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34076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文化:私学兴起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春秋战国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时期“大动荡”:政治发展经历了从统一走向分裂,又从分裂兼并归于统一的过程“大变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建立“大发展”:社会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私学兴起, “士”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养士

2、制度、门客三千、朝秦暮楚等反映人才的流动)一、儒家学派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孔子:阶级属性: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孔子的主张观点(一)政治思想1、仁(核心)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礼:“克己复礼为仁”,主张贵贱有序。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 ,他痛恨春秋时礼崩乐坏的局面。3、治国思想:实行德治4、天命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二)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开创私学(杏坛、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教育思想提出有教无类

3、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整理文化典籍,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五经) 、 乐 (佚失)孟子 主要思想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性善论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政治:主张“仁义” , “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学习上:最高目标把握“礼”性恶论(注重后天教化)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4、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 老子 继承发展:战国 庄子合称老庄哲学思想:1.道是万物的本源(核心)2.朴素辩证法思想(精华)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思想评价: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庄子的思想 齐物论: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 崇尚自然无为 追求精神自由 痛恨社会不公道为根本,宣传自然无为顺从自然 现象: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三、法家思想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打击奴隶主贵族)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

5、常可”作 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四、墨家学派核心思想 兼爱:“兼相爱、交相利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特点 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认识论、逻辑学:三表法 墨学:物理 光学八条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孔子、老子新兴的地主阶级:孟子、荀子、韩非子小生产者:墨子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1、法家思想到秦朝一直是治国思想优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缺点:严刑峻法,导致暴政 2、西汉初期(汉高

6、祖汉景帝窦太后)采用道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优点:战乱后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出现文景之治缺点:不利于中央政权对地方和经济的控制3、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外儒内法,剂之以道:德主刑辅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今天,国学热引起社会关注,不仅在中国,还扩展到世界。外国人学国学,孔子学院在多国建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文化

7、现象?我们该怎样看待? 1、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3、说明儒家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和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甚至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建和谐世界都有现实意义。 4、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继承中发展。汉代儒学社会现状:儒生以古非今不适应统治者的需要,遭到打击,焚书坑儒,儒学的发展进入低谷社会问题:如何适应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确立

8、儒学的地位。如何解决:董仲舒结合儒家、法家、道家学说,对儒学进行了第一次改造。结果: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背景:“焚书坑儒”批判表现:罢黜百家,太学的出现,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纷呈;秦朝:焚书坑儒, 死气沉沉。(2)原因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秦朝巩固统一,思想走向专制。.焚书坑儒:导火线: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探究 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受到严厉打击?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目的:维护专制统治,遏制思想文化的泛滥(1 )直接作用

9、:有利于巩固秦朝刚刚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 )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太学的出现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核心观点) 加强君权的需要b、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的需要 ,c、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d、三纲五常:伦理道德 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3、特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法家、道

10、家、阴阳家等学派的学说,是对儒学的第一次改造。4、影响: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认为本心是“理” 。主观唯心主义把握“理”的途径(认识论)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社会存在:儒学的困境。汉末、魏晋、唐五代正统地位削弱原因:道教、佛教兴起传播(三教合一)儒学家的任务:重树儒学地位儒学家的努力:宋明理学结果: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实质

11、: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2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特点: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学体系 3、北宋五子 (1)周敦颐 (2)邵雍 (3)张载 “气学”唯物主义 “为生民立命”匡时济世 (4)二程 观点: A、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B、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都是“仁 C、重视“孔颜之乐”仁者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D、人伦即天理,总结: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 1、宇宙观:客观唯心主义“理”是世界的本原 。 2、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

12、理” 。 3、道德观:“存天理, 灭人欲” 理在社会生活中即三纲五常 三、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南宋:陆九渊 心学开创者 (1)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2)实践论:发明本心 反对“格物致知” 2明:王守仁(阳明先生) 心学的集大成者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思想核心:“致良知”求“理”的方法强调“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1镇压农民起义容易,控 制人民思想难;2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是“破心中贼” ;3排除外界干扰容易,排除内心不良杂念难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相同点相同内容:(1)主体思想内容相同,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属儒家学派。(2)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纲常道德

13、,即为天理 (3) 克服人欲,存天理。相同影响:(1)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不同点是什么?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提出致良知的方法,内心反省程朱理学 “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纲常伦理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4 “格物致知”陆王心学 “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心外无理 “致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内因: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转型时期,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君主专制也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文化专制(明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直接原因

14、:清军入关,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结合外因:西学东渐中,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 ,他提出“穿衣吃饭既是人伦物理”主张,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2、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圣人之言、儒家经典)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4、主张男女平等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君主专制,建立“天下之法” 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经济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反对君主专制 众治 主张“经世致用” ,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的主要思想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

15、于社会变革天下郡国利病书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明主治吏,不治民”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3、主张“工商皆本”(三)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 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探究一、三位思想家共同的生活背景环境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三人早年都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都隐居著书立说。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涌现出一批进步思想家。探究二:归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本” 、限制君权。 (2)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建立了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