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蔡元培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437495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师》蔡元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师》蔡元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师》蔡元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师》蔡元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师》蔡元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师》蔡元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师》蔡元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师蔡元培解说词 - 1 -蔡 元 培他来自于封建王朝,却是民主革命的开拓者;他出身于科举 制度,却成 为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在四十多年中,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塑造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北京大学,而继承他理想的那一代知识分子, 为中国走向现代书写了开篇。蔡元培(上集)1911 年,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年的君主专制体制,作为革命元老,蔡元培出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但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心想当皇帝,蔡元培抱负难伸,于是他辞了官,又一次去欧洲游学。当袁世凯死后,新任总统黎元洪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这时,蔡元培在欧洲学习考察已四年,是个 50 岁的老留学生了,在接到邀请电报一个月后,他就回到了祖

2、国。(京师大学堂旧址)蔡元培将要出长的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仅存的硕果,这座有最高学府地位的大学,从创立之日起就被时代和政局激荡颠簸,民国的建立也没能改变它多少。老师多是北洋官僚,学问不大,架子不小,学生多是王公贵族官僚富家子弟。上课了,听差们忙不迭去请:老爷,上课了!学生老爷才由鸦片床上爬起来。学生中还流行“结十兄弟” ,就是几个气味相投的同学结拜做兄弟,毕业后大家钻营做官,谁的官大,其他人就到他手下做科长、做秘书,捞个一官半职。【采访】北京大学教授 梁柱当时的北大,很多学生都喜欢读 法律,而法律系呢?教 员有很多都是官僚来兼任的,来兼任教授,没有学问,但是却受到学生的欢迎。

3、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愿意上法科呢?就是为了以后便于有靠山,便于升官。那时的北大,其实就是一个官僚养成所,这是一座苦闷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太学” ,这个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就是以这样的状态等待蔡元培的到来。1916 年 12 月 26 日,蔡元培接到任命的当天,没有直接去北京大学,而是步行到北京西河沿中西旅舍拜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独秀。【采访】北京大学教授 梁柱蔡先生和陈独秀有过交往,他在上海从事革命活 动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有过共事。【采访】蔡元培之女 蔡睟盎当时建立光复会,做炸药,陈独秀也去参加做炸药,蔡先生也是经常去,因为有这些关系,他又看了新青年杂志。陈独秀是新青年的创办人,提供民

4、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这时,他从上海来北京为杂志筹款。【采访】北京大学教授 梁柱新青年当时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刊物,是 传播新思想的,他(蔡元培)看了新青年以后,就认定这个人(陈独秀)可以成 为青年的导师。蔡元培希望他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但陈独秀放不下他在上海办的新青年 ,于是蔡元培三顾茅庐,一连几天早早来到旅社,遇陈独秀晚睡迟起,他就搬个凳子坐在房门口静候。陈独秀被蔡元培感动了,他们共同决定,把新青年搬到北大来办,这无疑也是把新文化运动请进了北大。(北京大学红楼)就任校长后,蔡元培做的头一件事不是举行仪式,不是发表治校主张,而是贴出这样的一张布告,宣布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后

5、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冯友兰说,看到这张布告,我们学生全明白了。事实上,这是蔡元培带给北大的礼物,给暮气沉沉的北大带来了震撼。连续五年,蔡元培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都要强调一点:本校的宗旨,就是为学问而求学问。他说,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采访】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大学究竟是做什么的?那么他是怎么定位的呢?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他认为大师蔡元培解说词 - 2 -要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话,还 是要通过知识分子,通 过学术 ,从根本上来启发老百姓的觉悟,来提高国民的素质,他觉得这 是要解决根本问题的一个途径。(北京大学二院旧址)陈独秀到北大后,又聘请了胡适、刘半农、钱

6、玄同等,启动了北大文科的改革。同时, 新青年在北大建立了新的编辑部,胡适、李大钊、钱玄同、鲁迅、刘半农、沈尹默等先后加入。北大领集聚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坚,蔡元培自己也成为一个热心的撰稿人。大学离不开学术,但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学术独立和学术本位的是蔡元培。他的主张精练为 16 个字: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就是被后人称道的著名的北大精神。【采访】北京大学教授 陈平原中国几千年的学术专制,使得我 们很容易用自己的一己之 见,来衡量、要求还有限制别人的思想行为,所以他觉得应该 用兼容并包这一概念来取代。在蔡元培看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世界各国办大学的普遍原则,而在封建

7、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首倡这个原则,正是为新思潮和新文化张目。蔡元培是新青年的支持者和撰稿人,但他也拨款给北大的国故杂志;当学生创办了新潮杂志,蔡元培亲自题写刊名,还在经济上予以支持。【采访】北京大学教授 陈平原当年上海的报纸发文章说,刘 师培办国故月刊,起来挑 战 新青年,刘师培马上起来反对, 说不能这么说,因为国故月刊也是校长支持的,也是校长给钱的。换一句话来说,蔡元培既支持新青年新潮这样的激进的刊物,也支持持文化保守主 义的国故这样的刊物,这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蔡先生的兼容并包。黄侃是一位目空一切的国学大师,他大谈魏晋文学;而钱玄同则倡导白话文,用新方法整理国故。当年的北大学生王昆仑回忆

