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百段81-100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24147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百段81-10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百段81-10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百段81-10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言百段81-10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言百段81-10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百段81-1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百段81-10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1 藏文仲如齐告籴鲁国闹饥荒,藏文仲对鲁庄公说:“(我们当初)支援周围的邻国,与诸侯结下信义,用婚姻来加强它们,用盟誓来申明它们, (这)本来就是为了(防备)国家出现艰难紧急的情况才这样做的。铸造祭器,收藏财宝,本来就是为了(防备)百姓出现困苦才这样做的。现在国家处于困境,大王为什么不用祭器到齐国去买米呢?” 鲁庄公问:“谁能够出使齐国?”藏文仲回答说:“国家有饥荒,卿出国求援,这是古制。我是候补的卿,我请求到齐国去。 ” 鲁庄公派他前往。随从说:“大王没有命令您去,您请求前往,大概是为了备选的事吧?”文仲说:“贤明的人应该以国家的危难为急而谦让那些平易的事务,做官的人遇事不逃避灾难,统治者

2、体恤百姓所受的祸害,因此国家才不会有违。现在我不到齐国去,就不是为处于困境而着急。处在较高的地位却不体恤下情,身处官位却很懈怠,这不是侍奉君主(应有)的行为。 ”鲁文仲用祭祀用的香酒和玉制礼器到齐国求援,说:“天灾横行,到达我们国家,饥荒屡次降临,百姓中羸弱的差不多都死了,十分担心因无法保证对周公和太公的祭祀、对王室贡品的供给而获罪。 (因此)我国用我们先君并不丰厚的礼器,斗胆向贵国请求购买你们多余的粮食,用来解除贵国管粮人员的负担,使我们国家获救,使我们的国君能和您共同承担职责。 (若能这样的话)哪里只是我们的国君和二三个臣子确实领受了您的恩赐,周公、太公以及历代君主和天地间的神也确实能永远

3、得到供奉并能仰仗他们啊!”齐国人把玉还给了鲁文仲并给了他所需要的米。82.梁亭夜灌瓜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

4、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救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 ”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忧虑) 。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 ”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

5、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 ”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 ”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83.项羽乌江自刎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

6、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仁。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仁。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

7、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他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借,他趁秦末大乱而兴起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字号为“霸王” ,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像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

8、竟然拿“上天要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84、列子辞子阳之粟列子贫穷,脸上有饥饿的神色。有一客人将列子的情形告诉了郑国的国君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之人,住在您的国家却家境贫穷。您恐怕不是喜欢读书人吧?”郑国的子阳马上命令官员送给列子粮食。列子出来,见了使者,列子两次推辞了子阳的馈赠。使者离开了。列子进去,他的妻子看着他拍着胸口说:“我听说做有道之人的妻子、儿女,都会让他们安逸、快乐,现在您面有饥色,子阳(派人)拜望您并送给您食物。您(却)不接受,这难道不是我的命不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子阳并不是自己了解我,而是凭着别人的话送给我粮食,到他认为我有罪的时候,又

9、将会凭借别人的话。这就是我不接受他粮食的原因。况且,受人供养,如果不为他的灾祸而死, (那么)是我不讲道义;如果为他的灾祸而死,那么是为无道之人而死,哪里是有道义呢?”列子死后,百姓果真起义杀死了子阳。列子看见微小之处去除不义的行为真是有远见啊!况且列子在内有饥饿寒冷的担忧,还不苟且取得(利益) ,看见得到的东西会想一想(是否符合)道义,看见利益想一想(得到他们是否)有害处,何况他身处富贵呢?所以,列子能通晓关系到性命的情形,可以说是能守住自己的节操。85 晋文公逐麋得善言晋文公追逐一只麋鹿却丢失了它,他问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里?”老古用脚指着说:“往这边去了。 ”晋文公说:“我问你话,

10、你用脚指给我方向,为什么?”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我)全没料到君主(竟然)会像这样!虎豹有它该住的地方,如果它过厌了悠闲的生活而往人多的地方去,那就要被人捕获;鱼鳖有它该住的地方,如果它住厌了深处而往浅水里游,那就要被人捕获;诸侯有他该住的地方,如果他住厌了人多的地方而到远方去游玩,那么他的国家就要灭亡了。 诗经上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您放着国家不管,不回去, (那么)别人将要替您管理您的国家了。”于是晋文公害怕了,回去时遇到了栾武子,栾武问:“您打到了野兽吗?您脸上有高兴的神情啊!”晋文公说:“我追逐一只麋鹿却丢失了它,但我得到了一句好话,所以有高兴的神情。 ”栾武子问:“那个人在哪

11、里?”晋文公说:“我没有同他一起回来。 ”栾武子说:“处在较高的地位而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傲的表现,法令尚未发出,却急忙处罚违令的人,是残忍的;听取了别人的话却丢了那个人,是偷窃。 ”晋文公说:“对。 ”回去,用车带上了老古,和他一起回来。86 张玄素谏修洛阳宫乙卯日(二二日) ,发动兵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之用,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言,觉得:“洛阳还没巡幸的日期却预先修建宫室,那不是当前的急事。从前汉高祖采纳娄敬的建议,自洛阳迁都长安,难道不是洛阳的地方赶不上关中的形势吗?景帝听从晁错的话,从而造成七国作乱,陛下如今将突厥安置在中国,突厥与朝廷的亲密,怎么比得上七国?难道能不先有优虑,反而急于兴建

