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45381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期末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期末试卷满分:150 分 时间:120 分钟卷(选择题共 75 分)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3 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所起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亚、非、美许多地区沦为殖民地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世界市场C促使美洲进入近代文明大家庭 D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2.欧洲启蒙运动中提出了“自由” 、 “平等”的主张,反映的实质是A天主教会权威地位已经出现动摇 B封建统治已经陷入全面危机 C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317 世纪上半期,英王与议会的关系实际上体现了哪两个阶层的关系?A贵族和地主 B世俗地主与宗教势力C贵族与教士

2、D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 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直接原因是A启蒙思想的充分动员 B 人权宣言的发表C镇压了王党的暴乱 D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 5.法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当权完成的反封建任务是A.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实行限价法令 D从法律上确认废除封建等级制度6.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主要是指A工业革命缓和了社会矛盾 B工业革命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工业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工业革命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7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在国外经营的重点是A从非洲贩卖黑人奴隶 B从殖民地掠夺贵重金属C加强同殖民地的贸易 D抢占商品

3、市场、原料产地819 世纪 60 年代工人运动的显著特点是A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工人制定政治纲领要求取得普选权C加强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D明确提出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9俄国 1861 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沙皇是资产阶级的总代表 B资产阶级主持进行了改革C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 D改革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10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指A帝国主义国家已经控制了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B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C亚非拉等落后国家和地区全部成为欧美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西方列强基本划分了全球的殖民范围.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对生产力

4、的推动作用更大,原因是A资本积累更雄厚 B统治者重视技术革命C. 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D解决了动力和燃料问题12.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的评价是因为林肯政府A.巩固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了人们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C.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1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是由于英德矛盾激化而爆发C.主要交战国目的都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4.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是指微

5、积分学的建立 B道尔顿原子论的创立 C.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D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5.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内部顽固派和洋务派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A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方式 B怎样来镇压人民反抗斗争C是否允许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要不要同西方列强“和好”16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和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翻译外国书籍17. 属于马关条约影响的是使帝国主义势力开始侵入中国内地列强大量向中国政府贷款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列强向中国进行大量资本投资,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18以下属于

6、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的是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 B C D 19.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有 侵略者都由海上登陆犯京津 战争期间清帝都曾出逃 侵略者都曾遭到中国农民武装反抗 战后都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A B C D 20下列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 B清朝皇帝已决定退位C袁世凯已掌握了清政府的实权 D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 2120 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态势呈现出的特征是A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B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C以华治华

7、扶植代理人D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设厂22下列历史现象,反映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趋势的包括设立总理衙门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开办工矿企业兴办新式学堂,组织留学教育设置邮政局A B C D23.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是A.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迫使北洋政府拒绝签订和约C.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 D.迫使北洋政府撤消卖国贼职务2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国内条件中,最重要的是A.出现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B.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5.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A.外国势力的干涉 B.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军阀间的混战 D.不平等条约的

8、存在卷(非选择题共 75 分)二、材料解析题(13 分10 分12 分35 分)26.(13 分)阅读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几则材料:材料一 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 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难,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 师习各艺,又 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多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材料二 如铜、铁、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 转运迅捷; 输纳又仅半税。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跨津、沪机器局委

9、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 、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捕、此 军团之大利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 年材料三 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 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 针是用商业特权 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地方上有几位高级官员赞成和平的外交策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鸿章。他后半生尽力维持和平,从不轻言战争。 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四 19 世纪后半期的中国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民族独立,一是国家富强,当时一种观点(洋务派) 认为,中国

10、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外患就自然解决了。 中国革命论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到什么认识?(2 分)有何局限性?(1 分)(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2 分)(3)从材料一、二可见,洋务派在抵抗外来侵略方面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 分)(4)从材料三、四可以看出,洋务派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并说明其主要意图。(3 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洋务派在寻求富强的指导思想上有哪些致命的弱点?(3 分)27.(10 分)从 18 世纪至 20 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1793 年乾隆皇帝

11、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 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 资,并沾余 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 23材料二 1898 年买办官僚盛宣怀提出:“各国窃保护之名,分占边疆海口, 渐入腹地。处 今日而欲散其瓜分之局,唯有照土耳其 请各国共同保 护。凡天下 险要精华之地,皆为各国通商 码头;特立铁路矿务衙门, 统招中国及各国股份,聘请总铁路司、 总矿务司,职分权力悉如总税务司。 ” 愚斋存稿卷 30材料三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 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

12、,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 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革命方略 (1906)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4 分)(2)材料二中的主张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主张不应肯定,为什么?(3 分)(3)材料三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3 分)28.(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 1880 年开始, (明治)政府将已 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工 矿企

13、业,通过现金出售、分期付款、无偿赠予等形式,向大资本家转让,使一些高利贷企业,如三菱、三井、住友、古河、浅野等,分别在航运、煤矿、金融、制 丝、 纺织等部门获得了 经营特权,逐渐形成财阀集团。材料二 “文明开化”就是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学 习西方先 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专业人才。这就使日本赶上了第二次技术革命浪潮。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从中国 获得巨额赔款)赔款中的 75%以上被转化为资本与军费。 1899 年至 1902 年新建立的公司和工厂,分别比战前增 长 5.2 倍和 1.3 倍;1897 年创办的八幡制铁所,所用铁矿 石全部

14、是从中国进口的。 1901 年,生铁占全国产量的 53%,钢材占 83%,从而奠定了日本钢铁工业的基础。材料四 由几家垄断组织集中了资本的 57.4%、纱锭的 58.7%、铜矿产量的 69%、煤炭的54%,到二十世纪初,在主要工 业部门中都形成了卡特尔。以上材料均摘自王荣堂、姜德昌主编 世界近代史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主要表现和影响三个方面评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要求: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 180 字以内。三、问答题(13 分12 分15 分40 分)29.简述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主要过程?(10 分)1919 年五四运动到 1923 年以前,这种探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3 分)30美国历史上发生了两次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