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三②阴气说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23488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三②阴气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三②阴气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三②阴气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三②阴气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三②阴气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三②阴气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三②阴气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三阴气说原文【 XJ】 在上一篇中,我们着重解析了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的阳气说,而本篇,我们将讨论生气通天论中的阴气说。中医认为,阴阳不仅主载世界万物,更是人体生存的重要基石。一个经络通畅,阴阳平衡的人,身体才能健康,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下面,我们来看看阴气说的主要内容。精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三阴气说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因而

2、大饮,则气逆。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

3、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极也.【原文】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点评】此段强调的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1、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起极,有的写为起亟,其意是指快速地向上、向外(输送)。亟,急迫、快速,这里当作阴化生阳气;卫外,保卫人体外部;为固,变成坚固。2、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薄疾,中医名词,急迫速疾。喻脉象急促相迫;并乃狂,指精神狂躁

4、。3、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气争,气血争斗,也指气血不调之意;4、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陈,陈述;皆,都;从,顺从。5、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如是,如果这样;气立如故,气立,中医名词,人体之气正常运行,生理功能正常发挥。【整段翻译】 岐伯说,人体的阴气,具有藏精并化生阳气的作用。人体的阳,具有保卫人体外部不受侵蚀,并使肌肉腠理坚固的作用。如果阴不能平衡了过多的阳气,那人体脉象就会出现急促相迫状,并且出现精神狂躁现象。如果阳不能平衡掉过多的阴,就会出现五脏气血失衡,导致人体的九窍不通。所以,圣人在谈及阴阳时,强调筋脉的协同调和,这样,才

5、会使得骨髓坚固,气血都会顺从。如果这样做了,人体就会达到内外调和的状态,使外邪不能侵害人体,耳聪目明,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就像人最初的状态(相当于电脑、手机的初始化,或者刚出生的婴儿时的状态)。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原文】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点评】本段重点论述邪气对人体的伤害,以及阴阳不和谐的后果。1、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风,泛指外邪;客,外来的,当动词,

6、指侵入;淫,渐浸,浸渍,在这里也当动词,侵入;气,指人体的元气。2、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在这里当如果讲,下同;筋脉横解,筋脉,脉络、血管。横,放纵。解,通懈(音谢 xie),松弛、弛缓。筋脉横解,指脉络血管纵弛不收;肠澼,中医古病证名,大便脓血之病证,可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痔漏等肠道疾病;为痔,变成痔疮。3、因而大饮,则气逆:大饮,指酗酒。4、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强力,指强行做房事;高骨,指脊柱。5、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之要,指阴阳的要点,重点,关键;阳密,指人体的阳气紧密。密在这里当稠,空隙小,与“稀”、“

7、疏”相对,下同;圣度,圣人养生之法度。6、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阳秘,秘有不公开的意思,在这里,指阳气不要过分的外泄;治,治理;离绝,当失衡讲。【整段翻译】 人体如果被风邪侵害,元气就会损伤,精气就会丧失,这是因为外邪伤害了人体的肝脏。如果吃的过饱,就会出现脉络血管纵弛不收的情况,大便就会出现脓血而变为痔疮。如果酗酒,就会出现气逆。如果此时强行房事,肾气就会受到伤害,脊椎受损致残。因此,但凡阴阳之道的关键,是阳气紧密肌肉腠理就会坚固,如果阴阳不和,就好像只有春天而无秋天,只有冬天而无夏天一样。因而要阴阳调和,这才是圣人养生之法度。所以,如果阳气过旺,使

8、得肌肉腠理就不能坚固,致使阴气无法保存;如果阴气平和,阳气不过分外泄,人体气血就会通畅而调和;如果阴阳完全离决而无法交汇,则人体的精气就会消亡。因于露风,乃生寒热.【原文】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点评】本段重点论述四时之邪气对人体的伤害过程。1、因于露风,乃生寒热:因于,同前一篇阳气说,当“如果受”讲;乃生,就会发生;寒热,病症名,中医指怕冷发热的症状。今泛称发烧。2、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是以,所以之意;于风,于在这里当“被”讲,下同;留连,在这里当邪气驻留

9、;洞泄,病别,也即西医所说的腹泻。3、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痎(ji)疟,疟疾的通称。4、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上逆而咳,肺气本是降的,但如果肺气不降,往上走,就是上逆;痿厥,病证名。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证。5、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6、四时之气,更伤五脏:四时,指四季;更,更替。【整段翻译】 如果感受到露水风霜的侵袭,人就会发烧。所以,当春天被风所伤,邪气住留人体内,就会发生腹泻。夏天被暑所伤,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秋天被湿所伤

