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语文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10945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语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 学年度二校联考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题,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裨将/裨益龃龉/含英咀华 纰缪/未雨绸缪B慑服/嗫嚅 跻身/侪辈 对峙/有恃无恐C绚烂/驯服 角色/角逐 疏浚/怙恶不悛D憔悴/淬火 贬谪/嫡系 拜谒/残碑断碣2.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世人欣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途中遇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但苏轼一样等量齐观。A淋漓尽致 B仕途多舛 C猝不及

2、防 D等量齐观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中国教育应当从“三个面向”出发,确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使之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B王家岭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行了集中报道,肯定中国政府快速、高效的救援行动。C省考试院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媒体、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考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和宣传,切实防范和制止各种形式的违规情况不再发生。D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芳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组是我爱小池,

3、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时隐时现,游向远方。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A. B. C. D. 二、古诗文阅读,共 2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10 题。苏代兄弟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

4、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 ”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 ”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燕乃使一子质于齐。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

5、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 ”曰:“何也?”曰:“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 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 ”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

6、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有删改, 题目为命题者加的)5.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 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B.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7.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骄君唯利是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7、A.臣,东周之鄙人也 B.奚以谓吾明王也C.诚有之乎 D.名显诸侯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D. 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9.断句与翻译。 (10 分)(1)用“/”为文中下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4 分)太 史 公 曰 苏 秦 兄 弟 三 人 皆 游 说 诸 侯 以 显 名

8、 其 术 长 于 权 变 而 苏 秦 以 反 间 死 天 下 共 笑 之 然 世 言 苏 秦 多 异 时 事 有 类 之 者 皆 附 之 苏 秦 夫 苏 秦 起 闾 阎 连 六 国 从 亲 此 其 智 有 过 人 者(2)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3 分)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3 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注: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

9、祥和。(1)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 (4 分)(2)本词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 分)11在下面 4 小题中任选 3 道,补写出空缺部分。 (6 分)()天大寒, ,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陶渊明饮酒 ) ()人非生而知之者,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想当年,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必考题(共 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 。然而思考的能力须经过

10、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与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易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 “悟”是时时

11、出现的思考方式。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对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全身,气血周游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全身的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中途修改。这种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性的考察又是互相关联、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

12、李约瑟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 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 “文化”一词其语根是“人文化成” ,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三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13、西” 、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 “日中则仄,月盈则亏” 、 “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而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论,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浪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终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有改动)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B、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

14、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E、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深度的哲学探讨。13、下列各项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3 分)A、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C、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14、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 (4 分)15、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种特点?(4 分)四、选考题。在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

15、完成后面各小题。 (共 15 分)(一)文学类阅读异数那天,她和我安静地躺在床上聊天。她说,我是一个异数。 我说,我也是。不是吗?在小时候,她总是和别人玩不到一块,一个人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她学习不好,她沉默寡言,她没有漂亮的新裙子,她因为长得难看,大合唱时独自坐在班级凳子上,她孤单地看同学们上台,那时,她说,我想死的心都有了看三毛写文章,看到她写到孤单时让人心惊。没有玩伴,自己把自己关起来,被老师画过黑眼圈之后就成为了异数,自闭症,很多年不出门现在读起来,内心悲哀,遍野幽咽。所有孤单的人,都曾经是异数,与主流、与大多数,格格不入。但这造就深度与光芒。总是会想起卡夫卡。一个人,孤单的与社会隔绝,与世人隔绝。我们感觉到他的异数之美,整个人仿佛被时间架着,往前奔,留下一路刀削斧刻的印迹卡夫卡的文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孤单与寂寞。偏偏是那种不敢深看的光一层层降临了。我记得上大学时,我一个人穿过正午的阳光,穿过安静的走廊,一直走到楼顶。楼顶上有许多晾晒的被子,我站在被子中间,突然会泪流满面。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