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复习整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44885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测图复习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字测图复习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字测图复习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字测图复习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字测图复习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测图复习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测图复习整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1、 地形测图方法的变迁经历了哪两个阶段?(1)白纸测图工具:光学测量仪器及钢尺,通过测定距离、角度、高差等,由人工绘制图纸。实质:图解法测图,缺点:测图方法工序多、劳动强度大、速度慢、不便更新。而且必须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2)数字测图 工具:全站仪单机操作 测量机器人 RTK GPS实质:全解析机助测图,根本性的技术变革。优点:测图精度高,便于长期保存,便于更新,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而且不必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信息化测绘(前沿、热点)2、 数字测图技术发展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初期:过程:主要用全站仪在人工操作采集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地理位置数据,人工绘制

2、草图,室内将野外采集的地物、地貌特征点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利用绘制软件根据草图采用人机交互方式绘制数字地形图,经编辑修改后完成地形图,并屏幕显示或绘图仪输出。技术进步:数据采集精度和效率的提高,成图完全实现数字化。应用:目前已普及。后期:过程:由被称为测量机器人的全站仪自动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可实时传输,在掌上电脑或全站仪上利用数字成图软件自动成图。应用:技术上完全成熟,但因仪器、软件价格昂贵,普及尚需时日。发展:RTK GPS 大比例尺全野外数据采集式测图,数据采集由 RTK GPS 代替全站仪,成图方式与全站仪数据采集时相同。4、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当前数字测图的主要技术有哪些?(1 )

3、全野外数据采集式测图技术:经纬仪全野外数据采集式测图法、全站仪全野外数据采集式测图法、RTK GPS 全野外数据采集式测图法(2 )数字摄影测量成图技术:数字航空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3 )遥感测图技术:遥感测图、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简称 In SAR)技术:3、 数字测图的定义(广义) 。1、地面数字测图:利用电子全站仪或其它测量仪器在野外进行数字化地形数据采集,在成图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获得数字地形图。2、地图数字化:利用手扶跟踪或扫描数字化仪对已有纸质地形图进行数字化,转换成计算机能存储、处理的数字地形图。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即将摄影所获得的航摄、遥感像片等影像进行数

4、字化得数字化影像,由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从而提供数字地形图或专题图、数字地面模型等各种数字化产品。第四章5.电磁波测距概述: 基本原理:通过测定电磁波在待测距离两端点间往返一次的传播时间,利用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 c,计算两点间的距离。DCt216.光电测距一测回概念: 一测回含义:照准目标一次,读数若干次为距离测量的一测回,其中读数次数因距离测量精度要求不同而不同,一般取照准目标 1 次,读数 24 次。 ; 一测回内的读数次数,一段距离单向测量的测回数等均可根据有关测量技术标准规定确定。 一测回内读数次数确定:1.根据仪器读数出现离散程度和大气透明度适当增减。2.根据不同精度要求和测量

5、规范规定确定测回数。3.往、返测回数各占总测回数的一半,精度要求不高时,只作单向观测。7.测距仪的精度表达式: DBAmDA 为固定误差,以 mm 为单位;B 为比例误差系数,以 mm/km 为单位;D 为被测距离,以 km 为单位。8. 加常数:测距仪距离起算中心与仪器安置中心不一致,以及反射镜等效反射面与反射镜安置中心不一致,使仪器测得距离与所要测定实际距离不相等,其差数称为测距仪的加常数,与所测距离长短无关。乘常数改正:测距仪使用过程中,实际的调制光频率与设计的标准频率之间有偏差时,将会影响测距成果的精度,其影响与距离的长度成正比。乘常数:当频率偏离其标准值而引起的一个计算改正数的乘系数

