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旅客运输价格与公交的比较104309127 徐海光摘要 通过上海轨道交通产品价格与公交产品价格的比较,结合上海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调研,来研究乘客的实际价格承受能力,为城市轨道交通价格调整提供建议关键词 地铁 公交 票价随着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轨道交通的客流量迅速增长,同时,各运营线路高峰断面超负荷运行现象也日趋严重其中短途客流比重高、中长途客流比重低的状况,反映轨道交通作为中长距离客运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为此,2005 年 9 月 16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轨道交通票价上调调价的理由是提高运营商的收入,降低成本压力,调节轨道交通客流量,改善乘客乘坐环境一 票价的制定1.1 制定票价的方法作为一种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轨道交通本身具有显著外部性的特点轨道交通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轨道交通与生俱来兼有社会的公益性和企业的赢利性两种内在特性因此,轨道交通的票价制定,一方面需要考虑吸引更多的人乘坐轨道交通,另一方面则需要保证相当比例的营运收入以支持轨道交通企业的发展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价格管制政策使运营企业无法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定价方法,只能选择以下几种定价方式:(1) 运输成本加平均利润(2) 低票价加政府补贴(3) 福利票价1.2 票价制定策略所谓策略是指在票价制定方法确定的情况下,运营企业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交通需求弹性,以及客运服务的水平、质量等因素具体采取的票价制定对策。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定价策略有以下几种1.2.1 供求关系运营企业的交通服务供给在一定时期内事相对稳定的当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平衡被打破,出现交通供给小于交通需求时,显然可采取一企业盈利为主的票价制定对策;反之,出现交通供给大于交通需求时,则宜采取吸引客流为主的票价制定对策1.2.1 交通需求弹性交通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交通需求变动对票价变动的适应程度在制定票价时,对不同弹性水平的交通需求应采取不同的票价制定策略一般对富有弹性的交通需求,可通过薄利多销的定价策略来吸引客流,增加总收入;对缺乏弹性的交通需求,则采取票价较高的定价策略1.2.3 客运服务水平和质量从乘客消费心理的角度分析,乘客在出行过程中对票价的承受程度,除与收入水平有关之外,还与包括到站、候车和车上时间在内的旅途总时间,以及安全、准点、舒适和方便等方面的满意感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运营企业的客运服务水平和质量较高,且乘客对客运服务价值的认同程度也较高的情况下,可采取票价较高的定价策略二 轨道交通票价与公交票价比较上海轨道交通计程票价为:起价(0~6 km)为 3 元, (6~16 km)为 4 元,16 km 以上每增加 10 km 加 1 元。
如图 1 所示为上海轨道交通运价率分布,由图可知轨道交通运价率是递远递减的轨 道 交 通 运 价 率00.10.20.30.40.50.60~ 6 6~ 16 16~ 26 26~ 36 36~ 46 46~ 56 >56运 价 率 (元 /人 ﹒ km)图 1上海公交计程票价为:中心城区单一票价线路 2 元;市郊普通车 1 元起步,0.5 元递增,按 0.12 元/公里计算,市郊空调车 2 元起步,1 元递增,按 0.24元/公里计算用公交卡的话,首次乘车没有优惠,两小时以内优惠换乘 1 元,没有学生乘车优惠制度,老年人 70 岁以上可以免费乘坐表 1 轨道交通价格与公交的比较轨道交通 公交车运价 3~9 元/人·次 2 元/人·次单位运价 0.136 元 0.15 元分析表 1,同时结合公交车与地铁票价制定策略,可估算出表 2表 2 轨道交通和公交车运距与价格关系距离(km) 公交车价格(元) 轨道交通价格(元)26 6 >5可见,地铁起步价高有利于短途乘客的分流,缓解地铁拥挤程度,提高运乘环境;对于长线乘客而言,其实际支出变化不大,有利于发挥轨道交通作为中长线运输工具的优势三 结语轨道交通的最低单位运价与公交车相近,但轨道交通的快捷、准时使得其更具有竞争性。
就中长途客运而言,轨道交通票价并不贵参考文献【1】 周春燕 诸大建 从上海轨道交通票价调查分析乘客价格承受能力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