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对课改名校模式的大胆挑战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24096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场对课改名校模式的大胆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场对课改名校模式的大胆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场对课改名校模式的大胆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场对课改名校模式的大胆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场对课改名校模式的大胆挑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场对课改名校模式的大胆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场对课改名校模式的大胆挑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场对课改名校模式的大胆挑战记浙江省桐乡市第六中学的“五点同步双主体课堂” 文 艺 高 博4 月 29 日,在浙江省嘉兴市教科研基地举行的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一所初中的展示引爆了整个会场桐乡市第六中学校长沈桂兴所作的题为五点同步双主体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的发言,引起了强烈反响,第六中学两位教师展示的两节异彩纷呈的课,更是让与会专家赞不绝口。无独有偶,在桐乡市今年暑假举办的校长论坛上,沈桂兴关于课堂改革的重点发言,也得到了校长们的高度评价。两次展示中,“创新”是专家、校长们提得最多的一个词。坐落于浙江省桐乡市康泾河畔的桐乡市第六中学,办学 17 年来,中考质量一直在嘉兴市名列前茅,曾经连续三届

2、荣获浙江省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团体优胜奖,被公认为嘉兴市最好的初中。在全国课改已逾十年的当下,这所高起点、高品质的初中如何突破愈来愈趋于雷同的“课改名校模式”,改出了与众不同的新意与个性? 课改名校的“四大反思”在浙江省教育厅“减负增效”的要求下,提高课堂效率是桐乡六中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追求。由于生源较好,学校突出了“大容量、快节奏、深拓展、重落实”的课堂特点,成为十多年保持教学高质量的关键。2010 年,学校立项了省级规划课题高品质初中高质轻负课堂教学特征研究,并于 2012 年底获得嘉兴市第八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然而,在沈桂兴心中,课堂缺乏亮点始终是他的一个心结。2013 年下半年,沈桂兴

3、参加了长三角名校长培训班,3 个月的时间,他跑了 20 多所学校,既见识了名校课改的先进理念和鲜明特色,也看到了几乎千篇一律的课改名校模式。与大多数校长迫不及待地模仿别人不同,沈桂兴冷静总结了名校模式的“四大反思”:从理念层面看,对“学为中心”产生误解,过度弱化教师作用;从教师层面看,一刀切不利于教师个性化发展和教学风格的形成;从学生层面看,课堂看似热闹,参与人数多、面广,但思维层次较浅,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优秀学生的培养;从课堂形式看,分组排座虽有利于合作,但互相间干扰大,学生长时间侧身听课,不一定科学。“名校模式不是万能钥匙。每一所学校的校情、学情不同,课改名校往往起点低、规模小,而我们起

4、点高、规模大、班额大。对我们来说,课改不是简单模仿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唯有理性分析课改名校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吸收课改经验才会有收获。”沈桂兴说。放弃现成的名校改革经验而另辟蹊径,沈桂兴选择了一项在许多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寻找一种既融入新课改理念,又适合本校实际的课改途径呢?沈桂兴采取的主要办法是,从本校教师的课堂实践中提炼和完善课堂模式,通过重点研究 20%优秀青年教师的课改实践,带动 80%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在每个学科确定 3-5 名教师作为课题组重点成员,每个星期将他们所有类型的课拍成录像,发给由省特级教师组成的专家组,由专家来反馈课堂的共同特征。经过近半年的反复提

5、炼,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终于在六中看似平静的校园里破土而出了!“双主体课堂”的四大创新2014 年新学期伊始,桐乡六中的课堂就悄然发生了变化,一种称为“五点同步双主体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始在试点班级推广。与千篇一律的课改名校模式相比,这种课堂模式以强烈的创新性、操作性、适应性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其蓬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理论创新“双主体”“五点同步双主体课堂”首要的定位是“双主体”。桐乡六中针对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过分强调“学为中心”存在的问题,融合传统课堂的“以师为本”和当前的“以生为本”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同步”的“双主体”课堂。“双主体”课堂,贯穿“教师和

6、学生都是主体、同样重要”的理念,提倡该教师讲的就得教师讲,只要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喜欢听,即使教师相对讲得多一点也不是问题。到学生回答或体验时,教师同样也不能包办代替。“双主体”体现了六中对新课改理论的深度反思和大胆革新。过程创新“五点同步”“五点同步双主体课堂”的流程顾名思义有五大步骤:一是问题导学,把握重点。二是细化目标,分散难点。三是评价激励,激发兴奋点。四是质疑释疑,找准碰撞点。五是有效反馈,落实知识点。“五点同步”引导学生课内有效参与、积极思维、拓展延伸、实践体验、质疑释疑,较好地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它同样体现了对名校模式的反思。如第一环节,名校普遍使用的导学案其实也存在问题,导

7、学案的初衷是引导学生深入预习,但到最后往往变成一种作业,学生也是走马观花,而且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课堂流程,因此对课堂缺少期待。而问题导学以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来开展思维训练,比导学案更简洁、清晰。如第四环节,这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学会?名校模式有时并不明确,六中每节课结束前都留给学生 35 分钟质疑提问,问题由同伴互助、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等形式解决。形式创新隐性分组、举牌发言“五点同步双主体课堂”最吸引眼球的创新就是“隐性分组、举牌发言”了。在六中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学生举起一个个号码牌,如同拍卖行一样,举牌此起彼伏,好不活跃!学校为每位学生准备了 1 块数字牌,每块牌上分别写