6、,也称为比例因子。9. 距离测量步骤:(1)仪器安置:在测站点安置经纬仪,方法同角度测量,但应比测角时仪器安置高度略低(2)测前准备:打开电源进行仪器功能及电源状态测试;设置单位制式,预置常数,包括:仪器加常数、气象改正数等(3)照准反射棱镜,调节经纬仪的水平和竖直微动螺旋使回光信号最大(4)根据测量精度要求测量距离若干测回,同时观测垂直角,量仪器高,镜高并记录有关气象数据,供成果整理之用10. 全站仪(total station)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于一体。基本功能: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和倾斜距离三种基本数据计算:坐标、方位角、高差、高程(微处理器)

7、高级功能:偏心测量、悬高测量、对边测量、面积计算等。全站仪具有的测量程序功能:水平距离、高差测量换算;曲线、直线放样参数计算;自由设站并进行所测点位的坐标及高程计算;后方交会测量;偏心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面积测量;断面测量;导线测量;罐体容积测量用途:用于导线测量,交会定点,地形测量,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及天文方位角测量等特殊用途。控制测量:测角精度高,测程长而测距相对精度高。地形测量:定点速度快,记录容量大,数据存储传输便捷。工程测量:轴系关系精确,测程短而测距绝对精度高,可用反射片,弯管目镜,天顶测高。11.对边测量原理:测站点 A 安置仪器,对边两端点安置棱镜;测量各反射镜距离 S

8、1、S2、水平角 、高差hA1、hA2 可求得 P1、P2 两点间距离和高差:121 2cosAhSSC12. 悬高测量架空电线和管道等因远离地面无法设置反射棱镜,采用悬高测量,能测量其高度。安置好全站仪先照准目标;再纵转望远镜照准目标下方地面,在其视线上标定棱镜设置点并安置棱镜,输入棱镜高;照准棱镜测量倾斜矩离 S;纵转望远镜照准目标,全站仪显示即地面至目标高度。目标高度计算: )cot(sin121221 zzShH13. 全站仪野外数字测图全野外数据采集通用步骤:测站点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设置测量参数:仪器(棱镜)常数、气象改正参数;角度测量方式(R 顺时针方式、L 逆时针方式)

9、;距离测量方式(IR 棱镜方式、RL 免棱镜方式,精测模式、粗测模式、快速测量模式和跟踪测量模式) ;启用三轴或双轴补偿功能。建立项目文件名:在全站仪测量程序功能中建立项目文件名,存储野外采集数据。设站:包括输入(调用)测站点名、测站点坐标和高程、仪器高等。需在在已建立项目文件名录下。定向:照准后视点棱镜,依照提示,输入(调用)后视点坐标(或坐标方位角) ,完成定向。并照准前视点棱镜检核。观测:照准碎部点棱镜按测量键,测得三坐标后,输入碎部点号,棱镜高,编码。按记录键存储。重复上步测完全站,迁至下测站重新设站、定向、观测。第八章1 名词解释地物:地球表面的固定物体,如居民地、建筑物、道路、河流

10、、森林等称为地物。地貌: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深谷、陡坎、悬崖峭壁、雨裂冲沟等称为地貌。地形: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 地形图:是指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和表示方法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形投影图。地形测图:用规定的符号、按一定比例尺把地貌和地物精确地测绘到图纸上的过程。2.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平面图:将地面的点位和图形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相似地将图形按一定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仅表示地物。2、地形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线表示的一种普通地图。3、地图:在大区域内或整个地球范围内测图时,必须

11、将地面各点投影到地球椭球体面上,然后用特殊的投影方法展绘到图纸上。平面图垂直投影 地物 各处比例尺相同地形图垂直投影 地物、地貌 各处比例尺相同地图 特殊投影 地物、地貌 各处比例尺不同3 地形图符号三类地形图符号:地物符号:用来表示地物的类别、形状、大小及其位置。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地貌符号:等高线法,用它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确定地面点的高程,绘注相应符号表示峭壁、冲沟、梯田等特殊地形。 注记符号:包括地名注记和说明注记。说明注记包括文字和数字注记,用以补充说明对象质量、数量等属性。4 测图控制技术方案主要考虑哪些内容? 一、平面坐标系统选择二、高程系统的选择三、平面控

