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卷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4914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读下表,完成 13 题。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种植业(%)59.73 51.9 66.4 57.5 65.96 62.9 63.13 55.6林业(%) 4.2 3.5 4.89 3.9 4.64 4.1 4.51 3.8牧业(%) 26.28 27.0 25.52 32.7 28.34 31.2 26.43 29.7渔业(%) 9.79 17.6 3.2 5.9 1.05 1.8 5.93 10.9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1表中三个地

2、带,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 45 题。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

3、,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5图二中 A、B、C 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 ACCAB DBAC6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下图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 “2”、 “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 如表中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长江下

4、游 C东北平原 D黄河下游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 5 月 1 日正式开园,会期 184 天。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 78 题。7据上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5 月和 7 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B6 月和 10 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C7 月和 8 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D9 月和 10 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8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9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

5、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 20%,主要原因是()A冰雪融水增加 B冻土面积扩大 C青藏高原抬升 D湖面蒸发增加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 2000 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 1011 题。210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11应用 GIS 技术在上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1999 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B2000 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C各行政区的边界 D各行政区的面积2010年 11月 1日,我国开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

6、合相关知识,回答 1213 题。12与前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此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是(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加大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增加 人口普查的项目增多A B C D13前五次人口普查是在普查前采用人工画图的方式获取普查小区的平面图,为了克服人工画图不够准确且不能重复利用以及普查员工作强度大的缺点,本次人口普查运用的新技术手段是( )ARS BGPS CGIS DGPRS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由此可见 3S 技术将在今后国土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回答

7、1415 题。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IS 技术是地图的延伸RS 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GPS 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GPS 技术可分别处理 RS 技术和 GIS 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AB C D15遥感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有()人口普查森林火灾监测矿产资源勘探确定考察地点海拔A B C D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 ,资源非常丰富。但在 5 年前,该地 “村村点火,处处冒烟” ,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回答 1617 题。16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17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图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

8、确的是()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回答 1819 题。18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贵州云南广西重庆A B C D19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土层薄,山多坡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 B C D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读下表及下图,回答 2021 题。年份 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 8m3) 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 8m3

9、)1957 13.31 4.642000 13.03 0.98320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委 C秋季 D冬季21导致近 50 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 ,回答2223 题。22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A为石漠化面积为环境人口容量 为生物多样 性B为生物多样性为环境人口容量 为石漠化面 积C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石漠化面积 为生物多样 性D为石漠化面积为生物多样性 为环境人口容

10、 量23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 ,完成 2425 题。24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 a 地区沙尘暴的是()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25b 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A B C D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回答 2627 题。26P 地与 Q 地相比,P 地()年大风日数

11、少 年降水量多 年降雪日数少 沙尘暴日数多A B C D27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截留水分 改变气候类型削弱风力 改变植被类型A B C D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 ,回答 2829 题。28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A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C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D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29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A非洲大陆 B大洋洲 C亚欧大陆 D南美洲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据此回答 303

12、1 题。30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31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为降水提供了 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 3233 题。32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33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

13、叙述正确的是()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 降低噪声、保护农田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 3436 题。34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总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A B C D35该自然带在 A 地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A沿岸暖流经过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C西南信风影响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36目前,图示自然带植被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这导致的后果是()A自然灾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加 C雪线高度上升 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14、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 50%,达 650 万平方公里。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每年有 8 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巴西的森林面积同 400 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据此回答 3738 题。37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平原面积广阔A B C D38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 B C D读“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 GDP 重心的纬度变化示意图” ,回答 3940 题。39根据三条曲线的纬度差异可判断()A南方能源结构优于北方 B南方能源消费量小于北方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