8、着“1-10”中的一个号,相同数字牌的同学为一组,每组 67 人。上课时学生举牌发言,分组讨论时同一牌号的学生一起讨论。举牌发言彻底改变了以前课堂“冷若冰霜”的面貌,一位老师说:“以前我最发愁的就是怎样让学生举手,我从没想过牌子发下去后,孩子们举得那么欢。举牌有几个好处:第一,孩子觉得很新鲜、很好玩。第二,牌子上的组号一目了然,方便老师及时评价。第三,增强孩子对小组的责任感,我们每节课由学习委员把学生得分情况按小组记录在册,期中和期末分别评选优胜小组和积极分子,并给予表扬鼓励。第四是给学生创造成就感。有的学生原本成绩不好,但回答问题后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克服困难,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六中课堂

9、还有一个绝妙之处,乍一看学生都按照传统的座位整齐就坐,没有分小组。不过,课堂上只要教师一声令下,几位座位临近的同一号牌的学生就会组成小组,聚在一起展开热烈的讨论。这便是六中人具有创新性的隐性分组!看似无组,实则有组。沈桂兴说:“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显性分组的做法,就是把几个桌子拼在一起,把班级分成固定的小组。这样做的弊端是学生听课不能面向黑板,也容易培养一部分学生的懒惰情绪,因为他们觉得反正有人教我。而隐性分组就是放下牌子后没有小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需要讨论问题的时候,迅速形成小组。隐性分组保证了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学生不用侧身听课,有益于学生健康。再者,这同样能够做到以小组为

10、单位的激励,能够及时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管理创新备课周周清和多元评价为保证课改稳妥有效推进,桐乡六中还进行了管理创新。如推出备课周周清制度,学校每周下发新的备课本给教师,要求教师每周五下班前上交本周的备课本,极大地方便了校领导了解和评价教师的备课情况。到了期末,学校还会让印刷厂给每位教师做一份漂亮的合订本,老师们也都很喜欢。 课改实施以来,六中向教师明确提出:我们要分数,但我们更要能力!因此,学校对师生均采用多元评价来全面评估,如对教师开展课改课全员等级评价,对学生实行综合能力评估。教师全员等级评价即评估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将其分为A、B、C、D 四个等级,按照分等定级发放课改补贴。学生综合能

11、力评估则采用知识目标达成等级评估、能力目标达成等级评估和品德目标达成等级评估。通过多元评价激励,整体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特色课堂造就潜力学子作为当地最好的初中之一,桐乡六中确立了“构建有特色的课堂,培养有思想的教师,发展有潜力的学生,打造有影响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如今,因为课改的持续发酵,她离目标越来越近了。实践证明,“五点同步双主体课堂”能使课内教与学同步,学生知识与能力共长,课堂有型与有效同存,因此适合高起点学校。在嘉兴市的一次语文学科基地展示活动中,六中一位语文教师的一堂酣畅淋漓的展示课,让其他教师都大为震惊:原来,学生举牌发言可以这么积极!学生回答问题可以如

12、此流利!课堂内主体的参与度、语言的鲜活度、情感的内化度、思维的有效度都很高,学生的笑声、惊讶声、赞美声折射出双主体课堂的魅力。课后,一位听课教师打听某个积极发言的学生是不是优等生,执教教师告诉他,其实这位学生的成绩并不好,以前很少发言,但举牌发言之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喜欢表现自己。学生不仅积极举牌发言,思维也仿佛插上了翅膀。语文课上讲到环境描写,学生会先将文字画出来,然后自己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后总结梳理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数学课上教师刚讲完一道题的解法,立刻就有学生抢着补充更好的方法。讲作业、讲试卷原来都是教师讲,现在则是每个小组先领一个大题,由小组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批改

13、作文以前是教师没日没夜地批,现在是学生互批,这篇作文是怎么构思的?这位学生存在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全颠覆了教师们的观念。改革使得“双主体”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一是减负增效,二是身心愉悦,三是提高能力。教师教得更加轻松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现在的学生很喜欢质疑,有个学生甚至根据课文内容发现了人教版语文书上的插图错误。学生的能力也迁移到了学习之外。在桐乡市会展中心举行的桐乡六中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上,很多节目都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学校的课本剧大赛,学生将写剧本、选演员、拍摄、编辑、配音等全部包揽。六中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和其他初中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很有潜力,进入大学后的发展也是高出一筹。今天,桐乡六中凭借“五点同步双主体课堂”掀起了一场对课改名校模式的大胆挑战,这所高质量、示范性的初中又一次成为了区域瞩目的改革之星!总结六中课改,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拒绝模仿、深度反思、自主创新,具有强烈的独创性、适应性和操作性,其中的“隐性分组”在全国尚属首创。六中课改既保留了传统优质课的特点,又融入了新课改理念,既给予教师理论的支持和框架的引领,又不抹杀教学个性,是传统与现代、共性与个性的完美融合。展望未来,沈桂兴说:“课改是一件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我们必将脚踏实地,将课改进行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