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1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547491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1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1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1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1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1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1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高考历史前 30天每天限时训练(2014 年 5月 15日)第卷(选择题,共 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12小题 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25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2、许多门类的学科与近代西方科学原理相通,不过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难以用西方理论进行系统解释,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不太相容。但是在今天的“非典”和“禽流感”中中国古代文明却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A 九章算术 B 齐民要术 C 伤寒杂病论 D 授时历26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271861 年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确立,侵犯了中国

3、的主权,使近代中国的海关半殖民地化。但据统计,海关税收在 1861年为 500余万两,到 1910年达到 3450余万两,50 年增加 6倍多。究其主要原因是A.数据统计的科学化 B.海关税率的逐年提高C.海关管理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281914 年,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严复表示支持袁世凯,他甚至指出, (这)是袁世凯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情,因为国会除了党争就是捣乱,还不如把国会解散掉,严复还说,中国现在要的不是华盛顿,需要的是克伦威尔和拿破仑。该材料反映了()A中国的国情与英法相似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C国会当时不利于国家发展 D君主制度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291933 年 7

4、月上海申报月刊举办“中国现代化问题”专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26篇。结合当时世界历史背景推断,绝大多数征文主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A走资本主义道路 B.走新民主主义道路C走社会主义道路 D.走美苏闯出的新路301971 年 3月 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 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 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31六十余年来,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这一期间双方有过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既值得留恋,也值得

5、检讨。这“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是因为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3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 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 ,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 ,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33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

6、。 ”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A引发了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宗教改革C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动D加剧了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4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 。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 。这一变化()A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 B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C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 D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35俄国(苏联)19131926 年工业生产情况表年份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1

7、926年工业总产量指数 100 195 391 755 1081生产资料生产 407 437 481 434 439工业产量比重 消费资料生产 593563519566561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解读,符合表中信息的是()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1926 年的工业生产超过 1913年的水平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 37分)二、非选择题:共 2小题 37分。其中,第 40题 25分,第 41题 12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答题。40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公元 4世纪左

8、右,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中原地区搬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等地区。在第一次大迁徙的 150年间,南迁的人口达到了 90万人之多。唐代的时候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移民。安史之乱期间又有一大批人离开了北方跑到南方。这次移民所移动的距离更远,跨越了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等地,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住下来。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 12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处在南北对峙的状态,北方女真人的金政权与南方汉族人的南宋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乱移居到南方。这一次,由于浙江、江西等地在上次移民中也居住了很多人口,大批移民只能向更南的方向行走,最终走到了广东、广西、福建,甚至海南岛

9、等更靠南的地方。材料二 到了中国近代,最明显的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山西、陕西人为主,目的地是蒙古草原;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这三个方向的近代移民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不仅如此,一开始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比如闯关东。材料三 上海大学的刘玉照教授看来,中国近代以来的海外移民潮流,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波移民产生在清朝,大量劳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第二波移民出现在晚清时期,因通商形成贸易移民;第三波是上世纪 80年代所谓的“精英出走” ,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赴海外留学并定居;第四波是在 21世纪

10、出现的社会富人外迁移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特点及影响。 (10 分)(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及原因。 (9 分)(3)结合材料三及有关知识,分析促使现代中国海外移民群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6 分)41 (12 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 1 图 2比较图 1、图 2,提取两项有关欧洲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第卷(选考题,共 15分)三、请从下面所给的 45、46、47、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

11、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45 (15 分)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西方纪传体之父普鲁塔克的著作里,记载了古希腊时代和斯巴达城邦的一位改革者吕库古(Lycurgus),他制定的法律给斯巴达带来了长期的稳定和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在吕库古之前,斯巴达内政摇摆不定,时而依附国王,倾向僭主政治;时而随和大众,拥护民主政体。他选择二十八名六十岁以上的有声望的人组成了元老院,作为国家这条船上的一种压舱物,需要抑制民主政体时,元老总是站在国王一边;相反,要反对僭主政治的侵凌时,他们又总是支援人民的行动。他说服了同胞将所有的土地变成了一

12、整块,让每个斯巴达人拥有完全相同数量的土地和奴隶,而斯巴达公民本身完全脱离劳动,他认为完全平等的共同拥有城邦的财富,人就只能单凭美德去赢取超越别人的功名。他还取消了所有的金银货币,规定只准使用铁币,由于铁币易坏且币值极小,偷窃从斯巴达消失了;因为没有金银货币,外国商旅就不再将货物运入斯巴达的港口;外国的学者也不再涉足斯巴达的土地来宣传哲学和诡辩;再没有神汉、妓女、艺人。于是,奢侈的土壤就这么被去除了。吕库古还要公民共进三餐,饮用同样的、指定的食物,使公民们觉得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不能脱离集体。他让斯巴达的母亲们教育幼儿知足常乐、不挑食、不怕黑,孩子一长到七岁,就按照吕库古的命令全部由国家收养,编入

13、军队。在这里没有其他城邦少年们习惯的舞蹈、音乐、哲学,他们只遵从划一的纪律,接受拳击、短剑、矛盾、队列训练,因而渐渐地习惯了彼此一道的服从。读书识字仅学到够用而已。其它一切训练都在于使公民学会服从命令和能征惯战。在吕库古之后五百年的时间里,斯巴达人一直奉行着他所制定的法律,成为了当时希腊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大城邦。其最著名的名言是:“斯巴达人从来不问敌人的数量,只问敌人的方向” 。摘编自普鲁塔克名人传请回答:(1)概括吕库古改革的主要内容。 (6 分)(2)斯巴达和雅典,在希腊古典时代一直是为人们所称道的强大城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各自强大的原因。 (9 分)46 (15 分) 【选修 2近代

14、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任何人如未被指出其具体罪状,不得加以逮捕;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能被剥夺财产;不可让士兵强占民房;在和平时期不能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权利请愿书材料二历数国王即位以来的弊政:强制性借款,未经议会同意征税,出售专卖权,对议员们的非法传讯、罚款和监禁,强行解散四届议会以及无议会的个人独裁,等等;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免大臣和高级官员。大抗议书请回答:(1)议会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权利请愿书的?(6 分)(2)大抗议书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什么新特点

15、?(4 分)(3)上述材料反映了议会与国王斗争的哪种方式?结果如何?(5 分)47 (15 分) 【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尼赫鲁材料二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