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简答论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439795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简答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学简答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学简答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学简答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学简答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简答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简答论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答1.简述区域的含义首先,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空间范围。第二,区域必须包括于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有时可能相等),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代理中央政府行使控制权(如次一级行政区和特殊地区)。第三,区域在经济上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地区。第四,任一区域在全国或更高一级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2.空间结构理论的内容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及其组合类型的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程度的学说。任何一个区域或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的空间结构。完善、协调、与区域自然基础相适应的空间结构对区

2、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重要意义3.地域生产综合体的主要内容1)其内部各部门企业应相互制约地结合在一起2)其内部各部门企业的这种结合应能带来最大的国民经济效果3)其内部各部门企业的结合应建立在对区内自然、经济条件最合理的利用的基础上4)应在现有自然资源和对其利用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5)应强调从国民经济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别部门企业的利益出发) ,合理地利用运输条件和经济地理位置4.简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战略内涵1)区域协调发展是共同发展2)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种“帕累托改进”3)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5.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1)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具有经济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2)地区优势和国民

3、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3)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通过区域交通通讯网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成区域整体。经济中心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决定了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吸引力的强弱。4)经济区的界限与行政区域一致。统计数字可获得性。同级经济区地理范围上不重叠。5)适当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 5.佩鲁:经济空间中心增长极经济空间由若干中心(或极点、焦点)所组成,各种向心力或离心力则分别指向或背离这些中心。每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拥有一定的场,它们与其他中心的场互相交汇。这些空间中心称作增长极。6布德维尔:地理空间中

4、心增长极理论布德维尔从理论上将增长极概念的经济空间推广到地理空间,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包括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或地域结构关系。因此,增长极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经济意义上特指推进型主导产业部门;二是在地理意义上特指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7 “倒 U 理论”的主要内容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区域间增长差异呈“倒 U”型变化。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总体经济增长,区域差异逐渐扩大,然后区域差异保持稳定,但是经济进入成熟增长阶段后,区域差异将随着总体经济增长而逐渐下降。 8.梯度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1).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2).高梯度地区通过不

5、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3). 政府应积极培育创新中心 (4). 加强科技投资(5)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6). 吸引人才 (7). 扩大对外开放9.增长理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极化效应是指增长点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2)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极点生产要素向外围的转移。 (3)创新效应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制度;同时还可以吸收周边的创新因素和灵感。 10.增长极形成的条件(1).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2).具有规模经济效益(3).适当的环境 (4).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人口(5).具有可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且这些资源的供给弹性小,具有不可移动

6、性。(6).收入水平相对高于周边,具有一定储蓄率。(7).具有现代化交通、通讯网络系统建设的潜力11 网络理论开发模式 个现代化的经济区域,其空间结构必须同时具备三大要素: (1)“节点” ,即各级城镇; (2)“域面” ,即节点的吸引范围; (3)“网络” ,由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网、通信网等组成。12、点轴开发理论1.确定生产、位置、资源好的重要干线作为重点开发轴;2.在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及其发展方向;3.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上的等级体系。13、点轴开发理论的优点1.发挥各级中心城市作用,带动城市发展;2.保证工业开发所必须的基础设施;3.防

7、止工业过分集中或分散。14、点轴开发理论的局限性1.比较局限于开发程度很低、尚未奠定布局骨架的国家与地区;2.对一级轴线的选择一级二、三级轴线的划分,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原则;3.构成现代空间结构必须具备三要素,即节点(各级各类城镇) 、域面(节点吸引范围)和网络。15、梯度开发理论与反梯度开发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要点1.理论基础客观上存在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区域梯度差异。客观上存在产业与技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和转移的趋势。理论要点(1)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产业专业化部门所处的阶段。(2)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

8、理与组织方法等大多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转移。(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城镇体系逐步拓展实现的。16、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1.意义(1)可以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2)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有利于地区问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3)可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2.原则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分工合作 协调发展17.城镇的功能?(1)城镇的共有功能(2)中心地城镇的功能(3

9、)专业城镇的功能(4)增长中心的功能18区际贸易的概念和特点?(1)区际贸易的概念区际贸易是指跨越区境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2)区际贸易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区际贸易量大于区域对外贸易量区际贸易比国际贸易更为自由区域贸易基本上不存在收支平衡问题19区际贸易的影响因素?(1)要素供给:数量、质量和价格 (2)外部需求 (3)区位条件 (4)地理位置 (5)对外交通通达性 (6)空间距离和成本 (7)交易成本 (8)经济体制和政策20区际贸易产生的条件?(1)某些商品在某一地区生产比在别的地区生产便宜(2)规模经济的存在(3)地区间商品转运费用低于生产成本的差别(4)需求偏好的差异21我国区域经济一

