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49285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 (共 24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游说(shu) 鞭挞(t) 云气氤氲(yn)B虫豸(zh) 梦魇(yn) 叱咤风云(zh)C凫水(f) 股肱(gng) 洗衣濯足(zhu)D开凿(zo) 端睨(n) 凭舷眺望(xu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虚无飘渺 毛骨悚然 辍学B金榜题名 甘败下风 赏鉴C临风陨泪 惹事生非 弥漫D临危不苟 突巫而立 奚落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无足称道(值得) 积毁销骨(解除) 山麓(山脚)B摧山坼地(裂开) 筚路蓝缕(柴车) 虔诚(恭敬)C临虹款步(慢慢走) 衣

2、锦还乡(穿) 质铺(抵押)D泽被后世(恩惠) 随俗为变(风俗) 治学(研究)4填入下列文字空缺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 分)我懂得青年_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了,不过我_要多做些事情。_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_应该少一些。A却 总是 于是 而且是B也 总是 于是 总是C也 还是 只要 而且是 D却 还是 但是 总是5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2 分)A对学习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不求甚解是要吃苦头的。B 对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却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C这篇文章对问题的分析非常全面,真可谓入木三分。D 你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可是

3、一旦做起报告来,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6下列句子表达清晰、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A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班级,征求同学们的问题和意见。B 不论党委书记还是党内其他领导同志,都应当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C难道我们能否认鲁迅先生不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吗?D 这个现代化大型集团企业的前身是三个乡镇企业合并起来的。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的 (2 分)A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B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C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理埋没。D 还有四川合江产的

4、“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8下列四句话强调的重点各不相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2 分)(1)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2)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3)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4)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A(1)(4) B.(2)(3) C.(1)(2) D.(3)(4)9.下列各句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2 分)A.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B. 萤火虫一个个从草丛中飞起,好似天上的繁星,又像鬼眨巴着眼睛;追逐着那点点白光的,是孩子们的一串串欢快的笑声。C

5、.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D.我们提倡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开动机器。10下列各句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B 假/舆马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D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 古之学者必有师D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2下列作品,按照作者生活的时代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劝学 师说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赤壁之战B师说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劝学 赤壁

6、之战C劝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说 赤壁之战D赤壁之战 劝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说二、阅读过万重山漫想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1317 题。那个时候,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见过南宋北派山水画家夏圭画的一个手卷巴船下峡图,画的虽是木船,却大得很,船舱是两层楼,篙工舵师有十几个。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两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夏圭画的是宋朝的船,由南宋上溯两千年左右的周秦时代,那时的船自然要简陋得多,也许只有原始的独木船了。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可是那第一个人就是毫不含糊地这么做的。再想下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

7、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是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的全程而已。折回的和遇险的_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_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_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也还会有一些旁观者、嘲笑的、反对的,嘁嘁嚓嚓地发议论,_上前拉一把。_,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13给文中的空白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都 却 但 而且 于是B都 但 却 甚至 然而C却 并且 还 甚至 终于D却 并且 还 而且 然而14第一段中说“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 分)A这

8、是因为周秦时代可能只有原始的独木船。B这是因为周秦时代的船要比南宋时代的船简陋得多。C这句话说明在周秦时代一般的人很难穿过三峡。D 这句话是说明在当时要穿过三峡简直是异想天开,完全不切实际。15第二段中说:“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全程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这里的“精神负担”具体指什么?请指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 分)A自己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再一次失败。B 穿越三峡可能要以付出生命作为代价。C 如果失败自己就不能流芳百世,永垂青史。D 各种各样的舆论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16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由巴船下峡图,人们可以想象第一个过三峡的人穿越三峡的

9、时候是多么的惊心动魄。B 作者写巴船下峡图用的是描写的手法,主要目的是突出南宋时代比周秦时代条件好得多。C 第二段中说:“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对不是第一个。”这里的两个“第一个”的内涵是相同的。D 这两段的思路是由物质到精神,第一段强调客观条件的简陋,第二段突出主观上的拼搏,两部分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1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不超过 35 字) (4 分)答:_三阅读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1821 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10、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半步)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D蟹六跪而二螯 (蟹脚)19下列句子中都有“者,也”的结构,请选出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2 分)(1)此数者,用兵之患也(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4)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4)不同,

11、(2)与(3)相同。C(1)与(3)不同,(2)与(4)相同。D(1)与(2)相同,(3)与(4)相同。20下列各句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2 分)蚯蚓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A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坚强,却能上吃泥土,下饮黄泉,这是齐心协力的缘故。B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黄泉,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C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健,却能吃到上面的泥土,饮到下面的黄泉,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D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吃到上面的泥土,饮到下面的黄泉,这齐心协力的缘故。2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A这一段主要论述了学习

12、的方法和态度。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是当时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认识不足的说法。但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积累的重要性却是正确的。C这段文字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其中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D 这段文字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体现了荀子说理散文的特点。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225 题。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士殡,脱殁,君能终之否?”崔许之。曰:“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伺无人,置

13、于柩中,瘗于阡陌。后一年,崔游丐亳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乃于亳来追捕,崔曰:“傥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沛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选自唐语林)注:外夷:指外国人或非汉人的少数民族。番:指外国和西北、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脱:倘若。巡:来往。瘗:y,埋葬。窀穸:zhnx,墓穴。22下列两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词义是(1)其人得疾既笃 (2)荷君见顾A(1)深 (2)背负B(1)(病)重 (2)承蒙C(1)深 (2)背负D(1)厚道 (2)承蒙23下列各句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沛帅王彦奇其节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C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D 登泰山而小天下24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吾一进士 (2)敢以奉君A(1)我乃是一名进士 (2)我敢于把它献给您B(1)我是个应进士考试的人 (2)我敢于把它献给您 C(1)我是个应进士考试的人 (2)我冒昧地把它赠给您 D(1)我是一名进士 (2)我冒昧地把它赠给您 25从全文看,崔枢“有清名”主要是因为A他严守承诺,不贪他人之财。B 他人品清高,不贪外财,不慕权势。C他乐于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