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八大文献《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99275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十八大文献《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习十八大文献《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习十八大文献《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习十八大文献《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习十八大文献《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十八大文献《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十八大文献《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十八文献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些论述,和在座的每一位农民朋友关系重大,将会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会给农村的发展指明方向。城中村改造的现实意义,对“城中村”实行改造,是构建现代城市的需要,是社会必然的发展。 “城中村”改造是实现现代化,十八大目标 2020 年在全国全面实现小康水平的需要。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现代化的两大基本动力。国际城市化进程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达到 30%时,也就是这个国家加速城市化的时期。统计显示,目前

2、我国国民收入的 50%、工业产值的 70%都产生于城市,90%以上的科技力量和高等教育集中在城市。从武汉市的情况来看,城市化水平进达到 36%,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滞后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因此要是武汉市的城市化进程有一个较快的发展,确保 2020 年达到 60%,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水平,就必须加快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 “城中村“改造是解决“城中村”农村人口长期出路的需要。“城中村”的出现,催生一批城市食利村民,他们依赖集体资产分红、土地补偿款和房屋出租费,坐享其成终日以赌博、闲逛为业,无所事事。随着经营资产的风险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总会有一些集体资产无法保值、增值,

3、住房也将重新规划拆迁,那就意味着这 1些“食利”阶层再无利可分、无利可食,那些基本没有土地又没有多少劳动技能的村民就会沦落为城市贫困游民,生活将没有保障,最终的负担也会落到政府的头上。因此,必须从长远着手,提高村民素质,逐步将村民改造成为富有竞争力的城市居民,切实解决“城中村”农民的出路问题。 “城中村”改造是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需要。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配套基础设施不足,使得“城中村”的楼房在排水、消防、抗震等方面存在着极为重大的安全隐患,危及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上区内外来人口多,治安不稳,卫生条件差,村民生活质量普遍较低,距离全面小康要求的水平相距甚远,因此要全面实现小康,就必须将“城中村”

4、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综合整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城中村”的改革,我国首都北京和沿海一些地方如上海、广州、珠海、深圳等地,已经开始积极的探索,形式多样,而且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在北京,对“城中村”的改造已成为 2002 年北京市百项整治工程中的重点工程,是实施绿色奥运行动规划、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改造“城中村”将分两步走。第一不是专制,把城市建成区内的“城中村”农民转为居民,把村委转为居委会。专制后,村内的市政、环卫、供电、供水、供气以及治安纳入城市管理范畴,实行统一管理。第二不是有步骤的推进“城中村”改造,首先抓“城中 2村”老百姓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自来水

5、供应问题,清理村内街道两旁的违章建筑,逐步增加绿化、路灯和消防设施的设置,安排市政排污设施的建设。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农业的论述如下:“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

6、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为了集约节约土地,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推进武汉市的城市化进程,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城市。本文是通过

7、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全面认真分析后,从武汉区城中城改造的现状和实际出发,从城中村问题成因、城中村改造的现状、改造的重要意义、改造中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以期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紧张,政府将旧城改造作为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但随着城市拆迁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拆迁改造诱发的矛 3盾和纠纷也日益增多,拆迁改造也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聚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工作中的难点,媒体关注的热点。拆迁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法律、政策性强,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在工作中

8、急需寻找一条推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新路子。作为一名基层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对当前武汉区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思考。1、城中村问题成因城中村问题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是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管理体制对基于集体土地产权和集体经济属性的城中村地区,在户籍、土地、规划、建设、融资、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分析城中村问题的原因,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城市政府为节省开发建设成本,只征用农用地,绕开现有农村居民点;城乡发展缺乏统筹安排,未考虑外来人口的居住需求;城市规划编制不完善,造成城中村建设无据可依;管理部门执法不严,对违法建设行为查处

9、不力。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是指城市发展用地内范围内转型中的农村居民点,其在建设用地上被城市用地包围或与城市用地相互交错,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景观上具有城市的特质、又保留浓厚的农村特征,是农村-城市转型不完全的产物。城中村也是指那些农地与居民早已非农化,村庄已经为城市建筑所包围,但村中居民仍为农业户籍,保留农村生活习惯和农村管理方式的社区群落。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城中村”脏乱差、 4黄毒赌等现象十分严重,成为困扰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对于构建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二、武汉市城中村的特征与现状城中村直接脱

