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14001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新儒学与书院讲学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2、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 。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

3、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

4、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 ,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显著的如明代末

5、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2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

6、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C汉儒传经是

7、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 。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

8、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阅三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

9、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谩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谳疑狱,立白 狱:案件3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 部:统率,指挥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

10、 缀:聚集,汇合D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屯:驻扎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够直接表现铁铉“多智善战”和“忠义”特点的一组是A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B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C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D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 ,又封他为山东参政,足以看出朱

11、元璋对他的器重。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只有铁铉固守城池坚持作战。C燕王朱棣连续三月攻打济南,主要是企图攻占济南后,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进而图谋金陵,但是没料到被铁铉挫败,只好兵退北平。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3 分)(2)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 (3 分)(3)反背坐廷中谩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4 分

12、)(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8.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5 分)9.“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宁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苏洵六国论 )4(2)忧劳可以兴国, 。 (欧阳修伶官传序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欧阳修伶官传序 )(4)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 。 (

13、杜牧阿房宫赋乙 必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院子里的杨绛先生严欣久一初识钱钟书、杨绛先生是在 1988 年夏。那年,我刚调回北京,院子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婆婆吴瀚将每种颜色的月季剪下一根,扎了一把,要我送给钱钟书、杨绛夫妇。两位老人非常高兴,笑吟吟地把我迎进了屋。钱先生说:“你送我们礼物,我们也要送礼物给你。 ”说着取出一本围城 ,用毛笔写上“欣久同志览存 钟书奉” ,杨绛先生送了我一本她的译作小癞子 ,是用圆珠笔签的字。我真是喜出望外,连声道了好几声谢谢。见两位老人如此平易近人,我提出有机会想写写他们。这时,钱先生显得有些严肃起来,

14、郑重地说:“不要,我们是朋友,不要搞这套东西。 ”我这才知道,他们谢绝一切采访,以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二我们仨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出于对杨先生的尊重,有几天杨先生家的电话快打爆了,使这位 92 岁的老人感到很疲惫。7 月 5 日,她本要吃完晚饭散步时顺便到我家,看望一下我婆婆,并取一张她要的报纸,可那晚,她没来。阿姨来取报纸时说,杨先生太累了,一天接了太多的电话,又忙着查出版社要的资料,就不出来了。我们都很理解,也并未在意,谁知第二天晚上,杨先生在阿姨的陪同下真的来看望她的老学友了。我们说她客气,她则说,说了的事一定要做到。两位老人手拉着手坐到了一起,我和婆婆称赞我们仨写得好,真挚、感人

15、,特别是第二部分最艺术化,非常打动人心。杨先生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欣赏这本书。 ”三我们仨面世前,我在报上看了部分摘登,其中写道:“1949 年,钱杨夫妇应聘于清华,杨先生考虑到爱女钱瑗身体羸弱,需要恢复,决定让她休学,自己来教她初中的课程。 ”我感到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杨先生是个文人,数理化也能教得了么?恰好那天看了文章,散步时遇见了杨先生,便问她, “您让钱瑗休学,自己给她当老师,您年轻的时候理科一定很好吧?”杨先生笑了,说:“我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学理科的料呢,后来我选择了文科,老师们都感到很遗憾。 ”“那您为什么要从文呢?” “因为我喜欢文学,喜欢读书,而我父亲主张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杨先生的父亲杨荫杭是江南有名的才子,精通音韵学,并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思想民主、激进,家传的博学,培养出杨先生这样的才女。 “只要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我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杨先生记忆力惊人,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 “五四”运动都还有印象,尽管当时她还是个小孩子,由于她的父亲经常在家议论时政,在她幼小的心里也早早地萌发了民主与科学的种子。四杨先生很注意锻炼,只要天气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