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b第6次作业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4534156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b第6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内科学b第6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内科学b第6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b第6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b第6次作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内科学 B 第 6 次作业A 型题:1. 下列哪项不是厥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D.清醒后可见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2. 许某,女,42 岁。刻下见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 闷,兼胁痛,若见呕恶,口苦,苔黄而腻,脉滑数。方药可用: C.半夏厚朴汤 3. 太阳经头痛的部位是: A.枕部及项部 4. 患者王某,女性,先天不足,体质较弱,平素易于感冒,近一周来短气自汗,声 音低怯。时寒时热,时咳嗽,面白,舌质淡,脉弱.治宜选用 :B.补肺汤 5.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治疗咳血的主要方法: D.补肺益气 6. 饮证发生的关键是: C.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 7. 孙某,男,

2、57 岁。生气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强,脉微欲绝, 此时治宜: A.益气回阳固脱 8. 患者喘促持续不缓,渐而加剧,张口抬肩,面青唇紫,心慌动悸,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其病机是: D.肺气欲竭,心肾阳衰 9. 患者肺痨三年余,症见咳嗽无力,气短声低,痰中偶夹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 热势一般不剧,面色 白,颧红,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治 疗宜首选: A.保真汤 10. 喘证首先应辨: C.虚实 11. 吴某,女,51 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耳眩,少寐多梦,手足心热。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

3、舌质红脉弦细数。证属: B.阴虚风动 12. 患者,烦渴多饮半月余,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治法宜用: E.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13. 除下列哪项外,都与呕吐的发生有关: B.心 14. 治疗遗精属相火妄动、水不济火者,溶清、滋、补为一炉的方剂为: A.三才封髓丹 15. 积聚的主要病位在: A.肝、脾 16. 痰郁互结于咽喉的病证是: C.梅核气 17. 以下哪一项不是虚劳的致病因素: D.痨虫入肺,阴虚火旺 B 型题:A.四妙丸 B.肾着汤 C.肾气丸 D.左归丸 E.独活寄生汤 1. 湿热腰痛,可选用: A.四妙丸 2. 寒湿腰痛,连及下肢,伴关节疼,可选用:

4、B.肾着汤A.中风 B.痹证 C.风痱 D.痉病 E.痿病 3. 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张,肌肉萎缩者为: E.痿病 4. 肢体、关节不利,伴疼痛者为: B.痹证A.血府逐瘀汤 B.龙胆泻肝汤 C.茵陈蒿汤 D.一贯煎 E.柴胡疏肝散 5. 患者胁肋胀满疼痛,走窜不定,遇怒加重,胸闷善太息,嗳气频作,苔薄白,脉 弦。其治疗首选: E.柴胡疏肝散6. 患者右胁部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其治疗首选:A.血府逐瘀汤A.益气健脾 ,和胃降逆 B.益气生津,降逆止吐 C.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D.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E.芳香化浊,降逆和胃 7. 肝气犯胃

5、呕吐的治法是: C.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8. 脾胃虚弱呕吐的治法是:A.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A.喘急气促,伴有鼻翼煽动 B.喘咳痰多而粘,咳出不爽 C.喘促,呼多吸少,动则更甚 D.喘促短气,言语无力 E.喘急胸闷,伴有咳嗽 9. 肺虚喘证的临床表现:D.喘促短气,言语无力 10. 肾虚喘证的临床表现: C.喘促,呼多吸少,动则更甚A.痫证 B.狂病 C.郁病 D.蓄血发狂 E.癫病 11.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脚胁胀满疼痛,见于: C.郁病12. 动而多怒,兴奋性精神失常,见于:B.狂病A.眩晕动则加剧 B.眩晕耳鸣,头痛且胀 C.眩晕而见耳鸣腰酸 D.眩晕目赤口苦 E.眩晕头重如蒙 13.

6、 气血亏虚型“眩晕”的特点为:A.眩晕动则加剧14. 痰浊中阻型“眩晕”的特点为:E.眩晕头重如蒙A.血府逐瘀汤 B.复元活血汤 C.身痛逐瘀汤 D.补阳还五汤 E.桃红四物汤 15. 外伤血瘀胁痛,可选用:A.血府逐瘀汤 16. 血瘀腰痛,可选用:C.身痛逐瘀汤A.医学心语 B.金匮要略 C.景岳全书 D.丹溪心法 E.证治要决 17.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论断见于:B.金匮要略 18. “脾胃亏损,面目发黄,其色黑暗不明”之说见于: C.景岳全书A.内伤积损 B.心火暴盛 C.正气自虚 D.湿痰生热 E.内虚邪中 19. 朱丹溪认为中风的病因:D.湿痰生热 20. 刘河间认为中风的病因

7、:B.心火暴盛 21. 李东垣认为中风的病因:C.正气自虚 A.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 B.身目俱黄,黄色淡而不鲜明 C.病急而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 D.初见目黄,迅速至全身发黄,黄疸色泽鲜明 E.身目发黄,黄色不如热重者鲜明 22. 阳黄,热重于湿证候特征为: D.初见目黄,迅速至全身发黄,黄疸色泽鲜明 23. 阳黄,湿重于热证候特征为:E.身目发黄,黄色不如热重者鲜明A.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B.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C.理气除满,健脾行湿 D.健脾除湿,行气利水 E.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24. 寒湿困脾的鼓胀治法是:E.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25. 脾肾阳虚之鼓胀的治法是: B.温补脾肾,化气行水A.玉女煎 B.六味地黄丸 C.金匮肾气丸 D.真武汤 E.消渴方 26. 消渴病,肾阴虚证主方:B.六味地黄丸 27. 消渴病,肺热津伤证主方:E.消渴方28. 消渴病,胃热炽盛证主方:A.玉女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