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539689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重点)2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重点)4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难点)5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难点)要点导读教材创新研读教材要点详解知识点 1 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召开: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

2、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图文探究:读有图。思考:1978 年中国发生 了什么重大事件?从中国对内视角来看,怎样理解“21 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 年”?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从中国对内的视角来看,如:1978 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 经济等。【领悟整

3、合】知识点 2 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初步实行:1978 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2)普遍实行:1983 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 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议一议: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1)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当时有 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的稳定与否首先要看农村是否稳定。(2)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

4、的现代化大生产,所担风险较大。(3)在党中央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产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推广的。(4)旧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5)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全面展开:1984 年以后(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内容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图文探究:读有图思考:图三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变化?“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是否意味着政府不过问企业的一举一动?提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不是,政府对企业客观监督引导以保证其健康发展。【领悟整合】知识点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6、。(3)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过程(1)1992 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同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 年,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图文探究: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一粮票图二股票思考:图一到图二票证的变化反映了经济体制的什么变化?提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

7、义市场经济过渡。3意义(1)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中国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议一议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示:(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是管理经济的两种不同手段,在经济管理中二者可以配套实施。【领悟整合】知识深化应用 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点(1)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

8、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邓小平“南方谈话” ,冲破了思想束缚。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2)特点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

9、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示例 1 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2002 年,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贡献C中心内容是改变资源配置方式D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截然不同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对各选项做出深入分析,综合比较可得知,C 项最合适。A 项时间错误;B 项错在第二代,应该是第三代领导集体;D 项错误,因为这两者并不是截然不同而是有某些共性的。答案:C2全面认识中国的城市经济

10、体制改革及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主要内容:对农业进行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次生产关系革命)。(2)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内容。经济发展是中心,改革经济体制是为发展经济服务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体制,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发

11、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经济体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要在发展中进行:目前,要谋求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示例 2 目前我国 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 5%。社会中的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 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中的商品日渐丰富,同时在市场的调配下,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得到满足。

12、答案:C典例分类剖析类型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命题揭秘:从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知:从内容看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内容及影响;从题型来看,常见考查题型是选择题;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主要以新材料为依托。典例 1 (2012安徽文综,18)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农村(家庭收入) 17.6%收 入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农 村 8.9%消费水平 城 镇 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

13、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A 项在 1992 年以后,C 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 1984 年已经启动,均排除;19791984 年农村收入及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镇,是新时期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B 项正确;D 项不符合实际。答案:B变式训练1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土地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排除,故答案为 A

14、。答案:A类型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命题揭秘:从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知:从内容看主要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内涵及影响;从题型来看,常见考查题型是选择题;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主要以新材料为依托。典例 2 (2013江苏卷,12)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 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 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甲条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此时经济高速增长与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搞好市场经济,以及 1992 年中

15、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故选择 C。答案:C变式训练2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这表明他主张()。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解析:题干反映了德国经济学家主张国家对经济实行计划性管理,反对完全由国家管理控制。即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答案:D类型三 课本图文史料命题揭秘:教材中的插图及史料常作为高考题的材料;从题型来看,常

16、见考查题型是选择题;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今后高考考查的方向将更加明显。典例 3 (2011山东文综,13)图 5 是 1980 年 12 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 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 了经济发展解析:抓住关键词“1980”,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 1992 年得十四大。排除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 1984 年,个体经济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局面,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是在 1984 年展开,不符合题意。答案:C变式训练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