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月泉先生年谱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46006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蒋月泉先生年谱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蒋月泉先生年谱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蒋月泉先生年谱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蒋月泉先生年谱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蒋月泉先生年谱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蒋月泉先生年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蒋月泉先生年谱(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蒋月泉先生年谱 1917 年 12 月 4 日(农历十月廿 ) 蒋月泉出生于上海一个戏院职工家庭。父亲蒋仲英,母亲蒋顾氏。蒋月泉为长子,原名根生。 19201924 年(3 岁7 岁,以下均以周岁计) 因父亲为戏院案僚(即今影院工作人员) ,从小在戏院中长大,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影响了他的一生,而对其它剧种也是耳濡目染,经常观看,不知不觉中喜欢了表演艺术。 1925 年(8 岁) 就读于范祝小学(音同) 1930 年(13 岁) 就读于央振中学(音同) ,其间对评弹艺术发生了兴趣。因家贫,常去弄堂口的水果店旁听留声机中的开篇,经常一听就忘记时间,要父母、好婆等去寻找才回家。 1931 年(14 岁

2、) 母亲病故,大妹蒋玉芳外出学南词(苏滩) ,独自跑码头,后成为苏昆剧团创始人之一。 1932 年1933 年(15 岁16 岁) 继续读书至中学毕业。 1934 年(17 岁) 典去母亲留下的珠花,凑齐了拜师金,拜钟笑侬为师学说珍珠塔 。因感到此书不合自己的性格,三月后又投张云亭学说玉蜻蜓 ,翌年登台演出,并在电台为观众演唱开篇,一举成名。当时的代表作为男哭沉香 、 女哭沉香 、 离恨天等。 1935 年(18 岁) 与阿凤结婚 1936 年(19 岁) 由第二位业师张云亭带领,在光裕社出了小道,艺人身份得到行会组织的承认。 1937 年(20 岁) 因仰慕周玉泉的艺术,甘愿自降身份,拜隔房

3、师兄周玉泉为师,学说文武香球和玉蜻蜓 。1938 年1939 年(21 岁22 岁) 这段时间,蒋月泉的小嗓最好。经过不断实践,唱功突飞猛进,当时电台都以能请到蒋月泉演唱为荣。当时代表作还有灯下劝妻 、 剌腮胡等。 1940 年(23 岁) 3 月 2 日(农历正月廿四) ,张云亭领徒蒋月泉在光裕社出大道。是年因倒嗓,蒋月泉把京剧老生杨宝森的唱腔和京韵大鼓的发声方法融化到自己的唱腔中,并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在“周调”的基础上不断衍变,开始慢慢形成了“蒋调”。当时代表作为杜十娘 、 战长沙等。 1941 年1942 年(24 岁25 岁) 继续和周玉泉拼档,并不断在各电台演唱 1943 年(26

4、岁) 和周玉泉拼档期满,开始放单档 1944 年1947 年(27 岁30 岁) 开始跑码头,在无锡演出时,道中姚荫梅路过借宿在他演出的书场里。两人秉烛夜谈,姚荫梅一针见血地说:“你现在是小人穿件大衣服,和你名气不符。 ”蒋月泉想起茶会上也有道中说:“搭蒋月泉敌档只要顶俚十只开篇,十只开篇过后俚就漂脱哉!”蒋月泉明白,说书主要是说表,说、噱、弹、唱,唱为最次。要成为响档,说表是最重要的。说书先生总要到小码头各书场摔打出来。蒋月泉明白自己是唱成蒋调,唱成响档的。不经过跑码头,终难成真正的响档。就决定放弃上海舒适的环境,和曹汉昌、潘伯英等越档演出,在经过江浙码头几年的不断实践后,蒋月泉终成一位说、

5、噱、弹、唱俱佳的真正的大响档。 1948 年(31 岁) 3 月 4 日(农历正月廿四)评弹界三皇祖师的诞辰之日,道中聚餐庆祝。席间,张鸿声因多喝了酒,和沧州书场老板发生口角。张说了些过头的话,伤害了对方的面子,沧州书场老板和书场同业行会决定要制裁张鸿声在上海的演出。蒋月泉挺身而出,为保护道中利益,联合张鉴庭、张鉴国、王柏荫、潘伯英、周云瑞、陈希安、唐耿良、韩士良、张鸿声,形成一个整体进入书场竞争,人称“七煞档” 。 4 月 5 日,在沧州书场演特别会书,筹款购米,救济困难道中,共筹 500 余银元,解决了困难道中的生计。参加演出的有薛筱卿、郭彬卿、周云瑞、陈希安的珍珠塔 ,李伯康、范雪君、魏

