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作业 老子韩非子列传解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00710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文作业  老子韩非子列传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文作业  老子韩非子列传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文作业  老子韩非子列传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文作业  老子韩非子列传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文作业  老子韩非子列传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文作业 老子韩非子列传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文作业 老子韩非子列传解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的研究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各种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各派思想家思想竞相奔放,著书立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他们或潜心无为,或放纵不羁,汪洋恣睢,或思想激进,以法定国安邦,或思想保守,兼爱世人,或倡导仁在这众多的思行天下,全力修身想家中,有这么一派,衍生出了中国最经典的哲学,那就是道家。史家司马迁将道家,法家的几位代表人物立在相同的传里,来做以记载,教化后人,尽管是正史,但难免还有让人生疑之处。韩非子的死究竟为何会让太史公扼腕叹息,韩非子的思想及缘何而死,此篇文章将会让你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关键词: 韩非子 说难 思想 死因 正文:首先先谈谈老子的身世问题。

2、传记里记载了老子的三个可能人物。第一个为李聃,开始通过孔子开始对老子的问道,然后又写出了孔子对老子的赞叹“犹龙”从反面衬托出了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但有人指出司马是采源于庄子天运篇 ,庄子来源于道家,故此举颇有自家人自夸之嫌,不可深信。第二位为老莱子。第三为为太史儋。此些事实均有待考察。主要引起矛盾的地方在于时间问题,战国中期还是末期,生于孔子前还是后,史记的这段记载有疑。第一段主要记载老子其人及其思想。接下来介绍的是申不害,法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韩非子曾有云,法家分为法,术,势三门学问。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

3、罚加乎奸令者也法用于治民,其用之精者为商鞅;术用于治吏,其用之精者为申不害;势用于治国御敌,其用之精者为慎到。可见,申子在法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史记中明确表述,申子之学源于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是假托皇帝名义,批判吸收老子等思想的一类学派,主要工于刑名之术。可惜的是现已不存。另外史记中,也曾明确表示,韩非子之学亦来源于黄老之学,即最终来源均为老子之道,因此把老庄申不害及韩非子列在相同的传中,并无不妥之处,这是对于当今很多怀疑司马迁作史有误的一个有力反驳。司马迁在传中详细记载了韩非子,这个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个贵族公子,然而他所研究的却是如何人让贵族更好的受君主统治,他走的完全是卫君主服务

4、的道路,使之走向集权的顶峰.他生在韩国,却不能被重用,生平所学无处所发,这是一种悲哀。然而纵然孤独,无人赏识,韩非子依然不断追求。 说难孤愤 五蠹等等使自己更上一步台阶,不断冥想观察的他总结出了韩国的弊病“儒者用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惟有法才能够制止这些事情的发生.然后便以法的思想行之于天下。另外,在并不长的传里,司马迁还留下了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韩非子的说难,这足以说明在太史公的心里,韩非子所占的分量之重。说难,主要讲述了游说的困难。这个游说主要是指君主。说之难在于“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亦非吾辩之难明吾意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于知所说之心”在文章中,韩非子做了大量的对比

5、雄辩,强劲而又无懈可击。然而,韩非子虽然深知此中道理,却仍然不能摆脱命运的纠缠,死于异国的游说。最后仍然客死异国。就连太史公在传的末尾也难免叹道“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韩非之死类似于孙子和吴起, “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于膑邢,吴起说诸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苛暴少恩身亡” (1)关于韩非子的死因,若只从这个列传来看,先是秦王得知说难等的作者韩非子后,大军压境,逼迫韩王交出韩非子,然后是韩王迫于压力,交出了秦王梦寐以求的韩非子,再接着是秦王大加恩宠韩非子.最后出于嫉妒,“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最终致使韩非子被迫服毒身亡,造成了韩非

6、子的最终悲剧命运.看似似乎无懈可击,然而如若参考同时代的其他历史共同考证的话,似乎不是那么简单。据战国策秦策五记载,韩非入秦后,曾经诋毁过李斯和姚贾,以离间君臣关系。或许是在秦王做了攻打韩国的决定后,韩非与韩王共同做下的一个计策,为争取自己国家的生存而努力。传里李斯所说, “韩非终为韩不为秦” ,或许陈述的是事实,而并非乌有之词。至此时李斯姚贾的献言和自保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2)史家从来都是为那些胜者的人所写,所谓正史不过是当朝者歌功颂德的另一种方式罢了.尽管依据不同的史料,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对韩非子死亡的看法,史料不全,不能妄加论断,然而韩非子的死确是有其必然性的。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

7、一直不满于其他学说,并作大量的攻击。尽管当时每个学说的观点不同,但是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历史在退化,他们都尽力在将当时代返回到远古时期。然而,韩非子却认为,这是完全不明白历史的进步意义,历史的进化,每一步都有其必然性。诚然,这个观点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而且韩非子倡导一个极其现实主义的政治观,他对朝堂的描述具有极强的揭示性。 (3) 他认为, “上下一日百战。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臣所以不弑君者,党与不具也” (4) 即所有的大臣及君主,无论是上下级,还是君主与臣,每天总是勾心斗角,互相防备,猜疑,尔虞我诈,在相互利用中度过,危机四伏。大臣不造反弑君的原因是力量还

8、不够强大,一旦有能力,立刻会抛弃道义,这来源于韩非子的性本恶思想,人人生而自私自利。在韩非子向秦王推行了自己的思想后,秦王接受吸收了韩非子的法制思想,用则立,不用则废。在李斯向秦王进言后,便毫不犹豫的放弃,既得之思想,留之亦无大用,于是,韩非子虽深知说之难,深解其中意味,但终究不能摆脱死于说的悲剧。韩非子三寸笔尖转的出神入化,却并不能阻挡自己失败的脚步,这实属“作法自毙,他为秦王磨砺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剑,然而这把剑首先染上的却是他自己的血。 ”(5)参考文献:1.史记吴起孙膑列传2史记笺证 0633中国思想史上 韦政通编著 第 245 页 上海书店出版社4摘自韩非子扬权5.百家一说 朱刚 撰 第 59 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