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内刊发展史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46248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内刊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企业内刊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企业内刊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企业内刊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企业内刊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内刊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内刊发展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企业内刊发展史2011-10-18一位社会学家曾说,整部人类史其实就是一部媒体发展史,那么,企业内刊从一张张单页快报的内部通讯发展到现在成为既有一定专业性又颇具品位,并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的财经类杂志,也算是一支独特的声音了。过了咿呀学语阶段的企业内刊在不断地成长,或许需要质疑,需要炒作,需要扶持,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对企业内刊的过去、现状做一番真正冷静地审视和回顾。企业内刊的三个阶段企业内刊的出现与一批民营企业的诞生和成长是分不开的。始于 80 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给以往羞于言利的中国人带来了迅猛冲击, “下海” 一词的流行便可 见一斑。许多人放弃养尊处优的体制保障,开始了民营经济的“混沌”

2、的创业历程:四川的刘氏兄弟去农村养鹌鹑,开创了希望集团的事业;四通的段永基开始在北京中关村创业;沈阳的 7 个大学生东挪西凑筹集了 3 万元开办了“沈阳工业 技术开发公司” ,后来发展成为东宇集团企业的初创使一些企业内刊也有了雏形:四通人、 希望饲料(希望集团报的前身)、 沈阳市工业技术开发公司通讯(东宇经纬前身)不过那时它们实在称不上“刊” ,多是以 单页快报的形式出 现,印刷和内容编排都不是很讲究,倒有些像放大了“ 传单” 。尽管企业内刊的确切源头已无从考证,但这个阶段不能不提及四通人。1986 年,第一台四通打印机问世,四通开始建立了全国销售服务网。家业越来越大, 四通人应运而出。四通人

3、以它四通人讲四通事的风格使当时的很多企业萌生了创办内刊的念头。到了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压抑已久的民营企业释放出了巨大的热情,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企业发展速度确实是惊人的,许多企业每年几十倍几百倍的速度成长,信息的沟通显得愈发的重要。于是,一批企业巨人的诞生也造就出一批出色的企业刊物:万科周刊(现更名为万科)、 宝安风、 联想、 南方测绘、万通报、 海尔人、 三九周报但是到了 1997、1998 年,一些民营企业遇到了一次大地震,这次大地震的震源来自企业自身的发展速度,人才结构失衡,创新不利,资金的浪费同时,另外一些未受到重创的民营企业也不得不解决自身

4、向何处发展的问题:产权变局,股份制改造,民营上市,兼并控股企业内刊也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如刘氏兄弟分家后, 希望集团报就改名为新希望。如今,一些经得起市场摔打的企业日益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内刊也随同走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这也使后起的不少企业办的内刊有了很高的起点。可以说,企业内刊有今天成就有当时特定历史条件造就的巧合,也是中国绵久的文化传统中崇尚的著书立说、文以载道的精神使然。十几年的历程并不算长。企业内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并以其对企业管理的微观研究和企业风貌的整体反映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种新的媒体。当前内刊的四大现状一、地产企业内刊异军突起,文化界有了“企业新军

5、”。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企业的文化建设释放出了巨大的热情,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企业发展速度迅猛,不少企业每年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速度增长。因此,市场信息的沟通和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显得愈发的重要。于是,市场的发展也造就出一批出色的企业刊物,如在地产界久负盛名和影响力的万科(原名万科周刊)、 金地、华润置地、 SOHO 中国、 华远地产 、华新国际、 万通报、世联地产评论等等。在这个阶段,企业内刊和企业同速快步“增肥” 。很多内刊五六年内改版五六回,印刷质量不断地提高,开本不断地加大,发行范围也越来越广。在逐渐得到外界认可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内刊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

