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调解室 创新促和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4539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调解室 创新促和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个人调解室 创新促和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个人调解室 创新促和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个人调解室 创新促和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个人调解室 创新促和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调解室 创新促和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调解室 创新促和谐-杨庙乡“庆辉调解工作室”经验交流材料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积极探索人民调解新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杨庙乡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成立了首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庆辉调解工作室”。调解室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健全,个人调解工作的人性化、亲和力和说服力表明,个人 调解工作室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成为了维护我乡社会和谐稳定的又一道防线。一、创建个人调解工作室,是人民调解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益尝试。我们说的人民调解都是以基层(村级)为

2、单位的调解组织,而“庆辉调解工作室” 是以个人名字来命名的,它既不属于党政机关、事 业单位,也不属于社会群团、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们有共同的“ 知识”背景,有近似平等的社会地位,组建由群众认可,有丰富调解工作经验的个人领衔的个人调解工作模式,对于调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现阶段人民调解工作组织的有力补充。在村民内部,调 解人的权威容易树立,纠纷双方基于血缘、亲情、人情、道德、伦理和舆论压力,也会使 调解的 结果得以实现。比起以村居为单位的基层人民调解自治组织,他们更能被群众认同,更能贴近群众、说服群众,解决一些政府(行政)部门不好或很难解决的问题。二、选准带头人,

3、突出个人调解室的“个人”效应。今年 58 岁的孟庆辉,是原杨庙居委会支部书记兼调委会主任。从事民事调解工作已有 28 年时间。他使一起起矛盾纠纷化干戈为玉帛,被群众亲切地称为“ 大老孟”。杨庙居委会辖区内有党政机关 4 家,机关单位 8 家,还有 1 个农科站,2 个农贸 市场。共有 2184 户居民, 247 家商住户,4497 人,其中流动人口 155 人,社情民情较为复杂。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如果调解不好,就有可能导致上访甚至流血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凭着 28 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在群众中的威望,孟庆辉总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孟庆辉同志个人名义成立的调解工作室不止孟庆辉一人,还有

4、两位在这里也要介绍一下。一位是原杨庙棉站的退休职工杨运友,一位是孟庙村民,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大老支”孟祥好。他们三人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群众中的威望都很高。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街坊邻里、乡 里乡亲的有个什么纠纷,都愿意找他们来调解处理,只要他们一到场,哪怕吵得不可开交的纠纷双方当事人也都能立马安静下来,即使是频临激化的矛盾纠纷,只要“大老孟 ”“大老支” 们往前一站,就能起到“震 场”“压轴” 的作用。 “庆辉调解工作室”成立至今,已调解纠纷 48 起,今年 调解纠纷 18 起,调解成功率 100%。三、 “庆辉调解工作室”的组织架构“庆辉调解工作室 ”虽然是以其个人名字来命名的,但它是

5、乡调委会为民服务的延伸,业务上在乡司法所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为保证调解室规范、有序地运作,确保调解质量, 调解室在乡司法所的指导下制订了相关的工作制度,确保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庆辉调解工作室 ”的主要 职责是调解纠纷。其主要任 务是:受理本辖区内的民间纠纷的调解。配合综治工作中心、司法所处理人民群众各类矛盾纠纷的来信、来访问题。开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教育辖 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遵纪守法,提高法律素质和尊重社会公德的意识。为了扶持工作室的正常运作,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为调解室的 3 名成员每人每月按照 300 元的标准发放基本办案补助,并根据纠纷调解的难易程度,规定了“以案定补”

6、的档次和标准,提交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发放。四、 “庆辉调解工作室”突显个人调解的人性化、亲和力和说服力,真正为个人调解室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矛盾纠纷的调解要做到自愿调解是很不容易的,要打破这一局面,首先是要求调解员是群众的贴心人,调解员必须具备公正的品质,真诚的态度,要出于公心,不徇私情,当事人信任你了,你就有了调处的工作位置、权利。杨庙居委会孟圩组村民任士龙与同组的曾彩学因建房地界发生纠纷。一方 认为盖在自己地界上与他人无关,一方认为没有留出一定的间距,自己 权益被侵害,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孟庆辉得知此事后,主动上前 调处, 阐 述邻里和睦的重要性,用亲情、乡情来感化他们,最终双

7、方各让 10 公分。调解矛盾纠纷实际上是做人的工作,特别是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要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细叙,才能查清事实真相,找出纠纷原因、争执的焦点,然后用亲和力做当事人的思想沟通协调工作,达到提升当事人的思想认识,促进互谅互让的目的。田湖村村民王占峰与同村村民孟素玲因陈年旧怨发生打架,为争一时之气,在医药费给付问题上发生纠纷,曾多次上访,甚至起诉至法院。调解室接到乡综治工作中心的指派后,孟庆辉和调解室的成员经多次调查了解,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缘由后,孟庆辉从法、理、情等多方面摆事实、讲道理、说人情,使双方明了只有积极配合处理纠纷才有助于事态发展,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并达成各自产生的医药费各

8、自承担、撤销法院诉讼和反诉讼、不继续为此事闹矛盾找别扭的协议。事实证明,孟庆辉本人在调解中的群众威望和公信力,同时通过苦口婆心的教育,显示了个人调解的柔性化和亲和力,真正做到了动之以情、晓 之以理,最终顺利促成了矛盾纠纷的化解。五、深化内涵,拓展外延,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当前的人民调解,政府的主导作用依然很强。政府通过人民调解来达到间接管理社会的目的,所以,人民调解是在接近公权和加强自治这两个对立的取向之间的一种平衡。这就使得象“庆辉调解工作室” 虽然接受乡人民调委会的领导,乡党委、政府也给予他们发放基本的办案补助, 实行“ 以案定补”,但调解工作室仍旧是自发性和民间性,调解员也仍是普通群众

9、中的一员。但至少说明了它已经与传统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更多了一份民间色彩,可以说已经开始显现出人民调解自治化、社会化的雏形。这也体现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自身的民间性及其社会功能,符合人民调解法规定的人民调解组织的群众性,也是个人调解工作室将来的发展方向。 个人、家庭的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石,在社会转型期,新老问题相互交错,多种矛盾纠纷叠加的形势下,问题能否解决在基层,矛盾能否化解在内部,隐患能否消除在萌芽, “庆辉调解工作室”的成立,就是我们对新形势下调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一个探索和尝试。“庆辉调解工作室 ”的创 立,丰富了基 层调解工作的内涵和模式,是“大调解” 机制的延伸和升华。小小的调解室,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