12、制的加密方案四、图根点的必要密度五、高程控制点的加密5极坐标法:是数字测图控制点坐标计算基础坐标正算:已知两点间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及其中一点的直角坐标,求另一点的直角坐标1)安置全站仪或经纬仪于测站点 A2)后视已知点 B 定向3)观测测站点 A 至碎部点 P 的方向、天顶距和斜距4)计算碎部点平面坐标、高程:APAPPDyxsinco N)cos-M(10Klcos D应用:经纬仪测图法碎部测量: 量取仪器高,观测水平角、竖直角、上中下三丝;计算平距、高程;利用极角(水平角)和极径(平距)作图全站三维坐标数据采集 :直接进行三维坐标采集(内置软件已完成计算);将坐标数据导入成图软件自动成

13、图6. 地形图测绘方法1、大平板仪测绘地形图2、经纬仪与小平板仪联合测绘地形图3、经纬仪与半圆仪联合测绘地形图(经纬仪测图方法)7、经纬仪与半圆仪联合测绘地形图(经纬仪测图方法)用小平板仪的平板作测图的工作台。准备几支测针,测针的针尖要刚好能通过半圆仪的针孔,针尖太小将影响测绘精度。半圆仪的最小分划值一般是 20。工作程序如下:、安置、定向: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 A 上,量取仪器高,瞄准后视点 B,将水平度盘配至零度零分附近定向,再瞄准另一已知点 C 进行检核;、安置图板:在测站点 A 附近适当位置安置图板,用测针将半圆仪中心圆孔固定在图板上 a 点;、观测:用经纬仪照准碎部点 P 标尺,读取

14、碎部点方向与起始方向间水平角(碎部点方向角) 、视距、垂直角;、计算:计算测站点至碎部点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绘图:按碎部点方向角放置分度规,在分度规直径刻划线上依照比例尺量取测站点至碎部点水平距离图上长度,即定出 P 点在图上位置;并在点旁注记碎部点高程。经纬仪测图方法实质:1.平板的定位与定向:地面控制点 AB,依比例画出点 ab。定位 使 Aa 在一铅垂线上定向 使图上 ab 平行地面 AB2.按极坐标法图上定点:瞄准目标,画出方向线;测量距离 A1,按比例缩为 a1,按方向线及图上距离,画出目标点 1。3.按相似图形作图:对照实地地物,将所测一系列目标点连线成图。总结:经纬仪测图方

15、法一个测站上的工作1. 安置仪器(在测站点上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2. 定向、检核(后视定向,前视检核)3. 立尺(按照跑尺路线在碎部点上立尺)4. 观测每个方向读五个读数: 水平盘读数 读至分竖盘读数 L 读至分下丝读数 a 读至毫米上丝读数 b 读至毫米中丝读数 v 读至厘米5. 记录(填入手簿)6. 计算(平距计算、三角高程计算)7. 展绘碎部点(拨一个角度、量一段距离) vilhbatncos)(1028、等高线1.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即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原理:用一系列间距相等的水平截面去截某一高地,其截口边线投影到同一个水平面上,且按比例缩小描绘到图纸上,即等高

16、线图。一组高度不同的空间平面曲线,地形图上表示的仅是它们在投影面上的投影。2.等高距及示坡线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等高距愈小等高线愈密,地貌显示愈详细;等高距愈大等高线愈稀,地貌显示愈粗略。等高距的选择取决于地形高低起伏程度、测图比例尺大小和使用地形图的目的。等高线平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间距。等高线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陡缓有着直接的关系。3.等高线的分类(1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规定等高距(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用细实线描绘。(2 )计曲线:加粗等高线,将基本等高线从 0 米起算每隔三条或四条加粗描绘,适当位置上要断开,注记其高程。(3 )间曲线:半距等高线,加绘等高距为 1/2 基本等高距的等高线。用长虚线表示。(4 )助曲线:在间曲线基础上再加绘等高距为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