6、含英的杨乃武 ,杨振雄、顾宏伯、唐耿良的长生殿 ,还有张鉴庭、张鉴国、蒋月泉、张鸿声、潘伯英等。 同年, “七煞档”进常熟,东唐市等地做年终会书,每地三天,盛况空前。蒋月泉、唐耿良、潘伯英、钟月樵在常熟仪凤、花园饭店等书场演出。 1949 年(32 岁) 初春,蒋月泉、潘伯英做无锡。 5 月 26 日,上海解放,米高美舞厅(西藏书场)日场改书场,开青龙。头档张鸿声,二档蒋月泉、华伯明,三档唐耿良,四档张鉴庭、张鉴国,送客刘天韵、谢毓菁。 7 月,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书戏小二黑结婚 ,蒋月泉饰小二黑,范雪君饰小芹,刘天韵反串彩旦三仙姑,张鉴庭饰二孔明,张鸿声饰金旺,唐耿良、顾宏伯在书戏前加演李闯

7、王 。 同月,在上海“维纳斯” (老大华)革新大会书共四回。张鉴庭、张鉴国的阿 Q 正传 ,张鸿声、唐耿良、顾宏伯的强渡大渡河 ,蒋月泉的小二黑结婚 ,潘伯英的李家庄变迁 。 10 月,在苏州新艺剧场演出三雄惩美记书戏。刘天韵、张鉴庭、姚荫梅饰三轮车夫,蒋月泉、杨振言饰美军。 11 月 6 日,进京、津演出书戏 三雄惩美记 1950 年(33 岁) 春节,蒋月泉、王柏荫、张鉴庭、张鉴国、周云瑞、陈希安、唐耿良去香港演出,连演三月,人称“四响档”。 同年,陈灵犀改编的长篇林冲由蒋月泉、王柏荫、朱慧珍等演出。 1951 年(34 岁) 陈灵犀将林冲改编为中篇和书戏演于黄金大戏院,由蒋月泉、刘天韵、

8、张鉴庭、姚荫梅、张鸿声、吴子安、周云瑞、朱慧珍、王柏荫、张鉴国、陈希安等首演。蒋月泉之林冲、张鉴庭之张勇、姚荫梅之高世德、刘天韵之陆谦和店小二、朱慧珍之贞娘、张鸿声之鲁智深、吴子安之高俅、张鉴国和陈希安之泼皮均为一时之选。全体演员珠联壁合,各具特色,可谓空前绝后。其中选曲酒店思妻是蒋月泉盛年的代表作之一,而林冲踏雪则是蒋派陈调的代表作。 8 月 22 日,蒋月泉、王柏荫、张鉴庭、张鉴国、刘天韵、谢毓菁、周云瑞、陈希安、唐耿良等为支援抗美援朝进行巡回演出,从杭州开始,硖石、嘉兴、昆山、 、常熟、无锡,一天一只码头,将演出收入捐献给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 11 月 20 日,参与组建了上海人民评弹团

9、,刘天韵(任团长) ,蒋月泉、唐耿良(二人为副团长) 、周云瑞、陈希安、谢毓菁、王柏荫、张鉴庭、张鉴国、张鸿声、姚荫梅、徐雪月、程红叶、陈红霞、吴剑秋、朱慧珍、韩士良、姚声江为首批进团的十八艺人。 11 月 23 日,上海人民评弹团十八艺人及剧工团等八十余人,赴安徽参加治淮,共历时四月。 1952 年(35 岁) 4 月由上海团以蒋月泉为主的十八艺人参加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首演,这是评弹第一次以中篇形式反映祖国建设的作品,创造了新的风格,引起社会和文艺界对评弹的重视,连演数月而不衰。选曲留过年成为蒋月泉又一代表作。 1953 年(36 岁) 柯蓝、蒋月泉、周云瑞创作中篇海上英雄 ,蒋月泉、周云瑞

10、、刘天韵、姚荫梅、张鸿声、张鉴庭、张鉴国、吴子安、陈希安等参加首演。选曲游回基地成为蒋调代表作。 同年夏,携中篇赴广州海军部队汇报演出。秋,蒋月泉、刘天韵、朱慧珍、王柏荫、张鉴庭、张鉴国、张维桢、徐丽仙、高美玲、华士亭、周云瑞、陈希安、徐雪月、陈红霞先后参加中篇刘胡兰的演出。 1954 年(37 岁) 蒋月泉、杨仁麟、陈灵犀、余韵霖参加整理白蛇传 ,主要由余韵霖口述,陈灵犀、蒋月泉、杨仁麟改编整理并和朱慧珍拼档演出。后又与陈灵犀合作整理长篇玉蜻蜓 ,由蒋月泉和朱慧珍演出。 1955 年(38 岁) 1 月 25 日,蒋月泉、张鸿声、张鉴庭、姚荫梅、唐耿良、周云瑞、陈希安、张鉴国等在上海静园书场