10、,就会导致肺气上逆咳嗽,发作后,就会变成痿厥。冬天被寒所伤,到了春天必发温病。四季之邪气,会更替伤到五脏。阴之所生,本在五味.【原文】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点评】 本段强调五味与五脏的相生相克的关系。1、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本,根本;五味,指甜酸苦辣咸;五宫,指五脏。2、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津,在这

11、里当动词,做滋润,补讲,如润。贴;脾气,不是指发脾气,而是指脾脏之气。3、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气劳,病症名。中医自古以来主张老年人的饮食宜清淡,忌过咸。如饮食过咸,摄入盐量过多,易造成病,进而影响心肾功能。证见胸膈噎塞,呕逆,脘腹胀气,饮食不下,大便时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日渐消瘦等;短肌,指肌肉萎缩讲;心气抑,心气受到抑制。4、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喘满,病证名。气喘而有胸部满闷证候,临床上多由痰气壅阻,水饮射肺或脾湿酿痰,肾虚失纳所致。5、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濡(r),沾湿,润泽:笔。湿。染。耳目染。相以沫;中医认为脾主燥,恶湿。不濡,就是不能化湿;

12、胃气乃厚,指胃气不降。中医认为,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6、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筋脉沮弛,指筋脉败坏而弛缓;乃央,这里的央,与殃同意,指殃及;连累。7、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是故,所以;谨,慎重,小心;和,调和;骨气以精,指的的骨气得以达到最高的境界;谨道如法,谨,郑重,恭敬:启。祝,在这里当遵循讲。 说明:此段是利用了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来解释五脏与五味之间的关系,因此,请先了解这层关系,便于我们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整段翻译】人体的阴精生长,究其根本在于五味。而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被五味所伤。所以,如果食物的口味过于酸,肝

13、脏虽然得以滋养(酸入肝),但脾气会受到影响(木克土)。如果口味过于咸,则人体骨头会受到伤害,出现肌肉萎缩,心气被抑制的情况(水克火)。如果吃的过于甜,就会出现心气喘满,脸色发黑,肾气不平衡的情况(土克水)。如果吃的过于苦,就会造成脾的运化受影响,湿气无法代谢,胃气不降的情况(苦伤心,心为脾之母);如果吃的过于辣,就会使人体的筋过于松驰,精神受到殃及(金克木,肝为心之母)。所以,要认真对待五味,这样才会骨正筋柔,气血通畅,肌肉腠理坚实紧密。如此这般,就使骨气达到极致的地步。本次总结为什么西医强调,有高血压的人,要少吃盐。其实,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给出了答案。因为咸味入肾。肾在中医里被称为“肾者

14、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如果我们缺少盐,人就会感觉没劲,也就不可能会有所谓的伎巧产生。但是,如果过量食用盐,就会导致肝气过旺,从而导致心气过旺(肾为肝之母,肝为心之母),从而导致高血压。因此,张悟本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很多人是把药当饭吃,而懂得养生之人,是要把饭当药吃”。其实,把饭当药吃的精髓就是食疗的精髓。有很多人觉得中医不好把握,学起来费劲,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原理。因为中医不像西医,西医是以解剖学为基础,把人当机器看待,研究的是死人,治疗也完全按流程走。这样,你只需要死记硬背,掌握好知识点就行了。但中医则不同,它是以经络为基础,研究的是活人(死人无经络),由于每一个活人都不相同,季节和地域也不

15、相同,因而,即使同一种病,你也无法按同一方法去治疗,这就是中医强调的,治病要因人因地时时制宜的辩证论治法。因此,学中医,不是需要把知识点记在本子上,然后死记硬背,而是先要理解原理,进而悟其体质,这样才能见招拆招,随机应变。现在的中医学院式的教育,按统一的方法教授知识点,以标准答案为考试重点,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悟,也许每个人悟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并非标准答案,或者在这是标准答案,在那就不是标准答案,但只要在应用的具体对象上应用对了,那也就是说他悟到了。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现有意义上的中医教学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真到了实践中去了,就会显得束手无策,这正是中医学院式的教育的悲哀。学完了阳气说和阴气说,自己还要用心去感悟,才能找到针对你自己的调理方法。不要听张三专家说,吃什么好,你就吃什么;而李四专家说吃这个不好,你就不要吃,而一定要明白原理,才能知道在什么时间点,什么地方,去吃对适合你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学透了中医。而本篇的重点就是五行、五味、五脏学说,学会了上面这个图解内容,也就掌握了五味、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了!也就真正能明白和理解生气通天论的核心思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