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寒假语作业第七套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448203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寒假语作业第七套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寒假语作业第七套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寒假语作业第七套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寒假语作业第七套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寒假语作业第七套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寒假语作业第七套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寒假语作业第七套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训练七 第 1 页(共 10 页)语 文训练七(完成时间:正月初三)编选 袁建华 审阅 王艳茹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种标志

2、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 ,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

3、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语文训练七 第 2 页(共 10 页)和生物史诗中瑰丽

4、、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 黄河大合唱 、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 ,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

5、续性。 (节选自河流的文化生命一书)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

6、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C 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 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B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语文训练七 第 3 页(共 10 页)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

7、资源。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

8、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 ”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 ”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 乃释然,除秘书郎。元和初,迁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 ”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

9、也?”藩对曰:“古人云: 俭以足用。 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升)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 ”帝曰: “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藩等拜贺而退。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有改动)注释:革,通“亟”,指病重。帑藏(tn

10、g zng),国库。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错愕不虞 虞:预料 B以为有宰相器 器:才能语文训练七 第 4 页(共 10 页)C或家给人足 给:供应 D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期望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李藩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A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 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B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 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C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 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D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 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

11、,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苛刻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D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

12、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5 分)(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5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春阴 朱 弁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朱弁,今江西婺源人,朱熹叔祖,廸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曾劝高宗恢复中原,得罪秦桧,官终奉议郎。关河,关山河川。 迢递,高进貌。绝域,多指国外。 8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5 分) 语文训练七 第 5 页(共 10 页)9 “酒薄难将梦到家”一句

13、,诗意曲折,历来受人称道。请你就其曲折的诗意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2) ,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身傲骨朱东润朱东润常言:“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 ”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不只是说说而已。文革初期,朱东润是复旦大学第一批被揪出来批斗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不过他的回答则是:“我嘛, 权威勉强算一个, 反动嘛,则未必。 ”随着批斗逐渐升级,朱

14、东润遭遇的折磨亦更加厉害。有一次,一个造反派头头率领几个红卫兵来抓朱东润“杀头”示众,他们找到一把日本战刀,两人揿头压肩,两人用军刀当锯子拉颈项。幸亏战刀年久生绣,头才没掉下来。他们还恶狠狠地问:“你是什么东西?”他们原以为这次朱东润一定会求饶,承认自己是牛鬼蛇神反动分子。不料,朱东润却昂然抬头说道:“我是中文系系主任!”朱东润是如此坚贞不屈,以至于当时批斗者中有人喊“砸朱东润的傲骨” 。朱东润一身傲骨,自信且自负,在复旦是出了名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转述过一个有关朱东润先生的故事,说的是朱先生曾作学术报告谈传记文学,认为世界上只有三部传记作品是值得一读的,一部是英国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

15、 ,一部是法国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 ,还有一部就是他自己的张居正大传 。朱东润完全有理由如此自负,因为他是我国公认的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他把自己的张居正大传列为世上最好的三部传记作品之一,而世人则赞誉张居正大传为 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除了张居正大传外,朱东润一生还有著有陈子龙及其时代杜甫叙论 陆游传 梅尧臣传 李方舟传 元好问传等。语文训练七 第 6 页(共 10 页)朱东润在开创现代传记文学写作体例时,曾强调,除了文学性,传记文学首要的是真实。他说:“传记文学是文学,同时也是史。因为传记文学是史,所以在记载方面,应当追求真相,和小说家那一番凭空结构的作风,绝不相同。 ”这一原则,在他的第一部传记作品张居正大传中得到了坚决贯彻,所有的事实,都经过极其详密的考证,做到了“信而有证” 。72 岁时,朱东润却完全违背了自己曾定下的传记文学标准,他竟然把洋洋洒洒一篇大作,献给了一个虚构的名叫“李方舟”的平凡女子。不过,批评家并没有就此责难他。因为,这是一本献给他爱妻的作品。当朱东润被当作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