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2287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毕 业 论 文题 目 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 学生姓名 周禺杰 学号 1008034061 所 在 院 (系 ) 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 艺设 102班 指导教师 杨尧 2013年 5月 20日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第 1 页 共 7 页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作者:周禺杰(陕理工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 10 级 2 班,陕西 汉中 723000)指导老师:杨尧摘要摄影,是光与影的 艺术。 摄 影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需要艺术史研究与视知觉科学的融合。光与影正如世间万物一样,是矛盾而统一的整体。光是摄影的一种精神,错误的用光会毁掉一件优秀作品的灵魂,而正确的用光则会让照片的主 题更加突出,更好地表

2、 现出 摄影师想要传达的概念。摄影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必然会随着现代科学技 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改 变,它的生命在于 创新。可以说,摄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便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任何墨守成规的摄影,只能使摄影艺术终止,并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现 代摄影的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特 别是电脑特技运用于摄影创作, 摄影家更可以发挥想象力,运用超乎一般人的艺术创 意理念, 创作出新奇夸张变形变 幻莫测的作品,带给欣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上的美感刺激。本文中作者从不同的方面,着力进行关于摄影艺术中的光与影的探究理性的归纳与总述。关键词摄影 艺术 光 影一、 关于摄影艺术中的光与影的概念1、

3、什么是光光在摄影构图中的运用,既线条有关,又与色彩和影调层次有关。 摄影的光可以分为顺光、侧光、逆光和散射光四大类。光的不同会引起构图考虑的不同。例如,逆光与顺光或顺侧光的构图对天空的处理就不能一视同仁。顺光的特点是光平,景物无投影,反差小,可以充分利用到蓝天白云,适宜表现开阔、明朗的画面气氛。侧光的特点是景物大小不同变化的投影和阴阳面,能产生多变的构图,光比反差又不太强,是人物、风光和静物经常地大量地采用的光线。逆光的特点是景物的形状和线条绝大部分都处于阴影之中,而又明显强烈的轮廓光,它会实地景物产生鲜明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散射光是指阴天、雨天、雾天、遮云蔽日以及太阳出落前后所呈现的光线。它的

4、特点是景物没有明显的阴暗面,景物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图 1.1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第 2 页 共 7 页光线与线条一样,是千变万化的,它是进行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光的选择是进行摄影创作的一个关键。2、 什么是影影调是摄影造型的基础。影调在艺术处理上是表现景物立体感、质感、画面空间深度和画面气氛的基本因素。摄影者如何去认识并表现空间和景物的主体形状呢?摄影中的影调是利用空气透视的现象,通过影调的对比,形成影调透视,从而达到造型所要求的表现空间深度的目的。画面上景物影像的立体形状的构成和表现也是借助于影调分布和影调透视规律而体现的。3、 光与影的关系从物理学上说光分为:顺光、侧光、半侧光

5、以及逆光。顺光:从照相机方向顺方向照亮被摄主体的光,就是正面光。睛瑟拍摄,从摄影者身后射来的阳光就是正面光。正面光照射下景物几乎没有阴影,拍出的被摄主体是平平淡淡的平面,缺乏立体感,色调层次少。侧光:光线从被摄主体侧面射进来,叫作侧光。测光照明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形状、体积、质感和阴影。正侧光光源与照相机镜头指向呈 90 度角。半侧光:光源位置与镜头指向呈 45度角,位于正面光与侧面光之间。正侧光照射的物体光影各占一半。半侧光比正侧光的长处是可避免类似人物脸部一半亮一半暗的阴阳脸情况。逆光:光源来自被摄主体背后,为逆光。此时主体处在自身的阴影中,逆光下的景物的投影伸向镜头,增强景物的纵深空间,主

6、体外轮廓边缘部分有时会形成漂亮的轮廓光或动人的光晕。逆光下拍照如根据明亮的背景曝光,主体就可拍成剪影效果。顶光:光源来自被摄主体的顶部(如正午的顶头日光、室内屋顶上的灯光) 。顶光照明只能照射物体朝上的面,光线虽然均匀,但凡起伏的部分到处都有阴影,一般不适宜拍人像,拍风景没有景深感而显得呆板、平淡。图 1.2图 1.3图 1.4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第 3 页 共 7 页上述顺、测、逆、顶四种光都是有方向性的,能产生明显的影子,属于硬光型。漫射光:光源透过薄薄的半透明屏障均匀地铺开,没有统一的方向,分布均匀,柔和自然。薄云遮日、阴天时太阳光透过云层的光就是漫射光,又称散射光。灯光或闪光灯前加上

7、漫射屏或柔光罩可获得漫射光。将灯光通过反光伞反射到被摄主体上也可获得漫射光。漫射光不刺眼、方向性不强,影子淡淡的,调子柔柔的,十分优美迷人。漫射光又称软光。室内、大厅内自然光如果均匀,也可当作漫射光。把闪光灯射向白色屋顶再折射到被摄主体,得到最简易可行的漫射光效果。在户外摄影,万里无云,到处都是硬强光。此时您可以让模特到大片的阴影下拍照,也可获得漫射光。如果此刻天空不时飘过几片白云,您可耐心静候某片白云遮住太阳时,即可获得漫射光。二、摄影中光影的意义与重要性摄影创作使用的工具是照相机,而照相机是利用镜头的光学性能,把镜头视野之内的景物,不分巨细和完全如实地记录下来。所以,照片具有毋庸置疑的可信