12、宫室,轻移大驾吗?我见隋氏初建宫室时,附近山中没有大木,都从远处取来,二千人拉一柱,用木做轮,因摩擦发火,才铸铁做毂,行一二里路,铁毂就破裂,又派数百人持铁毂随后更新,一日不过行二三里,计算一柱的费用,已花去数十万人的工作日,则其余的也就可想而知了。陛下起初平定洛阳,凡隋氏宫室宏壮侈靡的都下令拆毁,而且拿今日的财力,比起隋世又如何呢!陛下役用受伤的人,因袭亡隋的弊病,或许比炀帝更严重了!”皇上对玄素说:“你说我不如汤帝,比桀、纣如何呢?”回答说:“如果这件工没不停止,也同样归于乱罢了!”皇上感叹他说:“我考虑不够周详,才会如此!”看着房玄龄说:“朕认为洛阳位于中国之中,各地来朝贡的距离平均,想

13、要方便民众,所以令人营建。如今玄素说的确实有道理,应立刻停止工役。以后有事到洛阳,即使露天而居也无害处。 ”赏赐二百匹彩帛给玄素。87 李时行嗜书不厌苏东坡赠给王定国一首诗,同乡先辈李时行书写了它。当初,闽中的郑定以书法出名,一时间名人争相仰慕他,李时行得到了他写的秦观的一首词,亲手模仿他二十年,于是另写出了一番意趣情态,豪放、飘逸、悠闲、清丽,成为了一家之书。李公性情最是悠远恬淡,唯独喜好书法,从不满足。每到游历的地方,不问它的兴衰,就高兴地脱下帽子、衣服和鞋袜走来走去,坐下来吟诵比上的题诗,并拿出纸笔,临摹几十遍,高兴地一整日才离开。他的妻子曾临产,立功替她烧热水,在柴草焚烧后的灰烬上写字

14、,手指手腕不停地画动,不稍作休息,时间长了,听到小孩子的哭声,才想起他的妻子要喝水。李公名子,字时行,官做到了青州的推官。他死了以后,妻子贫穷不知将他葬在哪里, (只好)将他葬在青州。唉!(从此事)能看出李公的品行啊!前几十年,李公的书法流落到普通人家的很多,当时的人没有醒悟看重它们,现在买他们的人,出高价也买不到了。古人虽然书写的都是些小事,也有在当时被湮没的,但它们的光辉、精华最终不会被遮掩,所以李公的书法也是一时被湮没而最终彰明于世。88、剪发文身越国派使臣诸发拿一枝梅送给梁王。梁王有一位名叫韩子的大臣,回头对左右诸臣说:“哪有用一枝梅送给各国君主的呢?请让我替诸位羞辱他。 ”于是出去对

15、诸发说:“我们大王有命令,客人戴帽子就以礼召见,不戴帽子就不见。”诸发说:“那越国也是天子的封国,它不封在冀州、兖州,而是处在海边一带,屏蔽外族而作为自己的住所。但蛟龙又和我们争夺,因此剪断头发,身上刺画花纹,色彩斑斓成图案,用来装扮成龙子的模样,以防避水神。现在大国的命令是,戴帽子就以礼召见,不戴帽子就不见。假使大国的使者有一天访问敝国,敝国国君也下命令说:客人必须剪断头发,身上刺画花纹,然后才能召见他。 对于你们大国怎么样呢?如果觉得那样也很稳妥,那么我情愿借一顶帽子戴上去晋见;如果觉得那样似乎不稳妥,那么希望不要改变国家的风俗习惯。 ”粱王听说这件事,赶快披上衣服出来接见诸发,并下令赶走

16、韩子。 诗经上说:“唯君予使,媚于天子。 ”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89 魏征直谏长乐公主即将出嫁,皇上因公主是皇后生的,特别喜欢,下令官吏资给馈送加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说:“从前汉明帝欲封皇子,说:我的儿子怎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皆下令依楚、淮阳的一半。现在资给馈送给公主,是长公主的一倍,难道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皇上同意他的话,进入内宫告诉皇后。皇后感叹地说:“妾多次听到陛下称赞器重魏征,不知道什么缘故,今日看他引礼义来抑制人主的私情,才明白他真是社稷之臣!妾与陛下结发做夫妻,曲承恩惠礼遇,每次说话必先候望皇上的脸色,不敢轻易冒犯您的威严、何况他以人臣疏远的关系,竟能如此直言,陛下不可不听从。于是请派中使持钱四百缗、绢四百匹去赏赐魏征,而且告诉他说:“得悉公为人正直,竟于今天看到,所以赏赐你。公应时常秉持此一忠心,始终勿变。 ”皇上曾罢朝下来,发怒他说:“我会杀这个田舍汉!”皇后问是谁,皇上说:“魏征每次在朝廷侮辱我。 ”皇后退去,穿戴朝服站在宫廷,皇上惊讶问她何故。皇后说:“妾听说主明然后臣直,如今魏征正直,是因陛下贤明的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