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散乱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方法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509988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中游散乱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方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江中游散乱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方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江中游散乱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方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江中游散乱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方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江中游散乱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方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中游散乱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方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中游散乱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方法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中游散乱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方法研究论文上传:ahylyty 论文作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戴 清 韩其为 毛继新 您是本文第 115 位读者摘要: 本研究在重点分析荆江洞庭湖防洪重要水文站监利、城陵矶(七里山)、螺山、武汉关水位流量长系列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考虑河段水面比降因子模拟水位流量的单一关系模式:即 J=J0+JQ。该式待定系数意义明确,简便易求,并可借此对河道水流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利用该方法所求结果与实测值完全吻合。关键词: 长江 水位 单值化1 问题的提出长江荆江河段水位流量关系变化既受荆江裁弯河床演变、洞庭湖分流入汇变化、上游葛洲坝兴建,又将受未来三峡水库建库

2、的影响,变得十分复杂。荆江包括洞庭湖区行洪水道,是长江中游防洪最严峻的河段,水位流量的变化,尤其是城陵矶(洞庭湖出湖七里山站)、监利水位流量关系是荆江与洞庭湖防洪研究的重要特征参数。近来研究水位流量关系特性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综合落差指数法:对城陵矶七里山站流量进行单值化处理,公式形式为Q=Qm/H =f(H) (1)H= 1H 1+ 2H 2+ 3H 3 (2)式中 Qm 为实测流量,H 为七里山站水位,H 1、H 2、H 3分别为湖区鹿角至七里山、七里山至上游监利、七里山至下游螺山的落差, 1、 2、 3为相应的距离(km), 为待定指数。选取典型年作各大时段单一水位流量关系。(2)幂

3、函数拟合法:依据裁弯前后的一部分水文资料,分别建立在某一顶托流量下七里山站、监利站水位流量关系,采用幂函数拟合,公式形式为Z=Q (3)式中 Z 为水位,Q 为流量,、 为待定系数,不同流量,、 值也不同。研究者认为,上述方法一般相关关系较好,除个别点外,相关系数可达到 0.9 以上。本文研究对相应河段乃至下游螺山站、武汉关站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关系模式成果,将克服上述两个方法不足。并(1)为仅需一站水位资料。(2)变分级流量关系式为统一的关系式。2 分析方法及基本关系式确定2.1 水位随流量变化特性点绘监利站 1980 年至 1987 年逐日水文关系,如图 1 所示。由图可知,监

4、利同流量下水位变幅最大可达 45m,这种散乱关系,是受下游洞庭湖出流影响的结果,同流量条件下,下游水位高,该站水位就高,反之亦然。既使在关系点相对集中的流量范围,如 15000m3/s 流量以下,流量由 4000m3/s 增加到 13000m3/s 时,水位相应由 21.2m 抬高至 27.8m,变化幅度达 6.6m。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下游水位抬高引起的。下游水位变化小时,流量的变化引起上游水位抬高的变化要小的多,以下游螺山水位 2021m 为例,流量变化在 3960m3/s 至 12900m3/s,监利水位由 23.4m 增至 25.8m,变化仅 2.4m。如将下游螺山站的水位按大小划分

5、若干组,则可知每一组的监利 Q、H 均存在着图 2 所示特性。图 1 1980 至 1987 年监利站逐日水位流量关系Relation between water level and dischargeat Jianli station from 1980 to 1987图 2 监利站水位流量关系(H 螺山 =2021m)Relation between water level and dischargeat Jianli station (Hluoshan=2021m)分析认为,监利的水位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是图 2 中的点延长线至 Q=0 的交点,记为 H0;二是因流量的变化引起的水位变化

6、,记为 H Q,即H 上 =H Q+H0 (4)2.2 H Q、H 0的确定将监利站统计年份逐日流量与监利至螺山水面比降关系点绘在图 3 中,点群是很散乱的,同样采取下游水位分组方法,如 H 下 =2021m 组点,见图 4“+”点所示。H 下 =2728 m组的点也一并点绘于图 4 中,用“*”点表示。图 3 监利流量与监利至螺山水面比降关系Relation between discharge at Jianli station and water surface slope in reach from Jianli to Luoshan图 4 不同螺山水位监利流量与水面比降关系Relati

7、on between discharge and water surface slope at Jianli station under different water levels at Luoshan station 由图中点可知,图 3 中很散乱的点是由下游水位不同组数据汇合而成的,实际每组的 QJ 关系是很有规律的。同组条件下,比降随流量的增大而单调增加。进一步分析可知,J 的增加与 Q 可由线性关系表示。如将 Q=0 交点的比降值用 J0表示,流量引起的比降变化用 JQ表示,即可得到J=JQ+J0 (5)对比(4)式可知,监利水位 H Q、H 0分别可表示为 JQL、J 0L+H 下

8、 (L 为两站间距,H 下 为下站水位)。即有H 上 =JQL+J0L+H 下 (6)2.3 经验拟合由上述可知,在同组数据J 与 Q 呈线性关系,即可表示为JQ=(H 下 )Q (7)分析数站实测水文资料,研究后发现(H 下 )、J 表达式分别为(H 下 )=10aH 下 b+c (8)J0=d+eH 下 (9)将(8)、(9)式代入(5)、(6)式中,即为本文建立的水位流量关系基本表达式H=(10aH 下 b+c)QL+(d+eH 下 )L+H 下 (10)或 J=(10aH 下 b+c)Q+(d+eH 下 ) (11)其中 a、b、c、d、e 五个为待定系数,且 a、b、c 与 d、e