10、胎于农村社区,还没有转化成真正的城市社区,即带有典型农村社区的特点,也具有某些不成熟的城市社区的特点,可以说是生长在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成为转型中的传统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混合体。在这个混合体中,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城市生产生活方式交流融合与摩擦冲突并存,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碰撞,社区结构比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一) 、 “城中村”的现状及其成因“城中村”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完全没有农用地的村,且已经被城市包围;第二类是有少量农用地的村和处于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的村;第三类是有较多农用地的村和近期不列入城市重点建设区域的村。前两类“城中村”已经基本没有耕地,农业收入在经济收入中所占

11、的份额逐年下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普遍低于 50%,有的村不到 10%。“城中村”作为大都市中心的一个独特现象,其形成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1、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造成“城中村”问题的根本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城市和乡村、居民和农民并不特别明确区分。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是我国特有的,也是历史的。20 世纪 50年代中期以后,中央政府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 6户口迁移、粮食供应、就业安排、福利保障等方面,严格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实施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体制;通过非商品交换的内部分配体制下的低工资和低消费,来获取城市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通过直接获取农民基本生存消费之外的几

12、乎全部农业剩余,来保证城市工业所需的低价原材料,然后通过国家财政再分配,转化为工业资本原始积累。但时至今日,国家在推进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时,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城市居民享受到了完成工业原始积累厚的现代文明,但在对待农民的根本制度上,仍没有改变城乡就业、城乡户籍、社会保障等政策,农民仍固化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近郊农村土地的非农化现象也在不断加快,一个个似城似村的“城中村”也应运而生。2、 “城中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是维持存在的关键。“城中村“所在社区一般都是城市化与市场化的先发地,村庄在这种先行的与快速的非农化中积聚了厚实的集体财富,而集体财富的使用、分配与

13、增值,又不断强化着村民对村落共同体的依赖与向心力。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重新调整城市规划,大大的扩充了城市的区域空间,城郊的农村不断纳入市区范围。城市功能的扩张,使农村土地大幅升值,给当地农村带来了巨大受益。只要是拥有农村社区户口,无需参加劳动每年没人便可获得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有的还有社保和医疗保障,部分 7村庄村民还享有分红的继承权,在农村中逐步形成了一批不劳动、不经商的“食利”阶层,饱受福利浸润的“城中村”农民不会轻易放弃以有的既得利益,再加上不愿意迁离本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政府安抚政策不到位、不落实,部分“城中村”农民集体抵抗政府改制

14、、改造行为。因而在政府“要我改”时,许多村庄的农民坚持“我不改”,政府也只能暂缓, “城中村”依然存在。(二) 、地域特征由于城中村原来就是农村社区,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被包围在城市建成区内,地处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边缘区。由于土地已经被征用或大部分被征用,农业用地已不断减少或基本消失。在城乡结合部违法、违规建筑现象非常普遍。既有大量的集资房,也有临时搭建的违章建筑。社区内以农民自建的 2-6 层房屋居多,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布局凌乱,建筑容积率高,人口拥挤,环境脏乱不堪,城市里的文明气息几乎看不到。建筑的采光、通风条件差,道路等级低,狭窄、弯曲,达不到居住区居民道路的建设标准。城市基础配套

15、设施不足,即缺少公共绿地面积,也缺少文化、体育、休闲等设施。按照区位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1、 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或城市用地扩展边缘,村建设用地已经为城市用地所包围或与城市用地相互交错的中心村; 82、位于城市建成区以外、城市发展区以内,其用地尚未与城市用地直接相连,但规划上将其纳入城区范围的中心村;3、 位于城市规划发展区之外的中心村。武汉市城中村的基本类型类 型 位 置 空间特征 经济特征 人口特征 实 例成熟的城中村建成区内近中心区1、 外部扩展基本停止,但内部结构因拆旧建新而有一定变动。2、 被城市包围,城、村用地相互交错、空间关系不协调,对城市影响大。1、 农业基本消失2、 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成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中地产业与土地收益地位突出;3、 存在大量非正式经济活动。1、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总人口大增;2、 原居民部分外迁3、 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扩展中的城中村建成区内中心区外缘1、 外部扩展与内部变动并行,其中外向扩展尤为明显;2、 城市用地大量锲入,城、村用地交错扩展,空间关系处于变化与形成中,矛盾逐渐显现与增大。1、 农业下降,比重很低;2、 工业、第三产业及土地收益成为主要经济来源;1、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2、 本地原居民部分转化。形成中的城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