理论感到有些好笑。她想,一个连人都不防备的民族,又怎么会对动物防备呢? 她忽然感到西藏的天好蓝,虽然现在是在黑夜,但她仍然有这种强烈的感觉。21. 根据拼音写汉字。qinchng (2 分)22. 从记叙的顺序看,第段属于 ,其作用是 (4 分) 23. 第段中连用了四个感叹号,其表达效果是 (3 分)24. “她”“有些神经过敏”,从全文看,表现在哪些事上?请简要概括。(6分)(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