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547786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高考政治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 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 ,把“熊猫”叫“猫熊” ,把“公共 汽车”叫“公车” ,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 ,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2012 年 7 月 17 日,两岸万名青年大型交流活动第七届两岸青年取欢节暨首届海内外青少年汉字夏令营活动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正式启动。之所以要以“汉字”为媒,是因为()。A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B汉字对于

2、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D汉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 化不因时而变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4.北京的“四合院” 、上海的“石库门” 、广东的“围村” 、陕西的“窑洞” 、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

3、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5.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A中华各民族使用的乐器都是不同的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D不同的区域,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6.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 年 9 月 10 日,评选出了“100 位

4、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B C D7.2012 年 9 月 20 日,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山东省枣庄市举行。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繁荣两岸汉字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汉字文化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归属 感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A B C D8.电影唐山大地震震撼人心,主人公方达在灾难中

5、失去了父亲、姐姐和一条手臂 ,但倔强坚强的他最终带领母亲走出心灵的废墟,走出痛失亲人的阴霾,完成艰难痛苦的心理重建,让母亲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方达身上主要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9.近代以来,中国虽屡遭列强欺凌,国势衰败,几近亡国灭种的边缘。但中华民族有着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经过全民族百年不屈不挠的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材料说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

6、B C D10.2012 年 9 月 18 日云南省接收救灾捐赠仪式在昆明召开。当日的捐赠仪式上,多家爱心企业慷慨解囊,向云南彝良灾区共捐赠善款善物 1 450 万元。其中,中石化捐赠 500 万元;中国华电集团捐赠500 万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捐赠 300 万元;香港泓就实业有限公司惠阳源利制衣有限公司捐赠价值 150 万元的儿童服装。云南省民政厅副厅长卢振义称,截止 9 月 16 日 17 时,云南省已接受捐款 1.9 亿多元,接受捐物价值 2 773 多万元。本次捐赠仪式是自彝良地震捐赠活动开展以来捐赠数额最多的一次。请你调查探究:(1)如果让你作代表发言,谈谈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7、请列出你的发言提纲。(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11.2012 年 7 月 22 日是“老西藏精神”提出 22 周年纪念日。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 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 “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1)“老西

8、藏精神”与中华 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认识。易错起源 1、丰富的中华文化 例 1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 ,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

9、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

10、丰富色彩。在中华文 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重点突破】1比较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侧重点不同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区别见证不同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2.辨别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区别概念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

11、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所谓民族文化,就是具有共 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精神文化或遗存物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心,经过一定的开发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文化在历史和现今所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特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具有地域性特征,即具有明确的地理范围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涵延性与主导性的统一、兼容性与选择性的统一联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大的视野看,中

12、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文化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同一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区域,这样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比如同是汉族的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生活在同一区域内,这样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就会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比如滇黔文化就是由若干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的(1)中华文化的基本 特

13、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2)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第三课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易错起源 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例 23 000 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 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

14、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B C D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 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族

15、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特别提醒】中华文化民族性的两个思维误区在中华文化的民族性问题上,基本存在着两个思维误区:一是认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二是认为既然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各民族文化就是相同的。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高考对中华文化包容性和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考查侧重对其基本内涵和关系的准确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1)认为“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是错误的。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 “融合”说法错误。(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中华民族是 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易错起源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