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高中08年语文高二上学期学期考试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23569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高中08年语文高二上学期学期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验高中08年语文高二上学期学期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验高中08年语文高二上学期学期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验高中08年语文高二上学期学期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高中08年语文高二上学期学期考试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高中08年语文高二上学期学期考试试卷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卷第卷(共 30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1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长歌当(dng)哭 牡蛎(l) 喋(di)血 钟磬(qng)B殒(yn)身不恤 惩创(chung) 租赁(ln) 桀骜(o) C万姓胪(l)欢 歆(xn)羡 穿着(zhu) 椽(chun)子D滥(ln)杀无辜 编纂(zun) 冠冕(gun) 修葺(q)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伟大啊!B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败色彩。C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

2、,又何曾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D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典范。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尽管我国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第一,达 7 亿亩,却未能在维护生态安全和木材供应上发挥主导作用,甚至也无法遏制全国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在整体上愈演愈烈,生态持续恶化。B我们每天急匆匆地跟在一件事的后面,追逐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实际上是在奔赴一个别人成功过的目标,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在别人嚼剩的残渣中寻觅零星的营养。C儒商,上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下启市场经济的伦理新风,已成为当今华人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D绕城公路在重庆

3、线网中起放射作用,进出重庆的交通更加畅通,将极大地加强东部与西部的交流。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便成死症 便太浅显A. B. C. D.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

4、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五月初五,夏天在望,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

5、,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由于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

6、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5下列各项中,关于“端午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有为了辟邪,祭龙,纪念屈原、勾践、伍子胥、曹娥等多种说法。B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中的记载,端午节作为节日,应该是起源于汉代。C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D古代端午节习俗多与水有关,这与古人五行相生相克说中的“以水克火”的观念有关。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

7、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原因的一项是( )A端午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B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有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7根据文意,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 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科学知识较少。C 端午习俗中“吃粽子”“ 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三、

8、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 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 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 是也。 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 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 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 ”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 曰:“ 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

9、?” 长恭曰: “然。 ”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 祸。 ” 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 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 发。 ”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 鸩也!”妃曰:“ 何不求见天颜?” 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 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 祸及。 长恭闻 之曰:“ 吾

10、本无此意。 ”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 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8.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恐以威武见忌 见:被B求福反以速祸 速:加速C为将躬勤细事 躬:亲自D有千金责券 责:通“债” ,债务9.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长恭优秀品质的一组是( )率五百骑再入周军 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自是有疾不疗 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A B C D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长恭作战勇敢,在

11、邙山之战中,他率领五百骑兵,两次杀入敌军阵中,同城中齐军将士联合将敌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歌颂此事,后成为兰陵王入阵曲这首曲子。B高长恭因是文襄帝的四儿子,所以在回答齐后主的问话时引起齐后主的忌惮,又不能听从尉相愿的劝告而隐退,被赐饮毒酒而死。C高长恭在任瀛州刺史时,曾被行参军阳士深告发贪赃枉法,所以被免职。在进攻定阳的战斗中,高长恭借机报复,把阳士深打了二十杖。D高长恭声音和容貌都很美,但心志雄壮,在军中为将,能关心士卒,对身边的仆从要求也不苛刻,表明了他品行中良善的一面。第卷(共 120 分)四、 (23 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王前既有勋,今复

12、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4 分)译文:_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3 分)译文:_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3 分)译文:_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遣兴袁枚爱好由来下笔难,一 诗千改始心安。阿婆 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由诗的前两句看,这是一首论诗诗,是说诗要经过千百次的修改才能完成。那么你认为作者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请结合后两句进行赏析。答: _ 13补出下列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 (5 分) 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事不目见耳闻, _ ,可乎? 日月忽其不淹兮,_。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13、_,_。 ,汶水、徂来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_。 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 ,_。 五、 (22 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417 题。 道士塔(节选)就 在 这 时 , 欧 美 的 学 者 、 汉 学 家 、 考 古 家 、 冒 险 家 , 却 不 远 万 里 、 风 餐 露 宿 , 朝 敦 煌 赶 来 。 他 们愿 意 变 卖 自 己 的 全 部 财 产 , 充 作 偷 运 一 两 件 文 物 回 去 的 路 费 。 他 们 愿 意 吃 苦 , 愿 意 冒 着 葬 身 沙 漠 的 危险 , 甚 至 作 好 了 被 打 、 被 杀 的 准 备 , 朝 这 个 刚 刚 打 开 的 洞 窟 赶 来 。 他 们 在 沙 漠 里 燃 起 了 股 股 炊 烟 , 而中 国 官 员 的 客 厅 里 , 也 正 茶 香 缕 缕 。 没 有 任 何 关 卡 , 没 有 任 何 手 续 , 外 国 人 直 接 走 到 了 那 个 洞 窟 跟 前 。 洞 窟 砌 了 一 道 砖 、 上 了 一 把 锁 ,钥 匙 挂 在 了 王 道 士 的 裤 腰 带 上 。 外 国 人 未 免 有 点 遗 憾 , 他 们 万 里 冲 刺 的 最 后 一 站 , 没 有 遇 到 森 严 的 文物 保 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