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21068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郭富坤摘要:普洱茶是云南的特色历史名茶,它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自己独特的茶叶品质。研究普洱茶的发展历史,不仅仅是在研究茶的生产贸易历史,更是在研究以普洱为中心的滇西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史和民族文化史。本文分析了普洱茶名称的由来,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现代普洱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其发展历史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普洱茶 发展 历史 现实意义普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云南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近年来普洱茶继明清后又一次声名大振,不仅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市场畅销,还出口到日本、法国等国家,国内各大城市也热销起来。但由于普

2、洱茶不属于传统的中原茶系,没有龙井等的“声名显赫” ,人们对它的了解也不是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研究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对人们正确认识普洱茶,以及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普洱茶名称的由来“普洱茶”一词,最早见于明代谢肇浙的滇略 ,其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的记载。其中的“普茶”即普洱茶。明代万历年间,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记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 。明代编纂的云南通志记有:“车里之普洱,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 。这两本书里,一致将普洱一词和普洱茶名固定,此后沿用不衰,至今无变。普洱茶历史久远,其名称的由来,众说不一。较主流的看法认为,茶叶主

3、产于六大茶山,之所以被命名为普洱茶,是因为当时的普洱是茶叶贸易的集散地,茶叶由这里向各地运出。历史上的普洱茶,泛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种规格的紧压茶。虽然普洱茶的得名始自明清,但大叶种晒青毛茶的生产历史却更为久远。云南历史上最初生产利用的茶叶就是普洱茶。现代普洱茶特指的是由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等地,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精制整理或蒸压成型后,长年贮存陈化获得的产品以及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技2术创新而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在人工控制温度、湿度、通风量等条件下快速发酵形成的具有陈化风味的产品。普洱茶不似绿茶清寒,也不似红茶浓烈,历史上被归为黑

4、茶类。但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消费认识,这种划分现在存在很大争议。云南大叶种茶属性物质重,加工的晒青毛茶苦涩浓烈,但经发酵陈化后,浓烈性味得以收敛,杂味散失,转为醇厚甘滑,独具陈香。历史上的普洱茶和现代普洱茶定义上的差别是普洱茶在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形成的。二、普洱茶发展的历史过程(一)普洱茶栽培时间的考证说到普洱茶的产生就离不开“六大茶山” 。六大茶山位于今天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境内,分别是:攸乐、莽枝、蛮砖、依邦、革登、慢撒。那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优越,高山云雾,自古就是出名茶的好地方。关于六大茶山和普洱茶,民间普遍有两种传说。(二)普洱茶的兴起普洱茶兴起的时间,从现有的史籍中无法进行确切

5、的考证。据清乾隆时檀萃所著滇海虞衡志说:“普茶不知显于何时,宋自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军以茶易西蕃之马,是谓滇南无茶也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根据这一记载可知,虽然普洱茶兴起于何时无法考证,但最迟到唐代,普洱茶已经行销到西藏。另据当代普洱市一些文史工作者的考证,唐贞元十年,南诏政权不顾千里之遥,于六大茶山所在地易武一带设置“利润城” ,从茶叶贸易中获取利润。到了唐乾符六年,南诏政权又在六大茶山至大理的途中设置睑治,取名“步日睑” 。此时,外界已对“普洱茶”有大量的需求,特别是居住在藏区的民众。普洱茶所具有的特殊品质适应以肉类和乳制品为食的藏民的生活习俗,能解毒散寒,消食去腻,

6、因而深受藏族的青睐。在长时间驮运中,团茶内茶多酚促氧化自然发酵,茶叶变黑色,味有陈香。(三)普洱茶的发展时期明代是云南茶业的发展时期,普洱茶自然也随之进入发展时期。明朝初期,中央政府为了拉拢大量的少数名族,准许永宁(今云南宁蒗县永宁)茶叶自由贸易,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明朝洪武十六年,将“普日”改称为“普耳” ,划3归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管辖。此时期的普洱茶普遍受云南各族人士喜爱,明朝方志学家谢肇浙所著的滇略中将此情况记为:“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说明当时不论是当官的人还是一般百姓,都饮用普洱茶,而制作已经“蒸而成团” ,逐渐在主动地适应中原人士对茶叶有“龙团凤饼”的喜好。(四)普洱茶的

