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部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446101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部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明代传奇1、传奇:一种文体。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杂剧,明嘉靖以后: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明传奇,是在明代成熟起来的一种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新的长篇戏曲。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曲的总称。2、 “三大传奇”:嘉靖、隆庆剧坛出现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 (也称吴越春秋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的本子)王世贞鸣凤记 3、吴:明代戏曲流派,也叫格律派。代表人物是沈璟。因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沈璟的曲论要点有:一是推崇语言“本色”,二是格律至上,以音律为品评戏曲价值的唯一

2、标准。他的主张在当时曾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形成势力和影响都很大的吴,其重要作家有吕天成、冯梦龙等。其作品多宣扬传统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语言本色。他们对戏曲创作规律的研究与宣传,对普及和推动戏曲创作,对于促进戏曲创作于演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对格律的过分强调与宣扬也受到了有识之士的批评。4、临川派:明代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戏曲流派,因汤显祖是临川人,戏曲史上往往将宗汤、学汤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成为“临川派”,又因汤显祖祖居玉茗堂,所以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优美文采。临川派以汤显祖的创作成就最大,此

3、外还有吴炳、孟称舜等人。5、 “沈汤之争”: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所产生的分歧与争议。汤显祖注重作品的曲意,认为为了充分表达“意”“趣”“神”“色”,为了内容的需要可以突破格律的束缚;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只要作曲合乎曲律,内容倒在其次。两人的分歧,关键在于着眼点不同,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璟则致力于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因此,他们的分歧没有好坏、正误之分。相反,正是二者的补充、融合,推动了传奇艺术的发展。6、沈汤之争的认识:(1) “律”与“意”关系。沈“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汤“推崇意趣”,不惜“因意害律”。在声律方面,汤显祖主张

4、以内容、风格和精神为主,音节应“自然”;沈璟则主张“按照刻板的曲律”来写戏曲唱词。 (2)在语言方面,汤显祖的作品“富于文采”;沈璟则主张语言本色(3)在对待“封建道德”的态度上,沈璟是“宣扬”;汤显祖是“叛逆”。 (4)沈、汤合之则美“三言” “二拍”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1、 “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小说四种 京本通俗小说 2、 “拟话本”:即指文人模拟话本形式而创作的专供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其名称最早见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本用以称宋元间受话本影响而产生的作品,如大宋宣和遗事等,今则多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写的白话短篇,即鲁迅所指的“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如冯梦龙三言

5、中的一部分和凌濛初的二拍等。“三言” :原称古今小说分三集刻印,后临时改名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共一百二十个话本小说作品,堪称宋元“小说”话本的艺术宝库。 3、冯梦龙:字犹龙,别号龙子犹,因居室名墨酣斋,所以又常以墨酣子、墨酣斋主人署名其作。4、凌濛初:自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人。杂剧 9 种,有虬髯翁 、 颠倒姻缘 、 北红拂5、 “三言”、 “二拍”的思想内容:(一)爱情小说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小说中反映了明中后期惊世骇俗的市民爱情观。冯梦龙不仅鲜明地提出了“主情”的文学见解,公然宣称:“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情史叙 ) ,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6、(序山歌 ) ,而且通过编纂“三言”,鲜明肯定婚恋自主,热情张扬女性意识,自觉地向封建婚姻中门第观念、贞节观念、男尊女卑等传统思想挑战。1、肯定以“情”抗“礼”,张扬执着真爱。2、冲破贞节观念,主张男女平等 3、抨击负心薄幸,维护女性尊严(二)商贾小说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小说展现了商人生活的生动画卷。 (三)社会小说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1.抨击权奸误国、官场腐败、社会黑暗 2.批判科举黑暗6、 “三言”、 “二拍”的艺术特色 : (一)出色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将平凡故事写得曲折工巧。首先,为使拟话本比以往的话本更为波谲云诡、曲折多变, “三言”“二拍”常常采用巧和误会的手法,把情节弄得迷离恍惚

7、,波澜起伏。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其次, “三言”“二拍”善将悲喜剧的情节交互穿插,使作品更加曲折奇巧,趣味儿横生。 (二)卓越的人物塑造艺术首先,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特征。其次,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再次,抓住人物的主导性格反复的加以渲染,使之清晰完整、突出鲜明,也是“三言”、“二拍”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最后,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三)体式和语言的变化结尾不再说“话本说彻,权且散场”之类的套话。语言上更加注意消除文言奥语、陈词滥调,而代之以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的口语、通俗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杜十娘的悲剧内蕴:揭示

8、悲剧原因,李甲的负心,孙富的破坏,男尊女卑的地位,门第观念。背后是传统的封建礼教观念。金钱主宰的社会时代。悲剧意义,赞美了杜十娘对人生理想大胆的追求,对时代大胆的抗争。批判以金钱为主宰的社会时代,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小说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即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逼死了杜十娘。李甲怕、十娘担心、孙富利用他挑拨离间,这都说明小说的主题是把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及世俗社会金钱和门第观念。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思想内容:作品通过对杜十娘追求爱情幸福的愿望和行为的叙写,以及她最终含冤自杀的悲剧,赞扬了杜十娘追求自尊的刚烈不屈品格,从而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市民妇女爱情幸福和美满婚姻的愿望与封建制度下的妇

