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538473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1 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重点)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评价。 (重点)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和失败原因。 (重点)4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律和认识。 (重点)要点导读教材创新研读教材要点详解知识点 1 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2)1953 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2内容:(1)重点在农业方面,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提倡种植玉米。(2)工业上: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

2、业部分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对其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议一议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提示:(1)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缺乏深思熟虑,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领悟整合】知识点 2 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1964 年 10 月,赫鲁晓夫黯然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2内容:(1)重点是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2)恢复部门

3、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3)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3影响:(1)大大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 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议一议 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了其经济发展。图文探究: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苏联 GDP 增长率大幅提高。下图是 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思考:结合上图分析其对策是什么?提示:

4、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并将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尤其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领悟整合】知识点 3 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1)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 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2)1985 年,戈尔巴乔夫执政。2内容:(1)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了市场 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调整所有制结构。 (4)实行租赁制或承包制。3存在的问题(1)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苏联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4结果经

5、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后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5失败的原因:(1)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改革仍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3)把改革的重点转向了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解体。图文探究:观察右图。思考:依据图片分析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政治改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领悟整合】知识深化应用1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时期项目 赫鲁晓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高度集

6、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背景 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革故鼎新、涤除时弊的要求蔚成潮流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给苏联造成混乱局面重点 农业方面 重工业方面结果对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落后的状况,给苏联造成混乱局面经济增长较快,政治局势稳定,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长;改革后期,经济增长率下降,国家陷入困境失败原因旧体制根深蒂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主观主义、急躁冒进个人专断,政治生活僵化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对外扩张使国家陷入困境示例 2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人执政期间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的改革对苏联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7、A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B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C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D改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体制,改革结果最终失败,故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B2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1)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基础薄弱。(3)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难,需要一个长期过程。(4)资本主义势力从敌视、遏制到颠覆

8、,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5)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适合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7)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从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挫折中吸取了教训,表明社会主义正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示例 2 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这是由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个人能力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走向执政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要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体制都必须讲究稳定,不能更改A BC

9、D解析:个人的能力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但不能决定历史进程,故错;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改革中发展完善的,故错。答案:C 典例分类剖析类型一 赫鲁晓夫改革命题揭秘:命题揭秘:从内容看,主要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及败因等;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主要以新材料为主。典例 1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 ”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 )实行余粮收集制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推行“加速发展战略”A BC D解析:余粮收

10、集制是列宁实行的,推行“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实行的。答案选 B。答案:B变式训练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解析:赫鲁晓夫“跨进新时代”是指他领导下的苏联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答案:D类型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命题揭秘:命题揭秘:从内容看,主要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及败因等;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层次看,

11、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主要以新材料为主。典例 2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 1964 年到 1982 年期间,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根据所学,1964 年到 1982 年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着手进行改革,但改革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也出现政治生活

12、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等情况,使国家陷入困境。联系本题,符合题意的应是 A 项,使“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答案:A变式训练2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号称“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 80 年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没有突破旧的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不可能根除积存的弊病,最终归于失败A D C D解析:结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结果,不难做出选择。答案:A类型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命题揭秘:命题揭秘:从内容看,主要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启

13、示等;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主要以新材料为主。典例 3 (2010福建文综23)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 、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 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

14、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答案:C方法技巧:比较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比较型选择题,是高考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分析、比较和辨别等能力。解题时要准确掌握和理解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基本史实(包括背景、原因、概况、历程、结果、作用、影响、规律等),并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或将不同性质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其相同点或不同点。具体解题时可用排除法,逐个“肯定”或“否定” 。解答此类选择题,主要在于运用相关历史知识,结合“选项”进行归纳、比较和鉴别,找出“题干”要求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得出正确答案。注意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

15、其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还应注意各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运用排除法进行否定或肯定。变式训练3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 “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A 项表述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 ; C 项表述不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背离马列主义。B 项表述符合材料的核心内容,答案选 B。答案:B 锐读天下 感悟历史戈尔巴乔夫的反思【背景材料】2003 年凤凰卫视记者对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专访。当记者问道:“在苏联主政的六年间,你认为自己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戈尔巴乔夫作了如下回答:“最大的错误是太晚开始改革及重建苏联共产党。因为反对改革的声音,一开始就来自党内,因此对我们造成极大的压力我实施的直接开放步伐实在太快了,权力分散是必要的,但步伐太快,人民、社会无法跟上改革还面临着许多来自官僚体制的阻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