7、兴盛时期1、普洱茶瑞贡京城普洱茶在清朝达到其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清宫每年收纳的普洱茶,除供皇家饮用外,也选作赠送外国使节的礼品茶。乾隆五十八年,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接见英国使团,并在万树园设宴,乾隆帝婉言不准所请,不予同意,但礼尚往来,回赠英使团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女儿茶和普洱茶膏。每次赠送国礼,侧由清朝“军机处”遂人逐项开列详细清单。普洱茶沿贡至清宣统年间,末代皇帝傅仪回忆说:“每年龙井、普洱贡茶,我是照例要喝的。 ”“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拥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标志。 ”证实普洱贡茶沿贡至少 168 年。普洱贡茶有别于普洱大众茶,在供销路线、包装、种类和各类的品牌方面,均有突破发展

8、,大大推进普洱茶的发展。2、普洱茶民间贸易普洱茶除了受清宫赏识之外,在民间的贸易也盛极一时。雍正十三年,实行“茶引”购茶,一部分茶商可以进入茶山作茶,主要茶品种为园饼茶,又称为“园宝茶” ,因七饼为一筒出售,又称“七子饼茶”或“七子园”茶。茶山大量供思茅用茶外,还进入了国际茶叶市场。清政府规定普洱茶贡后允许民间私商进行交易。道光二十五年,随贡茶和大众茶的用量日增,茶山年产茶增至十万担,运量随之增大,遂由茶商、士绅出钱,铺建易武至思茅的茶马驿道,全长 211 公里,全为青石板铺成,避免了道路的泥泞。(五)普洱茶的衰落经历了辉煌,普洱茶在清朝末年开始走逐渐向衰落。同治年间,普洱各地因遭受“白旗下坝

9、”五年争战,茶市不兴,各地茶商渐撤,茶园荒芜,茶业一度衰落。清光绪年间,茶市又复活跃,私商恢复,宁洱县城有秦晋、两广、四川、江西、两湖等会馆十余处,商号 180 余家,其中较大商号有“协太昌、同4心昌、荣和昌”等 20 余家,这些商号多数经营并加工茶叶。汉族商人、地主还以客户身份进入易武产茶区,利用“夷民难以撑持门户”的时机,在易武、勐海开设茶庄,收购茶叶。(六)普洱茶的复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1952 年设立中国茶叶公司普洱茶支公司,在各个茶区设立方便茶农投售的茶叶收购站,鼓励茶农加工栽培,增产出口,提出“恢复老茶园,开展新茶园”的号召,茶园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茶叶产量比抗战

10、后增长了许多,私商也纷纷收购,外销马来亚、香港、仰光等地。随着人们对普洱茶后熟陈化促使品质转变认识的逐渐深入,形成了陈年普洱茶的专门消费群体。三、影响普洱茶发展的历史因素(一)政治因素由普洱茶的发展历史过程可以看出,云南制茶史的技术起点与巴蜀和江南相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云南茶业却远远落后与巴蜀、江南茶区,这与云南长期游离于古代中央政府之外的政治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普洱茶的兴衰也与政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文化因素“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云南自古就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普洱茶在很多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多民族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普洱茶往往是象征人情和美的信

11、物,甚至在祭祀祖先的重大活动中不可或缺。因此民族文化对普洱茶发展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丰富多样性是云南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多元并存的民族文化,使普洱茶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在长年的茶事活动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品饮普洱茶的方式。例如,哈尼族的烤茶、土锅茶、蒸茶,彝族的火罐茶、盐巴茶,傣族的烤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大锅茶,佤族的铁板烧茶,布朗族的煮竹青茶、酸茶等。此外地理和气候环境也是影响普洱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云南是高原地区,历史上交通闭塞,生产落后。这样的地理环境限制了普洱茶的贸易流通,但同样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促成了普洱茶独特茶品的形成。普洱茶叶主要是销往康藏地

