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逍遥境界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16646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的逍遥境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庄子的逍遥境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庄子的逍遥境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庄子的逍遥境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的逍遥境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的逍遥境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的逍遥境界人的本性应该是无羁无拌的,只有保持,释放了人的本性,顺其自然,才能真正的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庄子认为的最高境界。顺其自然,逍遥自在便是庄子的人生观。一、庄子及其著作中国历史上的思想的开放多是表现在战乱时期,在战乱中,统治者没有过多的功夫来禁锢思想,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几个思想大解放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而庄子就是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动乱的战国时期,他一辈子生活在一个战国纷争,战乱频繁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却是一个求贤若渴的时代,他却隐居不仕,终老天年。但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崇尚逍遥,主张无为,他是孤独的平民思想家,为我们留

2、下了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庄子的思想当然与他所处的地域文化也有联系,庄子可以说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先秦著作,因为他的浪漫主义,他的寓言色彩很浓厚,它带给我们的是无边无际的奇异的想象与联想,这是与荆楚文化的“奇谲浪漫”分不开的,这是从文学的形式来说,而从内容上来说,庄子所体现的思想又是与中原文化分不开的,在庄子中所体现的道家的“无为”与中原文化的团结和谐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都知道魏晋时期的人们都是不拘俗套,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的,文人雅士都有这样的风气,像阮籍,嵇康等,人们都认为他们狂人有狂语,殊不知,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已经是这样一个狂人了,他可以放弃时间的名利,逍遥于

3、世间,那不狂么,他可以“鼓盆而歌”,那不狂么,在逍遥游中就将庄子的狂体现的淋漓尽致。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可以任逍遥。二、何谓逍遥“逍遥”一词最早见于诗经,表现的是某种轻松自在的状态。“逍遥”又四种解释,第一种是徜徉,缓慢行走的样子,这在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中的“逍遥”就是这个意思;第二种就是斟酌,玩味的意思,这在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既玅思六经,逍遥百氏。”就取其意;第三种意思是彷徨,徘徊不进,在楚辞离骚:“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体现;而现在我们公认的意思便是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意思,“悠闲自得”、“安闲自在”之意。在逍遥游中,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状态,不仅

4、仅是平时的悠闲自得,顺其自然而已,而是要从心出发,由内而外的一种超然的境界,这种“逍遥游”的境界也被庄子认为是最高的人生境界。在这个逍遥的旅程中,“有德的内充,有道的显现,有知的遗忘,有形的戒慎.”(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在体会逍遥游时就会深刻理解庄子的哲学,理解庄子的心境。逍遥游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庄子思想的体现,都是庄子逍遥境界的化身。三、从逍遥游中看庄子思想境界逍遥游作为庄子的第一篇,是有其深刻含义的,逍遥游以极为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庄子的逍遥,一个个夸张的,形象的意象,以及人们认为不可思议的故事,或是很浅显的道理体现在寓言之中,从写作手法来看这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写作特色。

5、但是从内容上来看逍遥游则反映了庄子的生活态度,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他认为人的本性最高的境界,是超然脱物的,是最本真,最自然的生活,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关于大小的问题,无疑是逍遥游的重要问题,也是逍遥游的重要的思想。在文中开篇即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水中游的是北冥的大鱼,但是他却要变化,于是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还是很大。它的特色就在一个“大”字。大鹏给人的印象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经常说“大鹏展翅”就是说要翱翔了。那么逍遥游是怎样形容大鹏高举的呢?“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6、南冥者,天池也”是何等的大气,何等的豪迈啊。可是什么又是“小”呢?“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大鹏展翅了,可是蜩与学鸠却笑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没有大鹏的大,所以它们看到的世界只能是小小的世界,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像大鹏一样翱翔。这就看出了庄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就是这个道理才导致这些小虫没有大鹏的境界,这除了外形上的大小之分以外,还有内心的大小,就是境界的大小,眼光的高低。但庄子的浪漫还不仅仅如此,除了将大鹏与小虫对于外,他还用了另外一个

7、形象的寓言说明自己的结论,也就证实了“小年不及大年”,即“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这就是证实了境界的不同,眼光的高低,决定了一个的内心,决定了一个人的心境。寓言的言外之意就体现了庄子的思想,鲲鹏的寓言,体现的不在于形体的大小,知识的大小,而是眼界的大小,也就是境界的大小,这不是说与知识无关,而是一种超越知识的内心的境界。重要的不是执着于外物,而是自己。小物之所以小,是因为执着于自己;大物之所以大,是因为有了超越,化而为鸟,就说明不仅仅限于鱼,看水里的世界,而是要超越自己,

8、去更广阔的天空。超越名利,达到无我的境界我们都知道庄子的思想有“无为”,也有“无我”。“无我”就是“忘我”,这在逍遥游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有这么一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若能顺着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的宇宙,他还有什么依持的呢!所以说: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庄子看来,只要能够顺其自然,把握规律,就可以遨游于宇宙,在他的心目中,功名都在不重要的,他认为“至人”“神人”“圣人”这三种人中最好的是“至人”因为他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这也正是庄子所推崇的。而神人和圣人一个无功,一个