11、首演中篇王孝和 ,后连演三月。选曲写遗书成为蒋调代表作之一。 4 月 24 日,上海团进京演出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 海上英雄 、 林冲 、 王孝和等。 1956 年(39 岁) 蒋月泉、杨振雄、杨振言、杨斌奎、张鸿声、朱慧珍参加演出中篇神弹子 。 1957 年(40 岁) 蒋月泉、刘天韵、杨振雄、张鉴庭、张鉴国、唐耿良、徐丽仙参加中篇王佐断臂的演出。 6 月 21 日由马中婴改编中篇 家 ,蒋月泉、吴君玉、江文兰、苏似荫、张维桢、华士亭、王月仙、严雪亭、徐丽仙首演于上海静园书场。蒋月泉参加第一回新婚的演出,选曲受苦受难为了家 (或名我要她来不来她 )成为蒋调代表作之一。 1958 年(41

12、岁) 参加由陈灵犀、饶一尘根据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改编的中篇南京路上的演出,选曲陈喜读信成为蒋调代表作。 1959 年(42 岁) 蒋月泉、杨振雄、唐耿良、杨振言、苏似荫、江文兰参加中篇白求恩大夫的演出,选曲赠刀成为蒋调代表作。 同年蒋月泉、周云瑞、杨振言、张鸿声等还演出了中篇江南春潮 。 蒋月泉、刘天韵、张鸿声、周云瑞、朱慧珍参加首演中篇白虎岭 ,第二回遇妖中蒋月泉饰演唐僧的一段唱腔成为“快蒋调”的代表作之一。 蒋月泉、杨振言、朱雪琴、王柏荫、苏似荫、华士亭、徐雪花参加中篇厅堂夺子首演,蒋月泉参加第二回夺子和第三回训子的演出,一曲“徐公不觉泪汪汪”成为“蒋派陈调”的代表作。 1960 年(43

13、 岁) 由杨仁麟口述,蒋月泉和陈灵犀一起整理改编中篇大生堂 。蒋月泉、杨仁麟、张如君、刘韵若、陈希安、沈伟辰、孙淑英首演。蒋月泉参加第一回留仙演出, “王永昌吃馄饨”一段成为经典节目。 1961 年(44 岁) 在文化广场参加数万人的广场演出,一曲莺莺操琴盛况空前,至今仍令许多老听客不时回忆。 1962 年(45 岁) 蒋月泉、严雪亭、张鉴庭、杨振雄、杨振言、吴子安、唐耿良等分赴江浙两地演出。 1963 年(46 岁) 蒋月泉、周云瑞、杨德麟等复演由姚荫梅改编的中篇冰化雪消 。 1964 年(47 岁) 蒋月泉、苏似荫、杨德麟、余红仙、徐雪花、江文兰首演由一尘、夏史改编的中篇人强马壮 ,蒋月泉

14、参加第二回养马和第三回失马的演出,选曲“芒种忆苦”成为“蒋调”后期代表作之一。 1965 年(48 岁) 由蒋月泉、苏似荫、江文兰、余红仙改编并首演中篇夺印 ,其中选曲“夜访”成为“蒋调”后期代表作之一。 1966 年(49 岁) 参加演出了一组新题材的短篇评弹。 1967 年1973 年(50 岁56 岁) 上海评弹团被诬为“文艺黑窝”,蒋月泉等十余人首批“ 靠边站 ”并被审查。他和严雪亭、杨振雄、张鸿声、姚荫梅、张鉴庭、唐耿良、吴宗锡、李庆福、陈灵犀被列为上海团十大“牛鬼蛇神”。 文革中受尽迫害,而蒋月泉是最后一位被解放的艺术家,也影响了蒋月泉将来的身心健康。 1974 年1978 年(5

15、7 岁61 岁) 一边恢复健康,一边致力于上海评弹团学馆的艺术教育工作,并一度在苏州评弹学校为青年演员进行辅导和授课,基本不演出。这时收的学生是秦建国、沈世华、李荫等。 1978 年1984 年(62 岁67 岁) 基本致力于上海学馆的教育工作,为学生进行辅导和授课。 1985 年(68 岁) 定居香港 1986 年(69 岁) 由杨德麟记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蒋月泉唱腔选发行。 1987 年(70 岁) 5 月在上海大华书场举行蒋月泉舞台生涯 50 周年,蒋月泉和苏似荫拼档说 骗上辕门 ,和王柏荫合作沈方哭更 ,在台上穿插“青出于蓝”“ 胜于蓝”这个噱头而成为一时佳话。 1989 年(72 岁) 因一曲庵堂认母而获得中国第一届金唱片奖 1997 年(80 岁) 2 月在逸夫舞台举行蒋月泉舞台生涯 60 周年纪念演出,晚会结束时蒋月泉上台谢幕,顿时数百只照相机不停地闪烁拍摄,说明蒋月泉的艺术、为人是广大听众所敬仰的。 7 月 18 日起参观苏州山塘街,评弹学校等,由秦建国、沈世华、蒋文、张君谋等陪同前往。 20 日在梅竹书苑观看爱徒秦建国、蒋文的演出,并和广大听客见面,一声“我是来看大家的,因为你们是上帝”令人感动。 1998 年(81 岁) 在香港因故摔伤,股骨骨折,从此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1999 年(82 岁) 在香港上吐下泻,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