6、,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培育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报刊,造就了千余种企业报刊的宏大阵容。深圳企业报刊群体的互动性、思维的前瞻性、利用科技手段的先驱性,对全国企业报刊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文化的进步,企业内刊的创办和发展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企业自己创办的非赢利性“ 企业 内刊”12000 多种,总印刷量达 1000 万份左右。如果按每种每年的成本支出(含人工)40 万元(保守估计),那么中国内刊一年的经营成本在 48 亿元以上,其中房企内刊约占 20,每年总投入超过 10 亿元。全国内刊数量每年还在以 25左右的速度递增。企业内刊由于数量多,内容丰

7、富,时效性、针对性强,内刊受众范围不断扩大并呈现了多样性,即有市场信息类、综合类,也有专业的研究类,还有注重文艺类等等,内刊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被文化界称为“企业文化新军”,已 经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企业办报刊蔚然成风,构筑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应该说,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宣传方式上已趋于成熟。二、定位是企业内刊的软肋。企业内刊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构建和宣扬企业文化。事实也证明,发展企业就必然要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构建。张瑞敏把海尔的成功归为两个方面:内有文化,外有市场。企业文化的造就在海尔成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竞争力绝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其作

8、用也日益显得重要起来。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的作用日渐突出,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和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办刊过程中,我们也见到不少内刊在办刊上处于“游离” 状态 ,一些内刊实际上充当了企业老板或经营者的耳目和喉舌。内刊怎么办?北京万科地产副总经理、 生活在万科总编周昆说,在万科,内刊有几个“不 ”:不以老板为最大的 读者,内刊要有独立的人格和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内刊一定是要有自己的资金来源;内刊应该是做刊物的人、客户、各合作单位等各方面的声音和精神的总承,并且很本色地反映出来,不应该有绝对的所谓的领导喉舌的作用。他认为,内刊是服务更多的界面,不要认定读者是某一种人,内刊的读者应

9、该是无穷的,所以不要假定读者群,但一定要把刊物做得足够好;其次是办一份兼容的读物。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则认为,企业内刊要么对内或对外,或对内对外各发一种,既对内又对外的内刊肯定是行不通的。有关专家指出,办刊物是要办给别人看还是自己看(事实上很多是给别人看)。当刊物办给别人看,这个“别人” 当然包括企业老总,让老总说好是很重要。但是,刊物不能仅仅为使老总满意而办。聪明的老总当然懂得,一个内刊如果只宣传本企业甚至只宣传老总本人,这刊物在企业内外都不会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办内刊同样需要视野开阔,观念创新,内容丰富生动而具有可读性,这才能在企业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企业及老总本人也随之得到有效的宣传。三

10、、成为企业“边缘人”,内刊人渴望重视和理解。现在大凡做得好的企业,都办有企业内刊,一时间,这种被市场称为“企业 文化新军” 的内刊现 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这种现象相比,内刊人则颇有些微词。据了解,在很多企业,从事内刊采编工作的员工都不被看做与管理、销售、开发人员一样的“一线” 员工,而被看做是后勤服 务的辅助人员,用内刊人自己的话讲是“企 业边缘人” 。这“边缘”心态不仅体现在公司领导与员工心里,而且在报刊管理架构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不少企业的内刊人是依附于企业行政后勤部门,从业人员也非专职,仅有少数大企业才建立独立的编辑部门,才有专职的采编人员。由于“边缘 ”处境,不少内刊人

11、的工 资、福利待遇明 显偏低,在晋级加薪上也明显比其他人员慢。企业内刊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在企业领导层的思想主旨下产生的。内刊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也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影响到内刊在发挥其功能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事实证明,企业内刊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内刊人几乎是倾注了所有的感情,投入了全部的身心,始终站在企业的最前沿,客观评价、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做到传企业之声,担社会之责,成功塑造了企业形象,办出了一份思想性和可读性较强的内刊。但是,不少内刊人正处于“无奈” 状态,一 边是想为企业实实在在做些什么,却总是游离在企业之外,成为“企业边缘人” ;一边

