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肝脾肺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40363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心肝脾肺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心肝脾肺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心肝脾肺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心肝脾肺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心肝脾肺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里“怒伤肝,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心属火 肝属木 脾属土 肺属金 肾属水 五味与五脏 1、酸生肝 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 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 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 均含有维生素 C 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 古有良药苦口之说 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 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 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 防治各种疮症。 3、甘入脾 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 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

2、食品等 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 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 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 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 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经常食用 可预防风寒感冒 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 5、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 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五、五官与五脏 1、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 鼻孔为肺气所主 所以肺开窍于鼻 鼻是肺之官 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

3、里边 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 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 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2、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 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 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 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 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 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 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 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 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 就会生病。所以 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 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3、口唇为脾之官

4、 脾开窍于口 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 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 经常说错话 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 心病者 舌卷缩 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 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 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 而且图案如灯花状 是心神将散的象 我们尤其要当心 这叫“祸福在旦夕间” 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 从中医的角度讲 这相当于水气凌心 就是肾水太多 心火太弱 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

5、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5、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 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 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 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 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 很简单 常闭眼 养神 少说话 养心 平稳呼吸 养肺 多食美味 养口 少惹烦杂 非礼勿听 养耳。 六、五情与五脏 1、心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 素

6、问?举痛论 说“ 喜则气和志达 营卫通利” 。喜悦的过程 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 获得释放的能源 将形成原动力 展开新的精神活动 并支配着身体活力 创造出新的业绩。如 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 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 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 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 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 血液循环加快 新陈代谢水平提高 能扩张肺部 使呼吸运动加强 肺活量增大 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 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 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 帮助消化 促进新陈代谢。 2、 “肝在志为怒” 怒是

7、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 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故称“肝在志为怒” 。一方面 大怒可以伤肝 导致疏泄失常 肝气亢奋 血随气涌 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 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 如肝失疏泄 也可致情志失常 表现为情绪不稳 心烦易怒。 3、 “脾在志为思 ” 脾在志为思。思 即思虑、思考 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 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 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 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4

8、、 “肺在志为忧 悲” 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 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 涕 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候 肺气盛 黏液分泌增多 而肺开窍于鼻 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 为声音之总司 忧愁悲伤哭泣 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 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5、 “肾在志为恐” 恐为肾志 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 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 素问?举痛论说“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 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 “恐则气下” 是指人在恐惧状态

9、中 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 可使气迫于下焦 则下焦产生胀满 甚则遗尿。 “惊则气乱” 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 出现心神不定 手足无措等现象。 七、五季与五脏 1、春宜升补 春季阳气初生 大地复苏 万物生发向上 内应肝脏 应根据春季的特性 因势利导 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 夏季炎热、火邪炽盛 万物繁茂 内应心脏 应根据夏令之时 人体脏腑气血旺盛 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 长夏时值夏、秋之际 天热下降 低湿上蒸 湿热相缠 内应脾脏 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 利湿

10、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 秋季阳气收敛 阴气滋长 气候干燥 内应肺脏 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 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 冬季天气寒冷 阳气深藏 内应肾脏 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 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 是脏腑的气血旺盛 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八、五液与五脏 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物或排泄物称之为五液。五液由五脏所化生 即心为汗肺为涕 肝为泪 脾为涎 肾为唾。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并分属于五脏 故称五脏化液 又称五脏化五液。 五液属津液范畴 皆由津液所化生 分布于五脏所属官窍之中 起着濡养、滋润

11、以及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五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是在津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的气化过程中完成的 是多个脏腑 特别肺、脾、肾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五脏是脏象学说的核心 故又将汗、涕、泪、涎、唾分属于五脏。故曰“ 人之一身 有涕、泪、涎、唾、便、溺 皆属一水之化 而发于九窍之中” 质疑录 。 “汗与小便 皆可谓之津液” 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五脏与五液的关系是津液代谢过程中 整体调节与局部调节的统一。 1 汗为心之液 什么是汗?“阳加于阴谓之汗” 素问阴阳别论 。 “阳” 是指体内的阳气“ 阴” 是指体内的阴液。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 是说汗液为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 从玄府 汗孑 L 排出的液体。汗

12、液的分泌和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 则汗液排泄 腠理闭 则无汗。因为汗为津液所化 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 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血又为心所主 汗为血之液 气化而为汗 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正如李中梓所说“ 心之所藏 在内者为血 发于外者为汗 汗者心之液也” 医宗必读汗 。由于汗与血液 生理上有密切联系故它们在病理上也互相影响。就汗与血液的关系而言 汗出过多 可耗血伤津。反之 津亏血少 汗源不足。故临床上出现血虚之候时 应慎用汗法。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就在于此。就汗与心的关系而言 汗出过多 耗伤心的气血 则见心悸怔仲等。由于汗出是阳气蒸发津液的结果 故大汗淋漓也会伤

13、及人的阳气 导致大汗亡阳的危候。反之 当心的气血不足时 也会引起病理性的出汗 如心气虚 表卫不固而自汗 心阴虚阳不敛阴而盗汗。 2 涕为肺之液 涕是由鼻内分泌的粘液 有润泽鼻窍的功能。鼻为肺之窍 五脏化液 肺为涕。在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时 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感风寒 则鼻流清涕 肺感风热 则鼻流浊涕 如肺燥 则鼻干涕少或无涕。 3 涎为脾之液涎为口津 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 涎具有保护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涎分泌较多 还可湿润和溶解食物 使之易于吞咽和消化。在正常情况下 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 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 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 故说脾在液为涎。 4 泪为肝之液

14、 肝开窍于目 泪从目出。泪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 泪液的分泌 是濡润而不外溢 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 泪液即可大量分泌 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 则可见泪液分泌异常。如肝的阴血不足 泪液分泌减少 常现两目干涩 如风火赤眼 肝经湿热 可见目眵增多 迎风流泪等。此外 在极度悲哀的情况下 泪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 5 唾为肾之液 唾与涎同为口津 即唾液。较稠者为唾 较稀薄者为涎。脾之液为涎而肾之液为唾 唾液除了具有湿润与溶解食物 使之易于吞咽 以及清洁和保护口腔的作用外 还有滋养肾精之功 因唾为肾精所化 多唾或久唾。则易耗肾精 所以气功家常吞咽津唾以养肾精。 补充回答 如

15、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 肝藏血 心主血脉 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 即心火温脾土 心主血脉、主神志 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血能营脾 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 即脾土助肺金 脾能益气 化生气血 转输精微以充肺 促进肺主气的功能 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 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 肾主藏精 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 即肾水滋肝木 肾藏精 肝藏血 肾精可化肝血 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如心属火 肾属水 水克火 即肾水能制约心火 如肾水上济于心 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 心属火 火克金 即心火能制约肺金 如心火之阳热 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 肺属金 金克木 即肺金能制约肝木 如肺气清肃太过 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 肝属木 木克土 即肝木能制约脾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