10、体化的概念、原则、内容、层次、形式?(1)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称为区际经济联合协作,是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理论,按照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独特经济优势,组建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经济组织的行为和形成的经济组织(2)原则自愿互利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 扬长补短原则(3)内容物资合作 技术合作 人才合作 资金合作 信息合作 生产合作(4)层次企业间合作 区域之间合作(5)形式多区域合作经营 多区域股份化合作 异地办独资企业 区域间“三来一补” BOT 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 )论述一、 点轴开发理论的要点及局限性1 点轴开发理论1)确定生产、位置、资源好的重要干线作为重点开发轴;

11、2)在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及其发展方向;3)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上的等级体系。2、点轴开发理论的优点1)发挥各级中心城市作用,带动城市发展;2)保证工业开发所必须的基础设施;3)防止工业过分集中或分散。3、点轴开发理论的局限性1)比较局限于开发程度很低、尚未奠定布局骨架的国家与地区;2)对一级轴线的选择一级二、三级轴线的划分,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原则;3)构成现代空间结构必须具备三要素,即节点(各级各类城镇) 、域面(节点吸引范围)和网络。二、试述“倒 U 型”变动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首先,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由于运输落后,劳动迁移成本很高。因此,不发达区域的劳动迁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迁

12、移的往往只是具有一定技能、企业家精神及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力。 随着经济发展,运输进步,迁移费用降低,劳动迁移的选择性逐步消失,隐藏性失业劳动力有能力迁出。 与此同时,发达区域劳动力市场逐渐饱和,熟练劳动力亦开始回流到不发达区域。 其次,发展的初级阶段,发达区域有外部聚集经济效益而不发达区域资金市场不健全,缺乏企业家精神等,资金从不发达区域流向发达区域。 但随着经济发展,全国统一的资金市场逐步建立,从而导致发达区域投资利益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故资金将流回不发达区域。 第三,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发展目标在于追求全国经济的最大限度的增长,故国家投资将集中于条件优越的发达区域,贸易、关税等政策也将偏向

13、于发达区域的产业;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目标转向福利目标,国家投资转向不发达区域,政策制定也将偏向不发达区域的产业。 第四,初级阶段由于区域之间链锁效应缺乏,导致发达区域的技术进步、社会变革、收入乘数等的波及效果传播很难,故无法带动不发达区域增长。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区际链锁效应增强,发达区域的波及效果有足够力量带动不发达区域增长。三、根据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和跨国公司区位论,论述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来看,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运费、劳动费和集聚因素。对于运费,韦伯更侧重考虑原料和制成品的重量。韦伯以后的经济学家对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进行了完善,增补了一些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

14、有:(1)产品与原料相比的可运输性,如果产品比原料易于运输,企业应放在原料地,否则,放在市场区;(2)原料和市场的分布状况,如果原料地分散,市场区集中,企业应放在市场区,否则,放在原料地;(3)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如果生产厂家需要与消费者保持密切接触,企业应放在市场区;(4)运费率,影响运费不仅是重量,还有运费率,因为制成品的运费率总是高于原料的运费率;(5)交通条件,道路网的分布情况,也会影响企业的分布从克里斯泰勒和廖什的中心地理论来看,影响工业区位的还有中心地等级。中心地的等级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种类的工业布局;中心地等级越低,吸引的工业越少。从跨国公司区位选择来看,影响工业区位的有产品的生命

15、周期、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区域基础。四、梯度开发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开发理论的理论基础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梯度理论主要观点有两个:客观上存在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区域梯度差异。客观上存在产业与技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和转移的趋势。梯度开发理论的理论要点(1)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产业专业化部门所处的阶段。如果区域主导专业部门是由处在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则列入高梯度区;反之,由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则属于低梯度区。(2)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

16、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多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转移。(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城镇体系逐步拓展实现的。局部范围的扩展指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大范围扩展则是指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区域城市系统的等级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这时决定转移去向的不是距离远近,而是接受创新能力的差异,而梯度划分正是这种差距的反映。我国沿海地带为第一梯度区,中西部为第二第三梯度区。随着产业技术的梯度转移,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将缩小。具体发展措施:1.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2.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3.政府应积极培育创新中心4.加强科技投资5.建立风险投资基金6.吸引人才7.扩大对外开放五、结合汽车产业,分析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这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