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96125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重点1、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P 10):第一语言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2.语法翻译法(P 37):语法翻译法盛行于 18 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该教学法是从以前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发展而来的,起初用于学习希腊语和拉丁文等古典语言,后来移植到现代外语学习界。3.负迁移(P 76):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4.语际偏误(P 89):语际偏误就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 ,是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5.中介语(P 95):中介语是学习

2、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它是逐步接近目标语的一种发展阶段。6.第二语言(P 10):第二语言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7.习得(P 11):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8.迁移(P 76):旧习惯会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9.评估(P 173):评估是“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全过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信息越可靠,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获得可靠的、相关的信息对做出正确的评估有重要意义。10.对外汉语教学(P 3):对外汉语教学,指教师将汉语交际

3、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11.信息差(P 374):信息差,是指交际双方具有的信息有明显差别。通过交际,了解了对方的信息,交际任务就完成了。信息差的存在是进行交际的原因,信息差的消失是交际的结果。12.i+1 原则(P372):i 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 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这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的输入。2、基础知识1.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P 3)2.汉语国际教育最早出现在为培养海外汉语师资的硕士生培养方案中。 (P 6)3.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的某种能力。 (P 11)4.国外有的语

4、言教育学家认为,语言教学理论至少涉及 6 个问题:谁、什么、怎样、何时、哪里、为什么。 (P 17)5.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包括:汉语预备教学、进修教学、本科教学。 (P 17)6.备课时应该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课程的基本信息和相关信息、了解课程使用的教材。 (P 52)7.心理学家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认为,刺激诱发反应。 (P 76)8.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积极、促进作用的迁移叫正迁移。 (P 76)9.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教学即语言要素教学,是教授汉语的基础知识。10.阅读课中词汇讲解法讨论法是指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或相关内容,通过讨论导入关键词或扩

5、大学生的词汇量的方法。 (P 420)3、简答题1.偏误分析的步骤都有哪些?(P 87)答:偏误分析一般有 6 个步骤,以语法偏误分析为例。有(1)语料收集和选择。 (2)偏误识辨。 (3)偏误点的确定与纠偏。 (4)形式分类。 (5)偏误探源。 (6)偏误评估。2.中介语有哪些特点?(P 96)答:(1)可塑性。可塑性指中介语的语言规则不断修正。(2)动态性。动态性指中介语的规则是以渐进方式逐步扩展的,并总是处于这种状态中。(3)系统性。系统性指中介语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套规则。学习者出现的中介语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3.备课时应该了解哪些信息?(P 52)答:(1)了解学

6、生的相关信息。(2)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3)了解课程的基本信息和相关信息。(4)了解课程使用的教材。4.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差异?(P 14)答: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文化。5.编写对外汉语教材应遵循的趣味性原则?(P 157)答:二语教学容易枯燥乏味。如果教材的课文选择、语言点讲解、练习设计等方面注意趣味性,就可以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趣味性包括现实性、多样性、生动性、版面设计四个方面。6.Richards(1974)提出语内偏误相关的四个学习策略?(P 90)答:过度概括、忽视规则的局限性、规则不完全、形成错误概念。7.经典的对比

7、分析步骤都有哪些?(P 79)答:(1)描写。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准确、清晰的描写。这种描写以一定的语法体系为依据。(2)选择。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或结构进行对比。(3)对比。找出两种语言关系中的特殊点。这要依靠参照点的有效性,即具有可比性。(4)预测。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难点进行预测。8.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P 16)答:对外汉语教学,特指在学校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所进行的系统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9.上阅读课时如何解决课堂气氛沉闷问题?(P 422)答:(1)增强参与感,加强师生、生生互动。(2)增加信息输入量,结合文化知识学习。

8、(3)增加输出机会。比如不同答案的讨论、词汇讨论、内容讨论、充分利用教材。(4)合理安排阅读节奏。4、论述题1.偏误分析的步骤都有哪些?答:偏误分析一般有 6 个步骤,以语法偏误分析为例。有(1)语料收集和选择。语料有自然语料(作文、对话、录音等)和非自然语料(语音、词汇、语法练习等) 。要考虑样本的大小、类别(如口语还是书面语,随意语体还是谨慎语体)、一致性(学习者年龄、母语、学习阶段)等因素。(2)偏误识辨。第一,要区分“失误”和“偏误” 。偏误是缺乏语言能力造成的,失误是一时疏忽引起的。区分二者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出现频率的多少。偶尔出现,可能是失误;出现较多,可能是偏误。二是生成者能否纠

9、正自己。可以自纠是失误,不能自纠是偏误。第二,要区分“显性异常”和“隐性异常” ,也可称为“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 。显性偏误在形式上违反句法规则,如“他坏了门” 、 “这些粮食一点少” 。隐性偏误从一个句子内部看可能没有语法毛病,但放在上下文或语境里就有问题了。 “我年龄不比他小”没有错。但在“他 20 岁,我 21 岁。我年龄不比他小。 ”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的应该是“我年龄比他大” 。(3)偏误点的确定与纠偏。以语法为例。偏误句可能包含多个句子成分、多个实词和虚词、偏误点是指引发偏误的具体成分,或者具体的词语。偏误点的确定跟偏误纠正密切相关。如“美国是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

