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20711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词刘亚丽古老的传说,美丽的神话,天灵地杰,禅道圣境,孕育造就了中原大地、太行山怀抱里一个神奇独特的地方,它就是南极仙翁老寿星的故乡、华夏大地上闻名遐迩的长寿福地山西寿阳县。寿阳春秋时为晋马首邑,后因县城居寿水之阳而命名。昔日的寿水,已异名为今天的白马河。其正源发源于寿阳县西部要罗麓颉家河村,经太安驿与黑水相汇,再东南流经寿阳城南,后注入潇河。全长 86 公里。现在寿水与黑水交汇处筑有蔡庄水库,并已辟为集度假、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风景区。(蔡庄水库景色壮观美丽,可拍摄)寿水还是一条有着神奇传说的河流。其水碧波粼粼,清澈见底,但当山洪暴发时,浊浪排空,泥沙俱下,而浊流前始终有一段

2、清波在奔涌。父老相传饮此清波水可以祛病延年,自古以来,当地人就有趁洪水下山时赶去喝清波水的习俗,为的是健康长寿,这种习俗直到民国以后才逐渐绝迹。这也是河名为“寿”的缘由。又因清波水被洪水相逐泻下,如白马奔腾,俗称为白马河。明清时期,还把“寿水清波”列为寿阳八景之一。寿阳境内绵延数百里的太行山脉,因传说是大禹治水时所乘之舟幻变而成,故又叫“系舟山”。在连绵起伏的系舟山脉中,点缀着无数座奇峰异山,主要山峰有罕山、鹿泉山、阪泉山、长寿山、方山、双凤山、牛金山、大塔山,还有那莲花中冉冉升起的五峰山。每一座山峰都默默讲述着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和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在众多的传说故事中,最为突出重要的当属南极

3、仙翁老寿星的生平事绩了。2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叫黄岭村它是寿阳西北平舒乡的一个行政村这里群山环绕,气候异常因西北面高山紧锁,只有西北角一隅地势稍低,宛如一条沟壑,人们把这里称为黄岭豁相传,寿星就是受了玉帝的委托,降生到这里填堵黄岭豁的,只因他娘受不了孤独和怀胎的煎熬,让他提前出生,黄岭豁才没有填平,至今留下了一个大口子长寿山位于松塔镇长岭村北面,山高林密,景色怡人这里生长有传说中的灵芝和各种名贵中草药,相传老寿星为造福一方百姓,从黄岭豁来到此山中修炼养生。长寿山从西周到现在,大兴大落,经历坎坷.山上曾经有的众多建筑已成片片瓦砾,现只存留一大钟还算侥幸.此大钟造于金代大定年间,高 2 米,直径 2

4、 米,周长 6.28 米,钟耳铸有八卦代号.大钟初铸有十二个响眼,相传长寿山打钟,声音能够传到北京,皇帝听到钟声坐卧不安,于是便派一铸工到长寿山堵住了钟上的四个响眼,从此北京才听不到钟声了.慢慢岁月,淼淼乾坤,老寿星已羽化飞仙,成为天上的南极仙翁,曾经雄伟的寿仙宫、燕头寺也已不复存在,唯这口铁铸的大钟保留了下来,向世人证明着长寿山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老寿星出生于寿阳,成仙于寿阳,又飞仙于寿阳,那么他是从哪里飞仙而去的呢?-位于寿阳西北边陲的鹿泉山,独冠诸峰,矗立穹苍;山谷深邃幽静,溪泉剔透清凌。很久很久以前,山上奔跑着一只美丽的七彩神鹿,它就是上天赐给老寿星的座骑。后来老寿星功德圆满,玉皇大帝

5、要招他回到天庭。在不远处的罕山(看山),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有人看见,老寿星骑着七彩神鹿,向着天庭飘然飞仙,飞成永远活着的南极仙翁,飞成无垠苍穹中一颗灿烂的星辰。山上的长3寿洞、飞仙石、寿星桥、溪泉古树似乎都在默默讲述着一个不朽的生命曾经存在生活过的故事。追溯鹿泉远古,古迹古风犹存。传说和史料记载,早在远古的时候,鹿泉山、阪泉山一带曾经是黄帝大战蚩尤的主战场。史记、列子记曰:黄帝与蚩尤战于阪泉之野,传说即在此山;左传有称:晋文公卜伐楚,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山后因名阪泉山。古时鹿泉山、阪泉山一带建有多座轩辕庙、黄帝庙,寄托着一方百姓对这位华夏始祖的信奉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乡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6、、万福长寿的美好心愿。如果说野史故掌、古迹遗址还不能令人心悦诚服的话。那么从远古至今流传在寿阳地区一种神秘鬼谲的戏剧舞蹈,则为那段遥远飘渺的历史事件作了最坚实有力的注释。- 这种神秘古老的舞蹈当地老百姓称为“爱社” ,也叫“耍鬼” 。据传这种舞蹈是由古代传说“轩辕黄帝破蚩尤”演变而来。表现黄帝为智破蚩尤,让将士扮作鬼魂,混入鬼门关,以迷惑敌人,从而战胜了蚩尤。起名“爱社” ,即是报效君王、爱护社稷之意。傩舞由 24 人表演:6 个大鬼分别戴红、蓝、绿、紫、灰、粉色面具,两额上红发直立,双眼凸出,眉心贴梭形锡箔,舌头长伸可动;身穿黑衣,系红战裙,胸罩黑丝络,系自腰带,背一外罩花绸的长方形木架,左

