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农业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511135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农业部门年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府农业部门年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府农业部门年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政府农业部门年度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政府农业部门年度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府农业部门年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农业部门年度工作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农业部门年度工作总结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广州亚运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和省、市区的决策部署,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办好亚运会的目标任务,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建农业名优品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今年全区农业生产总面积为 38.9 万亩,其中种植业面积 26.1 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2.

2、4 万亩,其它用地 0.4 万亩。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效益较高的水产养殖面积和花卉种植面积合计达 20 万亩,占全区种养总面积的 51.4%,成为全区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种植业方面:花卉生产进一步发展,面积达 7.6 万亩,比去年增加 0.78 万亩;果蔗面积 6.1 万亩,同比增加 1.2 万亩;蔬菜常年面积 4.8 万亩,同比减少 0.3 万亩;香蕉面积 3.2 万亩,同比减少 2.3 万亩。全区花卉、果蔗、香蕉、番木瓜等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蔬菜生产受年初低温阴雨、夏秋高温多雨等反常天气影响产量略有下降,价格有所提高,菜农收入趋于平稳。预计农民在种植业的收入稳中有升。水产养

3、殖方面:生产面积保持在 12.4 万亩,品种结构逐步优化。春放苗种约 5.8 亿尾,其中:四大家鱼苗 1.6 亿尾,优质鱼苗 0.6 亿尾,虾苗 3.6 亿只。今年以来水产品价格维持在较高价位,全区水产品总产量稳步增长,产值有明显增加。畜牧业方面:前三季度生猪饲养量、上市量、存栏量分别是:饲养量 35.67 万头,上市量 24.34 万头,存栏量 11.33 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 9.8%、增加 10.6%、减少35.5%,尤以存栏量减少明显。今年以来主要家禽养殖效益良好,因需持证生产,家禽养殖户骤减。前三季度家禽饲养量 1344.06 万只,上市量 1008.4 万只,存栏量 335.6

4、 万只,同比去年分别减少 15%、11%、26%。综上所述,今年以来全区农业经济总体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区农业总产值 50.04 亿元,同比增长 4.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14700 元,增长 13.8%。全年农业总产值保持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保持在 2 位数。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有新改善。针对今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偏紧的情况,我局及时将资金调整至惠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继续抓好鱼塘标准化整治,对历年遗留工程进行扫尾,全区累计完成鱼塘标准化整治面积近 5.26 万亩,基本完成了项目的预期任务。完成 2009年海鸥岛国家

5、级健康养殖示范区主基路硬底化工程的施工、验收工作,完善示范区内的硬底化路网建设。推进机耕路升级改造,在去年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安排 12 个村共 17公里主干机耕路硬底化建设,大部分项目进入施工阶段。莲花山中心渔港项目通过国家级专家组验收,纳入 2010 年国家农业发展项目。设计初稿通过广州市初审上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待省级专家评审通过后报农业部审批。推进番禺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建设,完成规划设计、鱼塘改造、用电报装、管线铺设及回填等工程,现已进入车间设计、建设阶段。(二)狠抓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建设有新进展。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引导农民购置农机装备和发展设施农业。重新修订了番禺区农业机械

6、购置补贴产品目录,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简化购机补贴手续。今年购机补贴品种达 372 个,比去年增加了 141 个;购置农机具的补贴标准由 1/3 提高到 35%。今年,各级财政安排购机补贴资金达 1460 万元,其中区级财政占 1177 万元,新增补贴购机 7244 台,补贴建设自动喷灌 6202 亩,花卉蔬果大棚设施 434 亩,水产冬棚 3483 亩,禽畜养殖棚 3969 平方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设施农业面积达 6.1 万亩,占全区农业用地面积的 15.7%。全区现拥有农机总动力 42.8 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三)实施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有新发展。继续扶持培

7、育有发展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落实农业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今年安排农业企业贷款贴息 200万元。举办优质农业企业投融资服务座谈会,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18 家企业申报了融资担保,要求担保金额 9585 万元。促进土地集聚流转,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全区连片 100 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达 8.9 万亩,同比增加 2.5 万亩。全区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7 家,其中国家级 1 家、省级 2 家,数量居全市各区(县级市)之首。今年 2 月五湖四海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正式开业,成为华南地区占地面积规模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前三季度市级以

8、上农业龙头企业生产性经营面积 1.9 万亩,生产销售收入 4.8 亿元,农产品加工量 5.5 万吨,加工销售额 4.7 亿元;市场交易量 3.1 万吨,交易额 2.58 亿元;出口创汇 2339 万美元;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收入约 1.28 亿元。(四)加强品牌树立与推广,名优农业品牌创建有新举措。全面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打造具有番禺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扩大农业企业知名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农博会的基础上,举办第二届番禺农产品博览会暨第十届中国锦鲤大赛。本届农博会“联姻”第十届中国锦鲤大赛,大会由区级成果展示会升级为全国性的专业赛事盛会,再次成功展示了番禺农业丰硕的发展成果。同时

