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期中试卷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4594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历史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历史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二历史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二历史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期中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2009学年下期 河南师大附中初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30 小题,每题 2分,共 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1.1949年 10月 1日,对全体中国人来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不包括A.首都由南京改为北京 B.国旗由“青天白日旗”改为“五星红旗”C.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2、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3.语言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 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言词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A.严重、困难、开国大典 B.合作化、解放军、西藏和平解放C.“大跃进” 、 “改造” 、经济建设 D.中国人民志愿军、土地改革、美帝国主义4.“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 ”这些年轻人用生命铸成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请问以下这些人中,哪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雷锋邱少云邓世昌王进喜黄继光A. B

3、. C. D.5.下列选项中,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A. B. C. D.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 ,他们找出了以下相关资料,其中不适合采用的是A.三峡水利工程 B.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C.武汉长江大桥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7.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分数2义。这次大会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是指A.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产生了新的国家领导人C.颁布了我国第一

4、部社会主义宪法 D.废除了封建制度8.这个城市的许多地方以“铁人”命名:铁人小学、铁人中学、铁人广场、铁人大道铁人的印记已深深烙在这一篇热土之上A.兰考 B.大庆 C.武汉 D.鞍山9.“三农”问题指我党始终高度关注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其中,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有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村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有益事件是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维护农民利益 B.成立人民公社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建国

5、以来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平凡冤假错案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开始的地方是A.安徽凤阳 B.河南郑州 C.深圳特区 D.珠海特区1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与这幅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比较系统的阐明了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

6、共十五大15.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6.以下不属于中共十四大内容的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 B. C. D. 1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这段歌词歌颂了A.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B.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C.孙中山、刘少奇、江泽民 D.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8.毛泽东开

7、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3C.时刻注意发动群众 D.借鉴苏联经验 19.自秦朝以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西部大开发战略20.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结,力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的问题。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

8、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21.西藏地区废除农奴制度是在A.19世纪 60年代 B.20 世纪 50年代 C.20世纪 60年代初 D.20 世纪 70年代2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最具有创新意义的一项是A.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B.农业集体化 C.“一国两制” D.社会主义公有制23.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的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

9、明了前景 B.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两种社会制度D.适用于港、澳、台和经济特区24.下列事件与我国对台基本方针背道而驰的是“三不政策”“汪辜会谈”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两岸春节包机A. B. C. D.25.20世纪 90年代初期,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海峡两岸直接实现“三通”A. B. C. D.26.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的部队是A.海军潜艇部队 B.海军陆战队 C.战略导弹部队 D.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27.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下列有关“求同存异

10、”方针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A.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B.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C.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D.后来逐渐发展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8.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29.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美国总统4尼克松会谈出席万隆会议中美建交A. B. C. D.30.改革开放 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 30年的历程中

1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创建深圳等经济特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入世贸组织A. B. C. D.二、非选择题(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如果从历史的前溯和后延去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共八大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历史联系。中国共产党权威党史专家认为:八大是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客观的讲,八大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给中共留下了弥足珍贵 的思想遗产。 遗憾的是,中共八大的决策和思想没有能在 实践中贯彻下去。春风本应该华 春雨,可惜,它只是一掠而 过,许多年后大地才

12、盼来那丝丝细雨。请回答:(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哪一年?它提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 分)(2)中共八大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同点是什么?(2 分)(3)中共八大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哪两次(个)失误?(2 分)(4) “许多年后才盼来那丝丝细雨” ,指的是哪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试举两例说明党中央是如何贯彻这一决策的?(5 分)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8 分)(1)保家卫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是 。(2)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4)洗刷了百年耻辱,促进了祖国统一大

13、业的是 。533.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10 分)34.20世纪 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三件外交上的大事时间及事件名称。 (9 分)20082009学年下期 河南师大附中初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30 小题,每题 2分,共 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B D C D A C B C D B A D B D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A A B D C C D B A C D A A C二、非选择题(40 分)3

1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1)1956 年(1 分)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3 分)(2)相同点是都重视发展经济(或发展生产力)。 (2 分)(3)两次(个)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 分)战略决策: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 分)例子: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等。 (写出两个即可) (2 分)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8 分)(1)抗美援朝(2 分)(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2 分)(3)三大改造的完成(2 分)(4)香港、澳门的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