10、应改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而不宜改为“美国在世界上是最强大的国家。 ”偏误点是“在”的误加而不是所谓“在”介词结构错放在动词“是”后边。(4)形式分类。形式分类有两种。第一,从传统的语法范畴(词类、句子成分、句式)等入手进行分析。如:“我旅行上海。 ”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导致的偏误, “我一天画了这幅画。 ”是把补语“一天”用作状语了, “我把这份工作没做好。 ”是“把”字句否定词错位。第二,从标准数学范畴入手,对比偏误形式跟正确形式,概括二者区别。一般分为 5 类:一是误加:“上海是在中国第一大城市。 ”“在”字的误加。二是遗漏:“我在这里工作了三月。 ”是三个月。三是错位:“他作

11、文比较写得好。 ”“比较”应在“写得”后面。四是误代:“他通常迟到。 ”应用经常而不是通常。五是杂糅:“他生活得更加快乐多了。 ”是“更加快乐”和“快乐多了”的杂糅。(5)偏误探源。偏误探源主要是解释偏误产生的心理原因。找到偏误出在哪里。(6)偏误评估。偏误评估时评价每一个偏误对教学影响的严重程度。从严重性看,偏误可分成两类:局部性偏误,只影响句中某一个成分,不影响整句理解,很容易纠正的偏误。整体性偏误,影响整句结构,理解困难,不容易纠正的偏误。如“小王比较跑的快。 ”只是个别词语的错位,不影响句子理解,纠正也非常容易。 “入学、参加工作等,这个季节也是新生活开始的季节。 ”这句受母语日语的影

12、响,整体结构有问题、理解困难。可改为“这个季节也是入学、参加工作等新生活开始的季节。 ”2.中介语有哪些特点?(P 96)答:(1)可塑性。可塑性指中介语的语言规则不断修正。如在英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中,动词句否定式往往先用 V+not 的形式;过了一段时间后,否定词开始出现于助动词和主要动词之间,即出现 AUX+not+V 的形式。(2)动态性。动态性指中介语的规则是以渐进方式逐步扩展的,并总是处于这种状态中。如英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特指问句时往往遵循以下途径:what you wantwhat do you want,where you livewhere do you live。过渡

13、不是一下完成的。开始,what do you want 的形式只是在使用部分动词和部分疑问代词时出现,后来才逐步扩散到所有的动词和疑问代词。(3)系统性。系统性指中介语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套规则。学习者出现的中介语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中介语规则不能只用目标语的术语来进行评估。从目标语语法规则来看,不少句子是偏误句,但他们可能符合中介语的规则。如“他是高” ,虽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但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他符合中介语的规则,是习得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语言现象,有很强的系统性。3.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差异?(P 14)答:(1)主体。第一语言习得的主

14、体是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主要是成年人。(2)动机。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出于生存本能,他们习得母语的动力是天然的。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则目的不一,有为了求职的,有为了考试分数和文凭的,有的出于兴趣等等。(3)环境。儿童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第一语言的。其特点是语言单纯,没有或很少受其他语言的干扰,语言生活化,碰到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大多在课堂,每天接触第二语言时间有限,下课后就可能没有第二语言环境。比如中国成年人去补习班学英语。(4)方式。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往往是在现实环境中看到实物、真实动作或真实事件,并听到表示这些实物、动作或事件的语音。这样多次以后,儿童就会模仿,从而习得

15、词语和句子。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常常要通过第一语言来联结概念和声音的关系。就算用直接法教学,学习者脑子中也会出现母语的词句。(5)教育者及相关因素。儿童接受的第一语言大多由亲属输入,语句清楚简单,语速慢,重复多,有感情,伴随表情和动作,是照顾性语言,不会抓住错误不放。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大多由教师输入,感情、表情和身势语不那么丰富。其学习过程重形式,对偏误注意过多。(6)过程。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分为前语言阶段、单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多词句阶段及复杂句和语篇阶段。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没有前语言和单词句阶段,语音学习和词汇学习同步进行,词语学习和句法学习几乎同步进行。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从不自觉到自觉,成

16、人学习第二语言是从自觉到不自觉。(7)文化。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时,沉浸在和第一语言息息相关的文化之中。他们在用第一语言交际时很少出现因文化误解造成的交际障碍。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往往没有沉浸在相应的文化之中,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这对学习一种语言会有不利影响。4.编写对外汉语教材应遵循的趣味性原则?(P 157)答:二语教学容易枯燥乏味。如果教材的课文选择、语言点讲解、练习设计等方面注意趣味性,就可以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趣味性包括(1)现实性:学习汉语,不少人有现实目标,如从事工作,来中国旅游生活等。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了解当代中国社会。教材应该选择学习者所关注的话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此激发学习兴趣。(2)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如果教材内容丰富多样,角度多、多方位的反映中国和世界的方方面面,学习者就不容易感到枯燥。多样性也体现在形式上。为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教材的语言风格要多样化,不同体裁的课文交叉,练习方式丰富多彩。(3)生动性:课文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和语言上。课文情节富有故事性、戏剧性,趣味横生,能吸引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