9、无名,没有超脱名利,也没有达到无我的境界。在逍遥游中还有这么一则故事: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这就是庄子的逍遥游的境界,能够超越名利。有一个淡泊的心态。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见人们看重名利,要想真正的超越名利是很难的,要想有一个淡泊的心态就

10、难上加难了,可是庄子就做到了。当然在逍遥游中,庄子并没有说我要超越名利,而是采用了他一贯的手法,以一个寓言故事道明了他的心志,就是“荛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荛是中国人公认的圣君,是天下的明君,他要让位于一位传说中的高人隐士许由。但是许由拒绝了他,这就是体现了庄子的拒绝,大家都知道庄子愿意做泥里拖着尾巴的自由的乌龟,而拒绝了楚威王,而在逍遥游中,许由就是庄子的代言人,许由的隐居,不也体现了庄子的隐居,许由的淡泊,想想荛让的不是一个小小的官位,而是天下啊,但是许由拒绝了,这就说明庄子也会拒绝同样的事情,正体现了庄子的超脱名利。只有超脱了名利之人,才能有淡泊的心态,才能真正的达到无我的境界

11、,才是庄子心目中的“至人”。才能去真正的享受自由的快乐,才能看到藐姑射之山,一个完全不同于世俗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内心的磅礴万物这是真正的大境界,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将万物融为一体的。在逍遥游中,庄子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修道之人,一个叫肩吾,一个叫连叔,一天,肩吾去问连叔:“我听说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他可以不吃饭,不喝水,还可以在天地间自由地翱翔,你说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连叔回答说:“你不相信这样的事情,是因为你没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我告诉你吧,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他可以磅礴万物,做起事来气定神闲。”连叔就用了这么一个词“磅礴万物”来回答,就是说我们不一定要借

12、助神仙的功力,而是要靠我们定力。也许靠我们的体力,智慧,以正常的人的观点来看,那的确是很不现实的,可是当我们以内心的强大,超越万物,凌驾于万物之上就可以做到,即是很不现实的事情也可以将他实现,这虽然是一个虚假的故事,但庄子所要给我们呈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经验和觉悟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内心,决定了我们的眼界。无用之用,方是大用在逍遥游的最后两段中,讲的就是关于有用与无用的故事:宋国有人贩运“章甫”到越国去卖;越国人,头发剃得精光,身上刺着花纹,这种帽子对于他们是无用的。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在地里,成长而结出的葫芦有五石的容量;用来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不能胜任;把它锯开来

13、做瓢,却又没有那么大的水缸可以容纳。它不是不大,我认为他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庄子说:“这是你不会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一个人,善于制造不龟裂手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以漂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了,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集合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以漂丝絮为业,所得不过数金;现今卖出这个药方,立刻可得百金,我看还是卖了吧。这位客人得了这个药方,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正有困难,吴王就派他为将,率兵在冬天跟越国水战,因为有不龟裂手的药,大败越国;吴王就划分了土地封赏给他。同是一个不龟裂手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在你有五百石容量的葫芦,

14、为什么就不想到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只是愁它大得无处容纳,可见你的心如茅塞一般没有开通啊!”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把它叫做樗。庞大树身那么臃肿,不能合乎绳墨;它的小枝那么卷曲,不能合乎规矩。生长在大路旁边;经过的匠人都不肯理睬它。现在你的言论,大而无用,是大家都不相信的。庄子说:“你不曾看见那野猫和黄鼠狼吗?卑伏着身子,等待出游的小动物;东西跳跃掠夺,不避高低,往往踏中捕兽的机关,死于网罟之中。再看那嫠牛,庞大的身子象遮盖天空的云气,有大的本领,但不能捕鼠。现在你有这么一棵大树,愁它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的乡土里,广大无边的旷野里;无所为地在它旁边徘徊,逍遥自在地在它下

15、边躺着,不遭受斧头砍伐,也没有东西会来侵害它。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又有什么祸患呢!”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有不同的效果呢,这是因为我们境界不一样,是因为我们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不一样,我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当我们认为无用的时候,试着换个方式去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能够将这些东西化为有用的人,无疑都是“大人”,是一个有大心的人,大心就是忘我之后的心,摆脱世俗追求神性的心。四、逍遥游的影响历来文人墨客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转而受到道家的思想;而受道家思想最深刻的便是陶渊明,他隐居于田园之中,过着悠闲的生活,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在被贬到南方之后,也以道家的思想来安慰自

16、己,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逍遥的境界。辛弃疾,柳宗元也是如此,许多的文人接受了庄子的超然的思想,云游于世间,像李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忽视逍遥游所带给我们的豁达的心态,在纷纷扰扰,车水马龙的现代社会中,常常会有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困境,这个时候读读逍遥游,读读庄子,会让我们不那么痛苦,做到一种豁达的心境,达到忘我的境界,虽然我们生活在世俗之后,达不到庄子的逍遥游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以此来作为我们精神的家园,为我们弥补物质所不能带来的精神的愉悦。至少我们要朝着庄子的逍遥的境界努力,去追求这样的超然的美丽世界。参考文献:【1】 姚电,康丽云,胡益智:中华文化原典选读【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年【2】 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3】 程光泉:论庄子的人生哲学【J】北京:中国海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