7、手缠白毛巾(表示鬼无指甲) ,右手拿一对绣鱼(象征吉祥如意) 。18名小鬼由儿童扮演,扮鬼脸,穿黑衣,上身斜披红绫,各执铜锣一面。小鬼们单行站成半圆形,边敲边发出“嗷嗷”的叫声。6 个大鬼在半圆内表演,分 6 个段落:战前操练;攻城前的对练和演阵;攻城时的前仆后继;失败后重摆阵势;攻克鬼门关;胜利后的喜悦。其中攻克鬼门关的表演较细腻,有脱靴偷袭、翻城越墙、夺取旗帜、胜利过关等4细节。其动作融少林拳中的小洪拳与舞蹈姿势为一体。主要有“斜势” 、 “软势” 、 “猴势” 、 “亮势” 、 “推门” 、 “十字足” 、“搭脑” 、 “珍珠倒卷帘”等 14 个单一动作。还有以“搂势”、 “倒插” 、

8、“挽半页”组合的“套子”动作。舞时要求迅速有力,讲究手脚配合。 乐器只用锣、鼓、镲每年农历七月十三,“爱社”和邻村三大社(民间祭祀及艺术表演形式)都要去境内阪泉山北神山轩辕庙进行祭祀表演,当地百姓称其为轩辕黄帝过生日。在很长时间中,这种祭祀活动被当地百姓视为最高级别、最隆重的社火。后来受戏曲发展影响,古老的祭祀活动有的演变为“蚩尤戏”,有的改变为“竹马戏”(现在寿阳郭家沟流传),而相对稳固的傩舞形态“爱社”,现今仅流传于寿阳县平头镇韩沟村。“爱社”堪称寿阳古老文化艺术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也算得上中华民族舞蹈大家庭里年代久远,活得最长的老寿星。(此舞蹈有录像资料)寿山,寿水,寿土,寿木,还有那当地

9、人民从古至今尊敬老人的美好传统,寿阳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因那个快乐可爱的神仙老寿星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处处焕发出生命力坚韧顽强、长盛不衰的动人景象;也因着长寿福地的缘故,天下英雄豪杰、高人名士从远方来到寿阳修身养性、发奋图强,成就一番伟大而不朽的事业。-这是慕名已久的天下名山方山。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佛教华严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山在晋朝时赐名为福秀神山,故称神福山。后因山形四面方正,得名为方山。古时这里山势雄伟,层峦叠翠,主峰顶巅,有坦地 2.8 万平方米;方山境内,松林浩然,杂以各类果木,森林覆盖率达 83%;山有水则灵,境内的山腰与沟壑间,泉水涌溢,常年不竭;方山石奇岩特,

10、观塞石、5龙翻石、灵龟石,神态各异。祠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被晋景公杀害,赵朔死前将遗孤托付给门客程婴,婴舍己子,携赵氏孤儿潜藏于方山,后人为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建有程子祠和赵子文。方山只所以成佛教名山,得益于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此修行居住过,他就是华严经创始人、一代神僧李通玄。出身李唐皇族的李通玄,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崇尚儒学,钻研易理。不惑以后专攻佛典,潜心华严。宋高僧传中说他“该博古今,洞精儒释”。他一生献身佛学,放弃优裕的贵族生活,避居荒僻山寺,释经著论,传播佛法。李通玄曾在五台山修行著论,不久移居寿阳马寺谷、紫严山等地,后辗转来到方山,凿石为龛,历时五载,潜心制论,著就新华严经论40 卷

11、。神僧近百岁时坐化成佛,灵葬于方山山北槲林之中,垒石为丘。方山的寺院自李通玄修道而兴,鼎盛于明清时期。最著名的有方山寺和昭化院。宋政禅师以及丞相张商英,元大诗人元好问,明纳云禅师及书法家傅山,清道光、咸丰、向治三代帝王师等,都在此留有诗作墨迹。昔日古庙寺院早已随着时间雨打风吹去, 但山中古泉、石窟造像处处可见。在方山的神坪顶西崖,有一小洞,天将雨时,云出如奔马,雨住,彤云纳洞,如归似箭,极为奇异壮观。1992 年,方山申报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不久以前,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了盛大的方山寺、昭化院落成剪彩活动,并举行了方丈晋院升座仪式和诸佛像开光法会,正式对游人开放。(有影像资料参考) 我们通过

