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65659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2013-10-10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要求,学校评建工作紧紧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评估方针,深入开展自评建设,我校自评结论为“通过”,请专家组考察审定。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一、历史沿革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 1958 年,当时为白城医学专科学校,1962 年调整为全日制中等卫生学校。1985 年以来,先后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等三所高校开展联合办学,1998 年和 1999 年先后进升为省部级重点校和国家级重点示范校。2001 年共建吉林大学白城医学院,2002 年和吉林省白城粮食

2、学校合并,2004 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建立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同年 6 月,原白城铁路医院划归学校作为附属医院。2008 年 9 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1 年 12月,经省政府批准学校管理体制上划省管,成为省教育厅直属高校。二、学校现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 33.2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4.42 万平方米。设有公共教学部、基础医学部、医学一系、医学二系、护理系、口腔系、药学系等七个部(系),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助产、医药营销等 12 个专业。有教职工 368 人,其

3、中专任教师 276 人。有正副教授 109 人,正副主任医师 9 人。面向全国 22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总人数 6030 人。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学校”、“绿色生态校园”和“吉林省劳动模范集体”、“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等。第二部分 评建工作学校以“二十字”评估方针为指导,切实加大教学投入,加快内涵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办学水平,推动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一、领导重视,把评建工作摆在前位评估是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学校党政班子对此高度重视,把评建工作摆在

4、了重要议事日程,并进行了认真的安排部署和宣传动员,明确提出了四点要求。(一)高度认识评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当前,正值省委、省政府提出高教强省战略的重要机遇期,通过评估促进建设、改革和管理,进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二)明确评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以评估为契机,认真总结成绩、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切实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探寻学校特色鲜明长远发展的办学之路。(三)明确评建工作目标。坚持以评促建,一是切实提升服务地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进一步强化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三是为学校争办省级示范校和创办本科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四)明确评建工作责任

5、。对待评建工作一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建立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二要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三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四要完善制度,严明纪律,建立评估工作的激励机制。二、下发方案,广泛动员,突出重点,层层落实为切实做好评估各项准备工作,学校在 2012 年开展“迎评年”活动基础上,于 2013 年 3 月 19日召开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动员大会,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的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评估工作办公室,作为评估工作日常办事机构,按照迎评工作总体部署,具体负责规划、组织、协调、督查和指导全校评建工作。学校还制定下发了“白城医学高等

6、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及“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任务分解表”,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及目标任务。第三部分 人才培养工作成绩及办学特色一、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教学中心地位突出(一)科学规划“十二五”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总思路“十二五”期间是我省推行“高教强省”战略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校综合实力向示范校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科学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上规模、教学上水平、科研上层次、师资上台阶、管理上档次”的目标,并提出了争创省级示范校和创办本科院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二

7、)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准确指导思想: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技术技能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为目标,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领校”的办学方针,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德育教育与知识技能培训并进,教学做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发展定位:立足吉林西部和内蒙、黑龙江等周边区域,面向省内其他地区和全国各省区,努力把学校建成区域内医学教育中心和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摇篮。奋斗目标: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办学条件,扩充师资力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基本达到省级示范校标准,为争办国家级示范校和本科院校

8、奠定坚实的基础。办学形式:以全日制普通专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短期培训与社会服务。(三)领导重视教学,以评促建,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学校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为标准,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投入。2011 年,学校投资 2000 多万元购置了近 13 万平方米土地,使学校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投资 3000 余万元用于供热、供电、排水、路面、老旧公寓维修改造,在全省高校率先引进地源热泵供热系统等;投资 3000 余万元用于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学生公寓设备、图书资料等;投资3000 余万元新建了近 9000 平方米高标准学生公寓和 6000 余平方米学生食堂,新建了四个标

9、准化语音室,续建了大学生活动中心。同时,学校用于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项目建设经费也逐年增加。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校党委、行政每学期专题研究和部署教学工作会议都在两次以上。学校还建立听评课制度,规定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系主任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每月听课 4 次以上。在经费投入上,优先安排教学经费,并加大对日常教学运行、教学改革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等投入,逐年提高经费投入比例。几年来,学校投入教学经费约 2293.7 万元。(四)加强安全防范,校园稳定和谐学校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安全理念,把安全稳定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考评指

10、标体系,层层签订安全稳定责任书。学校还完成了维护稳定、食品安全、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反邪教警示教育、社会实践等各项制度和方案的制定,并实行校领导全天带班、中层干部 24 小时值班、保卫处不间断治安巡逻等工作制度,确保校园安全。领导关心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困难职工中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建立了贫困生入学“绿色通道”,制定了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完善,校园安全、稳定、和谐,无不稳定事件发生。二、加强培养,专兼结合,师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注重青年教师引进近年来,学校抓住上划省管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全省高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了专任教师引进工作力度。2012 年编

11、内招聘青年教师 23 人,2013 年经省有关部门 计划批准,研究生已成功招录 4 人,计划招录的 14 名本科生中,面试已全部结束,正在走相关审批程序。青年教师引进为人才培养和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师资基础。(二)注重专任教师学历、职称的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引进培养使用人才暂行规定、报考研究生暂行规定、奖励业绩突出人员暂行规定、教学科研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教师深造学习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为教学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目前,学校具有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 73 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 26.4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 109 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 39.49%。(三)重视教师

12、实践能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学校注重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医疗卫生机构参加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服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明显增强。近年来,学校在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方面成效显著,以 2012 年为例,选送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进修 48 人次,已培养校级骨干教师 66 人,“双师素质”教师由 2008 年的 62 人增加到现在的 130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1%。并创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两个。(四)注重兼职教师的引进和管理近年来,学校加大引进外聘兼职教师的力度,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校企合作办学。从教学、实习医院中聘请了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作为

13、兼职教师,他们承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的比例逐渐提高。2011 年外聘兼职教师 29 人,2012 年增加到 36 人,2013 年增加到 141 人。学校制定了外聘、返聘兼职教师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学校重视兼职教师的培训,2012 年培训兼职教师 38 人次,2013 年拟培训兼职教师 60 人次。学校还建立兼职教师资源信息库,对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重视对兼职教师能力的筛选,努力提升兼职教师的职业水平和育人能力。三、明确目标,优化方案,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校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近年来,按照学校发展实际,结合专业特点和服务区域

14、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结构的立体化课程教学目标体系。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技术、药学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接近临床医师、护士、药剂师等职业技能考试需要,医学相关技术学科的培养目标更加符合技术岗位的要求。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贴近职业资格考试或专业岗位需求,把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当中,保证了教学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更好就业。(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学校围绕“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深入分析研究专科层次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

15、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整体素质为目的,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医学类、护理类部分课程和医学相关技术类的主干学科全部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情景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76 个标准化教室、16 个阶梯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注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引导式、情景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住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能力培养的训练点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学校还积极改进考试方法,部分专业课程实践考核比例占到 70%,形成了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

16、考试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考评模式,促进了学生应用性学习的主动性。护理、药学专业的毕业考试内容与国家资格考试的要求相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技能操作考核标准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标准接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目前,学校医学基础课程专任教师大多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实践性课程以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等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同时,学校注重教师的培训提高,每年分期分批外送教师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教师说课大赛、课件制作大赛和教学观摩活动,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师授课质量学生评价结果优秀占 20%,良好占 60%。学校重视教学成果的积累,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 5 门,省级优秀课 12 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 2 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 个。近年来,教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 437 篇,学校在省有关部门新立项的教科研项目逐年增加,新增省级成果是前5 年总和的五倍多。(三)科学选定和编制优秀教材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