12、区和东南亚国家,由于山路崎岖,茶叶的运输靠人背马5驮,需要几个月有时甚至是一两年才能到达目的地。途中大叶种茶叶经过日晒雨淋,茶叶中微生物、积聚的热量、水分、空气的复杂化学反应,形成了普洱茶特殊的风味品质。因此有人也把普洱茶称为是“历史的一个美丽错误” 。四、现代普洱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普洱茶的重新兴起,带动了云南省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在这巨大的辉煌背后也逐渐显露出来许多问题。(一)普洱茶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决定普洱茶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地,因此普洱茶证明商标管理规则是对普洱茶的产地进行了严格的定义的,但有些不法商贩用非原产地大叶种茶冒充原产地普洱茶。决定普洱茶品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后发酵的独

13、特工艺。个别商人为了商业目的,通过往成品普洱茶上大量泼水或施放其他变色物质,摆放在潮湿的土地上,生长出其他种类的霉菌,以达到普洱茶所谓的陈化和年份。这种茶没有普洱茶的韵味,更没有普洱茶的保健效果,反而伤害人的身体。这些行为不但坑害消费者,更损害普洱茶的品牌形象。(二)缺乏科学的市场定位普洱茶作为“可以喝的古董” ,区别于其他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的收藏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收藏品逐渐为人们所钟爱。基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其收藏价值也得到了人们的肯定。这些都是在发展普洱茶时应该大力宣传的,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显然对普洱茶的迅速发展估计不足,缺乏科学的市场定位,过度迷信于炒作的

14、力量,动辄几十万元的天价普洱茶。这必然导致普洱茶偏离了正常的市场定位,投机心理蔓延市场,给普洱茶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要不断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普洱茶市场;企业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实事求是地宣传普洱茶,引导消费者正确的认识普洱茶。作为消费者也应该对普洱茶持一个科学的态度,作为收藏品,除去炒作成分外应当更看重茶本身的价值;作为保健品,应该认识到普洱茶虽具有一定保健功能,但终究不能代替药物。五、研究普洱茶发展历史的现实意义茶叶虽属农副产品,但自古以来,茶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它联系着民族、经济、6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各民族之间以茶联姻,以茶会友,以茶入市,以茶入艺,以茶经贸,已成

15、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品味普洱茶,不仅是品味云南边疆地区的山光水色,更是在品饮云南民族文化的独特风味。因此,普洱茶的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其文化价值上。虽然,当前的普洱茶发展是顺着这个方向走的,如制作纪念茶饼,马帮进京茶等,这些做法是普洱茶市场发展逐渐完善的标志。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活动过滥,重复创意过多,反而会影响普洱茶的附加值升值空间,还可能造成整体的价值下跌。普洱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中的一朵奇葩,经历了它的始发阶段,发展时期,走向兴盛,又从兴盛跌落到低谷,现在又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普洱茶在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烙印。普洱茶的发展历史,不仅仅是茶的生产贸易历史,更是以普洱为中

16、心的滇西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史和民族文化史。但是以往的人们仅仅把普洱茶当作商品,缺乏对它历史文化价值的正确认识,上个世纪 60 年代,在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把故宫普洱贡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历史贡茶实物,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本应该妥善保存,却被当作一般茶叶处理了,实在令人痛惜。因此研究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云南的历史,云南民族的历史,乃至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普洱茶贸易是推动云南经济发展和中国茶叶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饮茶人士的喜爱。普洱茶在茶叶市场中有两个突出的稳定支点:一是普洱茶特殊的品质和独特的养生保健功能。普洱茶不但具有陈香和醇厚甘滑的香味特征,而且根据现代医学证明,普洱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肥等功效。这符合了现代人健康、保健的需要。二是普洱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这也使普洱茶消费成为一种文化消费。7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在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等到满足后,开始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