8、性。摄影艺术并不像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那样,可以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等手段来塑造典型形象。摄影艺术家只能从现实生活中选择镜头。正因为摄影创作是运用照相机来完成的,摄影所表现的形象必须实际存在于镜头面前,所以,摄影者不可能拍摄过去或将来的事物。摄影也不同于电影。它不是通过连续的画面详尽地介绍某一事件的全过程,而是运用单幅的静止的画面(有时也用几幅画面)来表现事件的主要内容,并记录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转瞬即逝的形象,因而它要求画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反映现实上,摄影艺术也象其他艺术一样,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短处。如对现实的某些方面,摄影艺术能够表现得比较直接,而对另一些方面则表现得比较

9、间接,甚至完全不能表现。这一切都是受摄影艺术的特性所制约的。正是在了解了这种特性的基础上,摄影家在创作活动中才能明确自己创作的范畴和能力,以便用有限的画面来表现无限丰富的现实。三、国内外摄影发展概况中国墨经中提到的小孔成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光的传播的科学理论。这为后来的照相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1844 年到 1900 年,中国出现了关于摄影技术的专著。其中脱影奇观是最早介绍摄影技术的专著。中国最早的被放在报纸上的照片是抗法名将刘永福的照片。图 2.1图 2.2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第 4 页 共 7 页在欧洲,摄影艺术经历了 150 多年的历史。如今在世界上留下了的最早的照片是法国的约瑟夫

10、尼埃普斯之手拍下的照片。当时摄影被称之为光与线的艺术。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表现力到强表现力的过程。相片出炉的技术也是由低速向高速发展的过程。操作方式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到现在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的操作。我国在六七十年代的黑白照片的光影技术中,不同亮度的景物,通过摄影的曝光和冲洗,在感光片上形成不同的密度,印制成照片后,这些不同的密度在照片上产生了黑、白、灰等多级层次的调子,即所谓影调。黑白照片的黑色影调,是底片上密度最薄的部分,这部分因有不同密度值的分布,在照片上就表现出不同层次的暗调,但层次并不多;白色影调是底片上密度最厚的部分,这部分也因有不同密度值的分布,在照片上就表现出不同层次的亮

11、调,层次也较少;灰色影调是底片上的中级密度部分,这部分不同密度值的分布比较丰富,在照片上,可以获得深灰、中灰、浅灰、极浅灰等许多等级的层次。画面上由于有这些不同层次的调子组合,体现了被摄对象的具体形象,所以影调是构成景物具体形象的最基本因素,是摄影画面的造型基础。现代的光影技术是在原来的照相机的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采用电脑的多维技术来进行的,从像素来看,更加细腻,而得出来的效果细致动人。在表达了相片的真实性的同时,也突出了主体的特色美,显示了现代技术带来的艺术之美感。四、光与影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1、光与影在构图上的应用要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状,就必须考虑到光的方向,因为平光影调对比小,立

12、体形状弱;侧光影调对比大,立体形状强;逆光影调对比更大,构成画面的空间感很强,让观赏者达到一种神往的探寻欲。2、光与影在质感的表达上的应用。所谓质感,就是指物体表面的结构感。物体的表面结构,类型是很多的。从摄影要表现的表面结构特征来看,大致可以归纳为粗糙表面、光滑表面和镜面等几大类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要靠被摄影的对象丰富的影调层次来体现。几乎每件物体都有其表面结构,而且变化很大,也很复杂。但从摄影要表现的表面结构特征来分,大致可归纳为粗糙表面,光滑表面和镜面等几大类型。摄影画面要表现景物,除了表现主体物的轮廓图 3.1图 4.1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第 5 页 共 7 页形式之外,还要尽可能

13、表现主体物的质感。特别是在运用中景、近景和特写画面时,主体物在画面上显得很大,其轮廓形式和特征更加引人注目,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主体物的质感尤为重要。因为质感也是被摄对象最鲜明的外在形象特征,只有把质感和轮廓形式的表现结合起来,才能完成突出主体表现主题的任务。而现代先进的技术中,可以把光影调整到最适合表达主体的状态中,得出的影像效果就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因此,物体质感表现得充分与否,对摄影者来说,光线的选择与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拍摄车床零件和拍摄玻璃器皿,两者均属于劲舞的范畴,但在质感的表现上,由于表面结构不同,在影调分布和影调对比上要有所区别,因此在光的选择和运用上也要有所不同。3、光调与

14、影调对比的明朗古代做法可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从而达到构图的目的。摄影者在运用影调对比改变画面结构突出主体时,经常采用亮的主体物处理在暗的背景上,由于明暗对比鲜明,可使主体物显得很清晰、很突出。反之,暗的主体物处理在亮的背景上,其效果亦然。而如今由于电子科技产品的发展,很多有机键做到更细致,对于光影的摄取、去除及应用更加智能化,所以,得出的对比效果就更好。4、运用影调对比来均衡画面这是画面取得稳定感的重要手段,关于均衡的方法,可以用物体的数量来衡量,可以用物体体积的大小对比来衡量,可以运用物体运动方向多面空间以迎合人们观物的习惯。这是运用影调对比均衡画面来引起人们心理反响强烈的形式。五、光与影在摄影艺术中的表现力有人说,摄影是一种用光来造型的艺术,光是摄影的生命。此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自然形态的物体,都只有在光的条件下才得以呈现出形态、形状和色彩。摄影的工具是靠光学镜头和感光材料,没有光也就没有摄影这一门艺术诞生的可能。自然界所存在的物体及所包涵的内在精神的显现是靠光和影的对比产生的,达.芬奇在他的美学理论上说过:”没有光和影,任何物质都不能被觉察. 一切不透明物体都被阴影和光包裹着物体的表面。 ”我们观察自然界的光和影,就会明显发现光影之间存在着一种边界,在柔和的阳光散射光照下,这种边界非常缓慢地过渡,其形式表现出一种柔和和雅致的美感;在强光照射下,边界十分抢眼,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