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镇集镇总体规划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23385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坪镇集镇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坪镇集镇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坪镇集镇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坪镇集镇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坪镇集镇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坪镇集镇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坪镇集镇总体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坪镇集镇总体规划方案县政府:大坪镇地处镇安县东部,距离县城 56 公里,全镇土地总面积 127 平方公里,位于滑水河上游,属典型的沟壑丘陵区,年均降水量 920 毫米,辖 12 个行政村,53 个村民小组,5158户,17876 人。近年来,我镇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小城镇建设逐步走上快车道,对科学合理地利用城镇土地,综合部署集镇空间结构和各项建设用地,促进大坪镇经济和社会突破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步程度的提升,我镇的小城镇建设明显滞后,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此,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现在开始,集中五年时间,大力推进小城镇

2、建设步伐。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镇规划标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划实施方案。一、规划思路及方向1、规划指导思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的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以加快集镇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实现产业聚集、人口集居的空间发展;结合镇安县总体规划和大坪镇现状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及用地发展方向,完善城镇布局,优化用地结构,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高效、快捷、舒适、卫生的良好环境。 2、规划依据1陕西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国家村镇规划标准3大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5镇安

3、县城市总体规划6 大坪镇“十二五 ”发展规划3、总体规划发展方向(目标)大坪镇总体布局力求三大特色,一是用地结构清晰,功能合理。二是建设方格网式与自由相结合的道路体系。三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建生态集镇环境。二、规划期限及规模1、规划期限为五年即 2013 年2017 年2、规划范围:包括大坪和岩屋两个集镇,大坪集镇东至陡沟口,西至东河大坪中学,向南延伸到瑚家大院,向北延伸到老虎沟张家院子,规划面积 10 平方公里;岩屋集镇东至岩屋加油站,西至岩屋中心卫生院,南至小河,北至老岩屋乡政府,规划面积 8 平方公里。3、规模:人口规模,两集镇年搬迁人口 600 人,五年集镇净增人口 3000 人,集

4、镇人口发展到 8000 人,其中:大坪集镇人口发展到 5000 人,岩屋集镇人口发展到 3000 人。三、规划布局及内容(一)集镇重点布局规划 1、根据集镇功能分区,交通流量流向,集镇发展方向,规划集镇及干道采用方格网式。大坪集镇按五横规划:自北向南,依次为桃园北路、商贸路、丁字新街、老街商贸区、大坪休闲走廊的横向主干道。岩屋集镇按六纵规划:自西向东依次为医院功能区、育才区、商贸中心、府东路、庙坪老街、庙坪北街为纵向主干道。规划集镇主干道路红线 15 米,次干道路红线为 10 米,支路道路红线为 8 米。设置太阳能路灯 100 盏,规划风景树 30000 株。集镇改河防洪堤建设 5 公里,安置

5、居民住户 45 户,规划公厕两处。2、集镇车站广场规划规划充分考虑城灵油路从镇中心穿过对小集镇的影响,结合大坪镇实际,设置机动车停车场,配套建设加油站、车辆检修厂,在商贸市场、广场绿地等人流集中的场所设置和预留停车场地。(二)集镇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即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又要考虑未来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高质量公共设施体系,公共设施主要包括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教卫生。1、行政办公规划镇政府在原地发展、完善,其它行政办公单位搬至政府院东(府前大街两侧)形成行政办公区。2、商业服务规划商业区主要沿主干线路结合大坪和岩屋两个市场形成商贸中心街。 3、文教卫生以现岩屋小学做为规

6、划教育中心,规划建设幼儿园 1 所,形成育才路。加强医院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建岩屋中心卫生院,形成功能区。(三)生活居住用地规划以老居住区为中心,加强搬迁工作力度,实行东进、西延、南拓、北扩战略,建设单元式多层民居;在府东路两侧和镇政府东侧,区位优势较好,规划建设一类居住区,建设三层以上住宅楼。庙坪老街和庙坪北街与岩屋加油站、电管所等单位规划成独立区,下一步主要完善配套设施,改造剩余平房区。(四)工业区规划工业用地以建材为主导的红旗节能砖厂、安平空心砖厂为中心,规划考虑在原地发展,向西向东适度发展,建设 1 个预置板材厂。扩大岩屋久长面粉加工企业和富贵面条加工厂生产规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生态食品

7、生产基地。(五)绿化系统规划规划中学与城灵油路之间为集中式开放绿带,沿路两侧栽植风景树,至街交叉处西南角规划设置街头绿地一处;工业区与其他用地也适当设置带妆防护绿地;另外对外交通干道公路两侧规划绿化带;在老虎沟河与重点工业区之间的河段,进行清淤治理,两侧加以绿化。(六)景观风貌规划集镇景观风貌的塑造,依据于集镇地形、道路、水体、景观建筑、集镇标志物和主要绿地规划。规划镇区南侧河道作为镇区景观带,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将其两侧高标准绿化,建设沿河景观休闲长廊,形成集防护、景观为一体的带状观景通廊;桃园北路、商贸路和丁字新街种植观赏性较好的行道路种,形成东西、南北方向的景观轴;重要的道路交叉处设置开放

