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过去与未来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49773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带一路的过去与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带一路的过去与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带一路的过去与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带一路的过去与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带一路的过去与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带一路的过去与未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带一路的过去与未来1、含义:“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2、启动背景古代背景丝绸之路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人开创的以洛阳、长安为起点,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同时也是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战略。西汉时期,张骞(约公元前 164 年前 114 年)于(公元前 138 年公元前 126 年)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

2、朝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中国丝绸,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他到达了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这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也是在东汉,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洛阳,将佛教传入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唐代,洛阳人 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历时 19 年到印度求取真经,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写下了大唐西域记。丝绸之路是起始于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

3、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 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 19 世纪 70 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

4、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

5、的生活。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三、启动意义1、“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2、 “一带一路”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3、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4、“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

6、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5、“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6、“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四、未来这是一条开放合作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已

7、得到来自 60 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回应。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亚投行筹建,中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开放的,不仅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一带一路”将构筑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这是一条和谐包容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是国与国、人与人交往的结晶,从中国丝绸、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到西域香料、珠宝、医药、汗血马,它们连通的不只是商品贸易,更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

8、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夯实民意基础。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 1 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一带一路”超越国度,跨越时空,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这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比较优势各有差异,互补性很强。未来 5 年,中国将进口超过 10 万亿美元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 5000 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 5 亿人

9、次。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推动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形成互补互利互惠的良好局面。“一带一路”是一项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建设任务重的宏大系统工程。“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国将与沿线国家携手同行,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共促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推进,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合则强,孤则弱”。呼应合作

10、潮流,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与沿线各国一起,抒写开放包容新华章,奏响合作共赢最强音。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一带一路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以及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最后全面开放这样几个阶段,受地理区位条件制约,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水平明显较高,沿边地区特别是西部沿边地区在全国进出口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依然较小,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西部,“一带一路”国内段覆盖了我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使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 开放前沿” ,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的重要教训是,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欧美发达国家、“一条腿走路”的风险很大,而现阶段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一带一路” 构想将我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与沿途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联系起来,扩大贸易往来、深化经济合作前景说得再白一点就是一个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通过资本输出,帮助中国企业抢占外部市场,巩固中国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