12、想证明自己在企业中存在的价值,却总是际遇不佳。一些内刊人在同笔者交流时表示,他们不愿总处在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境地,更不愿自怨自弃,而是希望得到企业及企业领导层更多的理解和重视。四、平衡点不易把握。曾有人把企业内刊比喻成是老板在一个叫文化的后花园里包养的二奶,环肥燕瘦均取决于主人的口味而非环燕本人。其实,这正可以看出企业内刊的禀性:企业内刊是附属物。也就是说它是企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企业老板文化品味的风向标,是老板才、情、识的综合体现,老板和内刊深深地叠印在一起,老板的个人意志和个人魅力业已成为内刊的一道风景。所以企业内刊无法摆脱企业发展跌宕起伏的影响:在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思考问题较为务实,内刊

13、内容的编排上反思的调子居多,文章多以细微之处见精神,而当企业发展到了要“比拼内力 ”的 时候,不难发现内刊文章中有 观点有新意的少了,框框多了,堆砌的多了,缺乏了直接和敏锐, “再没有一张白纸时期的兴奋和激动”,可说话 口气却越来越大,越来越空,尽管印刷装帧依然精美。企业使内刊人身处企业敏感地带,企业要使之成为企业内部思索与探索极为积极和活跃群体,其良苦用心就是不想让企业内刊仅仅是“ 安分守己” 地做一种 简单意义上的喉舌作用。企业是希望从一派鼓舞士气之词以外,获得关于企业生产、经营与研发的前卫性的见解,以及对存在的弊端做出揭露与批评。但内刊人则颇有些处于一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 的尴尬境地

14、:企业内刊是在企业领导层的思想主旨与内刊人实际操作这两种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内刊人在挖掘刊物思想深度,表达出编辑部独特声音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两难抉择的境地,即应该报道,却又不能报道某些言论将牵连到企业中的各种利益群体而与之产生抵触。于是越是想寻求突破,越是强调创新的内刊人,反倒越觉得这种良好的愿望成了一种美丽的羁绊,畏首畏脚的有些踌躇不前了。所以,把企业内刊比做二奶,虽尖酸些,却也不无道理。关键是怎样调整这种状况,使企业内刊在现今和今后承载起更大的督查作用和责任,怎样在放言与惟命是从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使自己并不困惑地与企业达到思想统一与步调一致,是企业内刊内容上的出路所在,也是

15、内刊人寻求更高突破所应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内刊编辑不得不知道的十个印刷问题2011-09-08 来源: 内刊汇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在持续“增肥” 。一份份精美的内刊,饱含着一批批企业内刊人的辛劳与汗水。可以说,作为内刊编辑,首先他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是不容置疑的,文字的推敲,标题的制作,图片的选择等等可谓家常便饭。然而要做出一份让读者满意领导中肯的刊物,光拥有独到的见解和非凡的编辑能力定是不够的。比如如何让一张照片看起来更鲜亮,如何保证成品时间,如何提升报纸的质感这就涉及到印刷问题了。一般来说,刊物的形成主分三个步骤:选材,制作,印刷。对于前两个步骤大部分的编辑应该是了如指掌,而面对印刷

16、却不得不傻眼了。这也是内刊编辑最容易被忽悠的地方。下面我们将简单地介绍十个和印刷有关的问题,了解它们有助于编辑把握整个刊物的产生过程。一、什么样的文件可以印刷目前来说,我国主流的排版软件是方正飞腾、Pagermaker 和 Indesign。由于和印刷厂的格式不能有效对接,所以如果直接用 word 排版,会给后期的印刷造成图片跑位等重大问题。另外类似的 pdf 文件,图片经过压缩,分辨率达不到基本的印刷要求,也是无法印刷的。我们需要的是制作文件,也就是排版文件。二、图片质量是决定印刷效果的关键当我们拿起一份报纸的时候,最先吸引自己的往往是那些个性美观的图片。虽然图片只是作为内容的修饰,起到衬托作用,它的质量好坏和与文章的切合程度却足以影响我们对整篇文章甚至整张报纸的印象。所以内刊编辑在选择图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图片分辨率一定要达到 300dpi。可能有人会问,我怎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