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五言诗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1505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的五言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陶渊明的五言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陶渊明的五言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陶渊明的五言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陶渊明的五言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渊明的五言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的五言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陶渊明的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

2、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归园田居其一1、注释(1)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3)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 (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4)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3、。(5)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6)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 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2(7)方:读作 “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8)荫:荫蔽。(9)罗:罗列。(10)暧暧:暗淡的样子。(11)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12)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 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14)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15)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2、译文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

4、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归园田居其二1、注释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披:拨开。2、译文

5、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三1、注释南山:指庐山。兴:起床。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3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狭: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沾:沾湿。足:值得。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违:违背。2、译文我在南山下种豆,杂草茂盛豆苗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

6、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归园田居其四1、注释去:离开。山泽:山川湖泽。浪莽:放纵不拘之意。试:姑且。披:分开。拨开。榛(zhen 针):树丛。荒墟:荒废的村落。丘陇:这里指坟墓。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借问:请问。采薪者:砍柴的人。此人:这些人,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焉:何,哪里。如:往。殁(mo 末):死。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一世:三十年。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列子。周

7、穆王:“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空无:灭绝。郗超奉法要:“一切万有归于无,谓之为空。”2、译文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归园田居其五1、注释(1)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邻,欢饮达旦。诗中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4

8、(2)怅恨:惆怅烦恼。策:策杖,拄杖,这里作动同用。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历:走过。棒曲: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3)濯( zhuo 浊):洗。(4)漉( lu 鹿)酒:用布过滤酒。滤掉酒糟。近局:近邻。(5)日入:太阳落山。荆薪:烧火用的柴草。(6)苦:恨,遗憾。天旭:天亮。2、译文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 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

9、集。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晋太元中,武陵人 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作品译文东晋太元年间,

11、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渔人)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

12、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6断绝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

13、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朗读节奏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林尽

14、/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 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

15、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编辑本段字词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缘:沿着,顺着。行:前行,走。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夹岸:溪流两岸。杂:别的,其他的。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甚:很,非常。7异之:即“以之为异

16、”,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复:继续。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欲:想要。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林:代指桃花林。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便:于是,就。得:发现。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似的。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初:起初,刚开始。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复:又,再。行:行走。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y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形容齐整;形容庄严。之:这。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