9、互不相关,每个系数均有明确的数学含义和其简单的计算方法,后文中将详细介绍。其他符号意义同前。3 实例计算3.1 系数确定水文资料按监利 19801987 年下游螺山站水位大小分组,计算用两次最小二乘法,分别对每组数据点拟合求 J 、(H 下 ),结果点绘于图 5 及图 6 中。图 5 螺山水位与监利 J 关系Relation between water level at Luoshan and J0 at Jianli station图 6 螺山水位与监利 (H 下 )关系Relation between water level at Luoshan and (H 下 ) at Jianli

10、station由上述图点关系可分别求得 a、b、c、d、e 五个待定系数(比降 J 用 1/1000 值,流量Q 用 103值,距离 L 用公里数)。系数值列于表 1。以同样方法,对七里山站(下站螺山)、螺山站(下站龙口)、武汉关站(下站黄石)1980 年1987 年逐日水文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各站系数并一一列入表 1 中。表 1 系数取值(19801987)Values of coefficient(19801987)站名 监利(螺山) 七里山(螺山) 螺山(龙口) 武汉关(黄石)a 4.22 3.7634 4.6267 -0.85460a2 -5.333 -5.2259 -6.1998 -1

11、.9122a3 0.000308 0.000043304 0.00021897 -0.000026073a4 -0.00061278 -0.00071889 -0.00062114 0.00055556a5 0.031678 0.049650 0.028696 0.00066673.2 验算结果将统计年份的点计算对比结果点绘于图 7(a、b、c、d)中,可见,计算与实测点完全吻合。综上分析,得出以下认识,(1)无论水文站流量水位点分散或单一,该站水位高低主要受下游站水位变化的影响;(2)利用上述(10)式关系,当已知本站流量、水位、下站水位三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均可计图 7 实测水位与计算值对

12、比Comparison of observed and computed stages图 8 监利站实测流量与计算值对比Comparison of observed and computeddischarge at Jianli station算出第三个参数值。仍以监利站为例,由监利站水位及下游水位计算得到监利流量,并与实测流量对比,点绘于图 8 中,点子落在 45线上;(3)天然河道均匀流概念很难定义,而由均匀流基本公式 J=Q2n2/A2R4/3;仍看不出公式中各参数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际上,Q、n、J 均是独立量。如果边壁条件不一样,水深或水位变化将引起 n 值的变化,反映河道沿程阻力特性

13、,可认为流量变化仅引起水深(水位)变化,但对 n 值不应有所影响。本文推荐的水位流量公式中包括与流量无关的比降项,即 J0(=d+eh)。天然河道中均匀流时,Q、n 值无法确定,仍有待今后研究,但该项能够具体计算,确实对该问题的解决大大前进一步,这方面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4 监利水位年代变化分析建立了上述水位流量关系式,即可很方便地对比分析不同年代各种水文组合条件下的变化特点。4.1 水文频率分析受实测资料所限,与 80 年代相对比时段选为 19541959 年系列,对监利站水位流量及下游螺山站水位进行频率分析,结果列于表 2。由表中数据可看出,50 年代与 80 年代相比,同频率监利流量增大

14、,水位反而有所下降。其原因之一是螺山水位同频率水位也是在下降的。4.2 监利流量同频率条件水位变化对于表 2 中监利各频率流量在不同下游水位条件下用水位流量关系计算出本站水位变化,如图 9(a,b),图 10(a,b)所示,由图可知:(1)不同年代出现最大流量时,下游同水位条件下 80 年代水位具有高于 50 年代水位的趋势,但实际上因下游螺山水位在 80 年代低于 50 年代水位,因此监利水位在 80 年代低于 50 年代。表 2 监利流量水位、螺山水位频率分析对比Analyses of frequency of discharge and water level at Jianli and

15、 the water level at Luoshan站 年代 频率 Max 1% 5% 10% 50% min监利 19801987 Q 35200 29400 23200 18800 7810 3140H 34.7 33.89 32.31 31.26 25.87 22.08Q 45700 37900 29200 26000 9080 315019541959H 34.51 33.36 31.95 31.20 26.00 21.1619801987 31.32 31.27 28.84 27.90 21.28 13.99螺山19541959 30.98 29.81 28.10 27.31 21

16、.89 15.32图 9 监利站 80 年代与 50 年代水位变化趋势Tendency of stages at Jianli station in 80s and 50s图 10 0.10 频率流量下监利站水位变化趋势与实测值对比Comparison of computed and observed stages at Jianli station at a flow frequency of 0.10(2)其它频率时,监利水位变化参见图 9(b)及图 10(a,b)。 对于最大流量,实测点为下游水位在 80 年代为 27.028.0m,相应监利水位 33.5m,50 年代下游水位 31m 左右,监利水位达到 34.6m,高出 1.1m。由图 10(a,b)可知,将实测点绘在图上,说明计算趋势与实测点相符,鉴于此可以说明计算关系式(10)是可靠的,图中所示的变化趋势也同样可靠。5 流量水位变化趋势特性分析在下游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