9、对去年首届农博会获得“番禺十大名特农产品”称号的单位颁发金质牌匾,对第十届中国锦鲤大赛获奖的企业或个人颁发奖杯。据统计,本届农博会进场人数达 25 万人次,比去年的首届农博会增加 9 万人次;现场销售总额达 196 万元,其中农博会展区销售额 151 万元,比去年增加 45 万元,锦鲤展区销售额 15 万元,美食区销售额 30 万元。完善番禺名特农产品汇展中心拓展销售网络,提升名特农产品知名度。与淘宝网、阿里巴巴、番禺业主网合作设立特色名优农产品的网上经销点,利用互联网强大的用户资源推广我区名特农产品。(五)推广科技服务应用,科技兴农水平有新提高。开展水稻、蔬菜、水产等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适用

10、的水产养殖、作物栽培、植物保护新技术。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对 1200 个耕地土壤点全面进行采样和入户调查。继续扎实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共举办培训班 13 期,培训农民 1021 人,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走进田间、塘头为农业生产“把脉问诊”,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提供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农业科技下乡 13 场次,开展各类培训班共 52 期,参加人员5300 人次。编报水产、甘蔗、水稻、蔬菜等病虫害趋势测报 25 期,发布技术、病害、天气信息 26 条。(六)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抓好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根据广州 2010 亚运城市行动食品药品安全与产品质量保障工作方案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多形式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成立番禺区亚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番禺区亚运亚残运期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番禺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监管方向与任务。举办“迎亚运番禺区农资诚信经营”动员大会,与农资经营单位签订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营造农资诚信经营良好氛围。整合区、镇(街)农业系统力量,组建供(涉)亚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工作团队和镇(街)监管工作团队,安排供(涉)亚农产品生产基地驻点人员和镇(街)巡查监管人员,在主要蔬菜生产区以及亚运城周边的

12、镇(街)等 18 个村和生产基地,聘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对供(涉)亚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全程监管,督促基地完善供(涉)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准出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店的监管,特别是重点对销售禁用农药、兽药、鱼药的监管;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巡查监管力度,监督基地建立完善质量安全制度;督促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强化农产品上市前的检测。通过加强监管,保障供亚涉亚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全区不发生因食用农产品出现的群体性中毒事件,确保不发生因食用农产品出现死亡事件,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范围或比例较大不合格情况,确保亚运亚残运食用农产品需求的供应。

13、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 1.2 万多人次,检查农资、兽药经营店、种养殖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 2.4 万多家。全区共完成速测仪检测蔬菜达 7 万份,合格率为 99.3%,各类农产品检验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提高 0.26%。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样品,进行追根溯源调查,力求做到“查一点,防一片”。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开展无公害基地认证工作,协助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无公害认证。引导一般性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集群。鼓励企业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今年新增获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认证有 4 个,续期的省名牌产品 3 个。目前

14、全区共有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3 个、绿色食品 3 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 74 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 3 个、省级示范区 1 个,市级示范区 7 个。(七)加强村集体财务监管,农村维稳工作有成效。围绕和谐亚运的目标,重视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化解农村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按照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内容,组织各镇(街)对上年度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全面审计。全区 19 个镇(街)组成 23 个审计小组共 167 名审计人员开展审计,目前已完成 215 个村的财务审计,占全区总村数的 87%,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强化对村级财务的实时监管

15、。充分发挥农财监控系统网的作用,不定期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着力打造村组集体财务“阳光工程”,最大限度减少减少村民因农村财务问题的上访。重视农村信访调处工作。参加“9.26”、“10.18”市区领导大接访活动,深入农村基层与信访人面谈,努力化解农村利益分配矛盾,为亚运的举办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八)加快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均衡发展有新探索。统筹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按照“重点示范、以点带面、分批推进”的思路,统筹安排全区新农村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今年,区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4380 万元,扶持全区 125 个村的

16、160 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到今年止,区财政累计投入 1.57 亿元,共扶持新农村建设项目 639 个。支持了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活设施以及村容村貌整治等一大批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今年 8 月 25 日,副省长李容根率广东省政府调研组到我区考察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给予了“起步早、起点高、投入大、效果好”的高度评价。11 月 3 日,我区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番禺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全面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打开农村建设新局面的成功经验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落实统筹城乡一体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文件精神,确保各项补助资金及时、准确发至农民手中。今年初,发放 2009 年度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公益生态林保护区利益补偿资金 3261.6 万元,土地流转资金补贴636.68 万元。发放 2010 年度各级粮食补贴资金共 1030.81 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1460万元,发展缓慢村和农村税费改革补贴 17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