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次周清) (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18079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二次周清) (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第二次周清) (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第二次周清) (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第二次周清) (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第二次周清) (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二次周清)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二次周清)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7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2014-2015 学年度博爱一中第二次周清卷考试范围:必修二;考试时间:45 分钟;命题人:李燕一、单项选择(3*25)1、宋人赵彦卫说:“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世家大族) ,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闻阎富室(民间富有人家)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 ”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因素是(A)A商品经济发展 B八股取士影响 C程朱理学盛行 D妇女地位提高2、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 年)全国人口已达 1.6 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 3 亿。下列说法与人口的增加无关的是

2、(B)A康乾盛世,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B国家版图的扩大C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 D国家重农抑商的政策3、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下列说法不妥的是(B)A当时中国在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明清政府一度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当时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很少外流4、2014 年 6 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对位于上城区江城路以东的原江城文化宫所在位置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吴越王钱镠兴建的五代吴越捍海塘。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的最早海塘实物,对研究唐五代土木工程技术和海塘修筑技术具有重要价值,同时

3、作为历史地理坐标对研究杭州古代城市发展史也有着重要意义。这说明(D)A考古学是得到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 B历史事实要得的确证需要考古学支持C 考古学能够准确定位历史事实发生的时空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5、表 l 是 1854 -1856 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状况表。它表明英国(A)种类/项目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进口贸易 61% 33% 6%出口贸易 7% 8% 85%A工业化程度高 B垄断世界贸易 C国内资源严重匮乏 D 国内市场大幅萎缩6、右表反映了 19 世纪世界贸易总额的发展趋势。对影响该现象形成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B)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最终确立交通运输

4、方式的革新进步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普遍建立A B C D7、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该材料说明(D)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试卷第 2 页,总 7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8、郑天挺主编的明清史资料中罗列了以下事件,用以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中欧关系产生的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C)时 间 事 件1543 年 葡萄牙人勾结中国沿海商人,在宁波双屿港建立据点,开始大规模

5、走私贸易。1575 年 西班牙人自马尼拉来中国,袭用吕宋(今菲律宾)名号与中国通商。1607 年 在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徐光启合译的欧洲几何原本书成。1642 年 荷兰和西班牙争夺台湾,西班牙战败,荷兰侵占整个台湾。中欧贸易进一步扩大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 欧洲科技开始传入中国A. B. C. D.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A)A一直受到当时政府的严格限制B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C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但又对其有依赖性10、下表是 1912 年和

6、1936 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C)项目 1912 年 1936 年进口比例 54.7% 14.3%轻工业产品 出口比例 10.9% 25.2%进口比例 13.7% 47% 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比例 3.6% 6.9%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11、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D)A近代中国人的物

7、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交12、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下列符合陈旭麓观点的是(C)A宁波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13、1979 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

8、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试卷第 3 页,总 7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张(A)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14、1980 年 10 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

9、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A “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 “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 “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 “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15、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 C行业项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19531957 年平均增长速度(%) 45 128 2541953 年农轻 重比重(%) 528 296 1761957 年农轻重比重(%) 435 292 273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16、十一届三

10、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政府在下列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是 DA 设立经济特区 B、设置特别行政区 C、成立自由贸易区 D、开辟经济开放区17、右图是著名画家张书新作画时女弟子在旁观摩,张作画工与花鸟。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C)A画家当时应在画国画B体现了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时代特征C旗袍是当时女性的主要服装D女子已经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束缚18、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年份(年) 纪事1918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32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 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1、1937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 香港版出刊试卷第 4 页,总 7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 B. C. D.19、下表是 18951897 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C)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1895 7 31896 11 71897 49 45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

12、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A B C D20、甲午战争前,即使是(中国)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 “今则竟曰洋气了” 。由此可见(D)A日用洋货在甲午战争前占据了中国内地的市场B中国人对洋货抱热烈欢迎的态度C从“扬气”到“洋气”体现了中国人崇洋媚外的不良心态D甲午战前中国内地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21、随着 1933 年 6 月银行法和 1934 年证券交易法的制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建立,有人说金融中心已从纽约移到了华盛顿。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C)A经济危机改变了美国经济布局 B纽约丧失了全国金融中心地

13、位C美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 D整顿金融成为新政核心措施22、1945 年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对这一纲领认识正确的是(C)A外交上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本质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改良方案C手段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结果上解决了社会贫富分化问题23、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如英国扩大了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16%。以上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B)A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C其也在一定曾度上造成了社会经济活力衰退D调整了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24、1960 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 ,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 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C)A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 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25、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