9、女,尤其是所谓失节妇女低下地位的冲突,控诉了封建贞节观念对妇女的残害,表现出作者可贵的女权意识。明代文言小说一、瞿佑的剪灯新话是明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标志明代传奇小说的崛起。社会政治小说和爱情婚姻小说两类1、社会政治小说,大多借用历史题材,以神鬼寓言的形式,记录了乱世文人的心态,抒写了文人的牢骚不平,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暗昧与道德沦丧也多所抨击,如华亭逢故人记2、爱情婚姻小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民主倾向,流露出一定的市民气息,同时也描写了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如翠翠传 、 联芳楼记等。二、传奇小说明代中后期又出现了“中篇传奇小说”,这类作品大都用浅近的文言写成,篇幅一般一两万字,诗词连篇,

10、因而又称“诗文小说”内容大都写男女情爱,较为著名的有钟情丽集 、 辽阳海神传 、 刘生觅莲记等。三、笔记小说明代各类笔记小说繁富,从题材上看,有志怪类和志人类,前者如祝允明的志怪录 、陆粲的庚巳编等,后者如陆容的菽园杂记 、何良俊的语林 、冯梦龙的古今概谈等。明代戏剧:1、两大系统:(1)明杂剧,元杂剧发展而来明传奇(2)明传奇,宋元南戏发展而来2、宫廷派杂剧:明初以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燉为核心的,在其左右及影响下形成的杂剧创作群体。以杂剧表现歌舞升平及自己沉醉于吟风弄月的政治意图展示,分为道德剧、神仙剧、喜剧。3、朱权:1、 太和正音谱是我国第一部戏曲理论专著,对古代戏曲的体制、流派、制曲方法

11、、戏曲声乐理论、北杂剧曲谱,都有相当研究。2、作品: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4、朱有燉:号诚斋。 诚斋传奇杨讷:字景贤。 西游记贾仲明:萧淑女情寄菩萨蛮5、王九思与康海杂剧:王九思, 杜甫游春2中山狼 。康海杂剧中山狼6、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7、 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四本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 雌木兰替父从军 女状元辞凰得凤一方面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感慨;一方面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借剧本作中夜长啸。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8、 南词叙录:一般认为是明代杂剧代表作家徐渭所作,

12、这也是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 ,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明代诗文1、吴中四杰:明初活跃于诗坛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均是吴中人,以文才名世,比拟“初唐四杰”故称“吴中四杰” 。四人由元入明,经历元末动乱和高压政策,作品多表现时代创伤、个人遭遇以及特殊环境下犹豫彷徨的心态,基调凝重悲怆。2、高启:字季迪,号青丘子, 青丘子3、杨基:字孟载,号眉庵, 眉庵集4、袁凯:字景文,号海叟, 海叟集 ,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5、宋濂:字景濂,号潜溪, 宋学士文集 “以道为文” ,文道一元论。6、刘基:字伯温, 诚意伯集7、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代表作家是杨士奇

13、、杨荣、杨溥,因其均为台阁诗人故名台阁体。台阁指尚书台和内阁,台阁体内容贫乏,多应制、题赠、应酬、承平之作,雍容典雅,平正典丽,因陈陈相因对诗文创作有消极影响。7、茶陵派:明成化、弘治年间的诗歌流派,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茶陵派。此时社会弊端显露,台阁体粉饰之风不得不变,茶陵派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强调声律、法度,以洗涤台阁单缓冗沓之风,振兴文坛。9、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怀麓堂集10、 何 景 明 : 字 仲 默 , 号 大 复 , 大 复 集 。11、前七子:明弘治、嘉靖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强调“文必秦汉,

14、诗必盛唐” ,重模拟。12、 李 梦 阳 : 字 献 吉 , 号 空 同 子 , 空 同 子集 13、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继承前七子复古张,相互标榜,影响很大以致模拟成风,影响不好。李 攀 龙 , 字 于 鳞 , 自 号 沧 溟 , 人 称 沧 溟 先 生 。王 世 贞 , 字 元 美 , 号 凤 洲 , 亦 称 弇 州 山 人 。14、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的文学复古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主张学习唐宋文章,但要有自己的面目。反对师法秦汉,因拟唐故称唐宋派。15、 归 有 光 : 字 熙 甫 , 自 号

15、 “震 川 ”, 学 者 称他 为 “震 川 先 生 ”。 又 因 为 他 老 家 在 昆 山 项 脊泾 , 故 也 自 称 “项 脊 生 ”。16、 “童心说”:明代李贽的文学观点。 “童心”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不受道学影响的本然私心。李贽将童心是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标准,认为保持童心就要与道学切断联系,把文学是为反传统,宣扬个体精神的工具,反对复古思维,肯定文学进化,打破传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给戏剧以很高评价,成为晚明文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成果。17、李 贽 : 原 姓 林 , 名 载 贽 , 后 改 姓 李 , 名贽 , 号 卓 吾 , 又 号 宏 甫 、 温 陵 居

16、士 等 焚 书 、 续 焚 书 、 藏 书 、 续 藏 书 、 李 温 陵集 18、公安派:(公安三袁)明后期,以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为代表,三人为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们反对模拟,书写性灵,企图突破儒家的影响,颇有影响力。部分作品抨击时政,对道学不满,多数抒写个人兴趣。19、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公安派理论主张,性灵出自李贽“童心说”保持纯洁的童心,肯定个人生活欲望,具有个性诗文具有强有力的人格;艺术角度上,诗歌真实再现作者个性化思想,反对认为约束,摆脱道闻见识,肯定人欲,表现个人情感;评价标准上,将个性解放放在诗完美之上,不托“理”不托“闻见知识” ,表达真情实感,个性创造。反对拟古,抄袭古人。20、袁 宏 道 : 字 中 郎 , 又 字 无 学 , 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