12、手书有 “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牌楼门,来到方山脚下,翘首望去,一座雄伟苍翠的山脉呈现在我们眼前,半山腰两座亭亭玉立且又俊俏多姿的庙宇,在缭绕的薄雾中隐现出来。随着雾气的变幻,迷迷茫茫,飘飘荡荡,如同仙阁凌空一般。这就是方山新建成的上下两寺,进入方6山森林公园,跨过白石桥,再仰头看时,乳白色的雾已经从山谷里升起,正罩在庙的顶端,好似一顶宝盖。少顷,柔缦的雾四散而去,方山像刚刚出浴一样,显得格外娇柔多姿。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五彩的琉璃房脊、红的墙堞、灰的房舍,被周围苍翠欲滴的绿松簇拥,色彩斑斓,十分壮观。过了白石桥再向前,就踏上了用碎石铺成的“曲径通幽处”。踩着滚滑密集的踏石,穿行在清翠碧绿的丛林中,

13、顺逶迤山路蜿蜒而上。鸟语声、泉水淙淙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野草山花,清香扑鼻。两旁带露的松果山桃,不时撞人肩头。在如此浓荫遮盖下,盘桓穿行,仿佛游弋于绿海之中,心及四野、坦然怡然。随着山涧走势而上,但见山石泉松各呈千奇百怪,花草林木各俱其美。泉因异而神,松由形而怪,石依势而奇,木以境而仙,草赁山而灵,花为赋而幽,风助林而涛,雾距洞而妖。更有儒、释、道文人道士勒石诗赋,情趣各各,意态历历。在华严泉旁,四周生满了天然薄荷和党参,据说饮此薄荷党参泉水,健身益智,长寿百岁.绕过华严泉,穿过林间独径,往东四五十米缓坡而上,就到了方山的上寺昭化院。昭化院虽不大,但很有特色,后人曾有“因地布景、种种清秀”

14、之感叹创建者对昭化院的匠心独运的营造。沿着人工开凿的悬空长廊,一路台阶攀援在斧劈刀削之悬崖上,由南向北,呈弯月而行,走一步,换一景致,登高一阶,变一幅图画。台阶西坡的“桃园仙境”由于雾气的笼罩,若隐若现,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情调.登至台阶半中腰,回头往下望,下寺的红墙金瓦也隐藏在雾气之中,仿佛披上一席轻纱,更添几分韵味;平视处,方山云洞在山衔崖接处吞云吐雾,使游人置身九天云宵,若即若离,恍兮惚兮,仙境渺渺,飘然若仙!走完 630 余台阶,便登上了方山的神坪顶。方山神坪顶不同于诸多的名山,它显示出另一种别样的景致:头顶是7密不透风的巨大树冠,脚踩近 3 万平方米的平坦土坪,松针落叶铺成厚厚的松软

15、地毯,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松林的油香,年轻的油松林碗口粗细,密布均匀。挺拔秀丽,手臂互挽,枝叶相亲,片片树冠联结成一块巨大的伞盖,悬浮于天地。人居其中,昂首不见天,环视唯有绿。清风吹过,松涛阵阵,吟唱出一曲方山劲松歌,久久在山谷间回荡!而独居山顶,气势雄伟的玉皇阁则是劲松歌千百年来最忠实的一位听友。眼前的方山,让我们想到一个因着“寿阳”保全了生命而延年益寿的古人,他就是明朝末年的米脂县令边大绶。朝阳阁寿阳城的标志。我们所看到的是近年来恢复重修的朝阳阁。据寿阳县志记载:朝阳阁在寿阳县城东关外,日出即照,故名。朝阳阁初建于公元 1517 年(明正德 12 年),清代康熙、乾隆、咸丰年间三度重修。“文

16、化大革命”中被拆除。当时的朝阳阁以石为基,高约百尺的三层木结构主楼建于其上,角柱斗拱,构造奇特,规模壮百代之观,工程集一时之妙,故俗有“锦州狮子应州塔,不敌寿阳朝阳阁”之说。长期以来,寿阳人把朝阳阁当作寿阳的象征并赋予了许多美好的神话与传说,朝阳阁更是寿阳文化勃兴的象征,被寿阳人视为象征寿阳历史精粹、人文标志和精神家园的“文化图腾”。在古代,朝阳阁还是陕西到北京的必经之道,遥想当年,朝阳阁下面必然是一派人声鼎沸、车水马的繁华热闹景象明崇祯十七年重阳节,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农民军押着一个死刑犯人通过朝阳阁赶往北京。此犯人就是为了挽救明朝命运,掘了李自成祖坟以断王气的米脂县令边大授。押解的路上,边大授在一寺庙里为自己的命运占了一卦,卦上说他“遇三阳而自开”。当他于重阳节被押解到寿阳8并通过朝阳阁时,他知道他真的就要“三阳开泰”了。当天晚上一行人驻扎在寿阳城的南关街,边大授侍机逃了出来,连夜一口气跑到县城东北方向四十里外的佛教圣地方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