8、式公共绿地。四、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采用压力管网供水形式,管网采用环状相结合形式,水源由龙池、黄龙和水洞坡三处管网引入,管材采用聚乙烯塑料管。2、排水规划按照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布置雨水管道,将雨水排入附近沟渠,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管材,并应充分利用驻地内现有的塘坝河沟,作为蓄水防洪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驻地的环境卫生质量,避免对河流的污染,规划驻地污水管道输送处理,达标后排放。3、电力规划根据大坪镇现在电力年递增率为 15%计算,则全镇最大负荷将达 11166.5kv,在已建起的岩屋输变电所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西北电网联网,切实对全镇的供电设施进行增容扩建。4、电讯规划应对网通公司

9、增容,规划要求通行各村的电话则采用架空电缆,驻地采用埋地电讯电缆。在居住区应达到一户一线要求,并应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移动通讯等现代化通讯方式。有线电视,规划有线电视电缆与电讯电缆在道路同侧平行或同杆架设,在居住区内应达到一户一线。5、抗震防灾规划集镇各项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基础设施均按 7 度设防,保证工程建筑质量;主干道系统是避震及物质调配主要通道,两旁建筑物后退绕线距离,按多层建筑调度的 1/2 控制,高层建筑不得小于 15 米;规划驻地设有花园、绿地、广场作为避灾疏散地。提高生命线工程的抗灾能力,镇区供水主干管道采用现状系统,变电站采用双电源供电,抓好通讯、消防、加油站等生命线基础工程设施

10、建设,强化抗震抗洪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应急措施,医院作为灾后救护中心,政府机关作为救灾指挥中心,确保建得好、住得稳、发展快。7、环境保护规划根据集镇功能分布,划分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区、集镇居住区、办公区、文化区、商业区、执行一级标准,工业区执行国家二级标准。规划建立集镇排污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将驻地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集中汇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集镇驻地垃圾收集实现容器化、密闭化将垃圾运送到镇域西部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加强集镇环境监测,大气及噪声监测实行定点与巡回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环境预报系统,提高环境状况预报水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资金概算和来源:1、集镇防洪堤建设需资金 620

11、万元,其中:砌石方 16000方需资金 320 万元,搬移安置住户 45 户 126 人需资金 300 万元,主要由镇政府自筹自投 100 万元,争取省小城镇建设资金 520 万元;2、大坪镇车站广场建设需资金 254 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4 万元,市财政配套 55 万元,县财政配套 75 万元,申请省小城镇建设资金 60 万元;3、大坪镇集贸市场建设需资金 5166 万元,其中:给水排水建设需资金 240 万元;市场硬化 28000 平方米需资金 1220万元;安装路灯 100 盏,需投资 58 万元;布置 30000 株风景树,需资金 360 万元;扩新建卫生院、幼儿园、财政所、林业站、水

12、务站、农牧站及行政办公部门需资金 450 万元;建商贸中心需资金 1800 万元;增建电力电讯设施需资金 850 万元;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厂需资金 180 万元;公厕建设需资金 8 万元。其中:申请省小城镇建设资金 3826 万元,市财政配套 75 万元,县财政配套 65 万元,群众自筹 1200 万元;4、居民生活区建设需资金 2400 万元,其中:公共设施建设需资金 750 万元,住宅楼建设需资金 1650 万元。资金筹措方案是:申请省小城镇建设资金 1200 万元,市财政配套 240万元,县财政配套 120 万元,群众自筹 840 万元;5、休闲长廊建设需资金 950 万元,其中:绿化场地

13、 2 平方公里需资金 40 万元,特色建筑需资金 775 万元,健身器材需资金 135 万元。主要是镇政府自筹自投 200 万元,争取省小城镇建设资金 750 万元。六、实施步骤:2013 年 1 月2014 年 2 月:启动并完成集镇改造建设和庙坪老街、北街生态搬迁项目,完成大坪 200 万元文化广场建设,220 人学龄儿童中心幼儿园开源工程、200 户多层安置搬迁、中心小学公租房建设及 300 户民居改造等重大项目。2014 年 3 月2015 年 5 月:集镇防洪堤建设,休闲长廊建设,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教卫生、居民生活区和站所建设以及水、电、路、讯、垃圾场、公厕、路灯布置等项目建设。

14、2015 年 6 月2016 年 12 月:全面完成大坪小城镇项目建设。七、保障措施第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确保我镇集镇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镇、村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互相监督制约的工作格局,镇政府成立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党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发展规划的实施,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项目实施区派专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任务落实、检查验收等工作。第二、强化管理,用好资金。对项目资金采取设立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严禁挤占挪用,规范用款程序,充分管好用好

15、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在项目资金使用上,采取先报告、后配套、再使用的管理措施,并加强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的投入,切实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果。第三、把握政策,科学论证。认真学习和理解中央、省、市、县有关精神,体现科学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思想,集中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些共性、关键问题,项目选择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突出重点,科学论证,严格按规划实施,争取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四、加强协调,积极衔接。积极同省、市、县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整合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主动向相关部门汇报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争取各方的支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具体的包抓责任人,建立质量监督制度,确保小城镇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