8、说,钱玄同上课时,旁边教室里的黄侃骂声不绝。【采访】北京大学教授 梁柱五十分钟的一切课啊,大概有半年 钟头在骂亲派, 骂钱玄同;而 钱玄同的课堂呢,恰恰就在他的对面,他也听到了,也没关系,就照样讲他的新派主张。很民主,思想上很自由,那么这就是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吸收、培养他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而不是只听一个先生的话。在北大,辜鸿铭被称为怪人。有学生对聘请他在北大任教不理解,蔡元培开导说,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并不要你们也去拥护复辟。辜鸿铭上讲台演讲,穿戴的是马褂和瓜皮小帽,背后拖了一根细小焦黄的辫子。这身奇怪装束引来哄堂大笑,然而辜鸿铭不紧不慢地说,你们不要笑我这小小的尾巴,我留下这并不重

9、要,剪下它极其容易,至于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依我看,想去掉并不容易。更称奇的是,蔡元培把只有中学学历的梁漱溟也请进了北大。当时梁漱溟只有 24 岁,他潜心佛学,酷爱儒学,又主张学习西方,蔡元培请他讲授哲学,后来成为一代大家的冯友兰、顾颉刚、朱自清等,都听过他的课,都得益于北大浓郁的哲学气氛。【采访】北京大学教授 陈平原有的人,可能他常识所限,他只能欣赏某一种、某一个学科、某一个学派的优长,他能欣赏,他能理解,但对于其它学科,其它学派,他不能理解,不是故意的,而是他没有这个眼光,没有这个趣味。蔡先生有这个魄力,更重要的是有这个趣味。他对于北京大学里面的人文学者的支持,使得他们得以革新,最后影响社

10、会,对于日后的新文化运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采访】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兼容并包,一方面是包括了各种思想流派的并包,同时也包括了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都应该得到自己的地位,他确实有一个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的 这样一个思想。校长总是学校里的最高权威,但蔡元培一到北大就建立教授治校的评议会制度,蔡元培推行的这种教授治校制度,究其实质就是民主办校,这在一个封建根基很深的国家里实属难得,他前无古人,似乎也无来者。【采访】同济大学教授 蔡建国大师蔡元培解说词 - 3 -评议会是一个民主的精神的体现,自由精神的体 现,也就是说,大学里头的大政方针,是由教授来决定的,不是我一个校长来决定的,少数人决定的,是要

11、 发动大家的智慧,来决定一件大事的,所以这样就把教授的地位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从此,北大脱胎换骨,从一所太学转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这是划时代的。蔡元培,1868 年 1 月生于浙江绍兴,父亲是钱庄的掌柜,去世很早,于是家道中落,变得贫穷起来。在亲戚的帮助下,蔡元培接受了严格而完整的旧式教育。26 岁考中进士,两年后,成为翰林院编修。这是封建时代的读书人的最高学历,他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荣耀。然而,他在翰林院并没有多少事可做,但却目睹了中国发生的两件大事。一是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惨败而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二是 1898 年维新派提出变法自强,发展成声势浩大的维新变法运动,但以失

12、败告终。这两件事对于年青而充满抱负的蔡元培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的一生就此发生转变。【采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朱维铮中国到底应该怎么走?有一条,他不 赞成康有为他们,他 认为 康有为他们没有训练人才,结果就匆匆忙忙地改革,所以他就感觉到这个是,他在那个时代啦,在戊戌政变以前他就感觉到要失败,不会搞好的。甲午战争使中国的读书人前所未有地认识到亡国的危险,随后的变法维新的失败又是对读书人的重重一击。蔡元培从中酝酿了这样的思想: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要从事改革是不可能的。【采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朱维铮戊戌维新以后,有一些人(因为 )戊戌维新失败了,我赶快回到那个原点去

13、,他倒没有,他是作为翰林院编修,他要继续 地要想搞新的东西。戊戌变法失败不到一个月,蔡元培离开了满清王朝的翰林院,回到绍兴。他以一介布衣来实践教书育人、启发民智的理想。四年里,他在绍兴、上海等地创办和主持了七所新式学校。办学期间,蔡元培发起创立光复会,反对腐朽的满清王朝。【采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朱维铮光复会的主要的领袖是蔡元培和章太炎,在光复会的实干家里面,就是陶成章。那么 应该说在辛亥革命以前,光复会在江南这一带,它 发动群众,搞起义,是起了很大的一个作用的。以后的十几年间,革命和教育成了蔡元培奋斗的双重轨迹。同时,他游注欧洲,对西方的学术思想广泛涉猎,深入研究,这样的视野和积累,使他对

14、中国社会和教育的症结有了清醒的认识。蔡元培走进北大时,已不是把改造北大看成仅仅是治理一所学校,而是为中国的现代大学教育奠基。 【采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李天纲在北京办学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什么呢?保守势力太足。 举办 一个新的学校,有一点新措施,就会受到传统势力的包 围以及阻挠。蔡元培在那个 时 候,他已经有能力把他在上海办学、在欧洲游学所形成的一整套的办学理念在北大推广。在蔡元培实际担任校长的 5 年多时间里,他把太多的理想付诸了实践,付诸了这所学校。这是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时,李大钊和会员们的合影。北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在中国是最早的。【采访】同济大学教授 蔡建国我曾经在(上世纪)八

15、十年代初拜访过当时北大学生罗章龙先生。他就回忆,他 说:我们要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我 们就去找蔡校长,蔡校 长他就批准我 们成立,给了我们两间办公室。而且在成立的会上,他还参加我们的成立大会。蔡元培认为:在学术上,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要使各种学派、各种观点并存,让老师有自由研究的空间,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种思想自由、学术平等的方针,造成了从未有过的百家争鸣的气象,激发了学生们崇尚和研究学问的兴趣,这是以后五四大师蔡元培解说词 - 4 -新文化运动的先声。蔡元培在北大还有一个发明,将学生的学年制改为选科制,就是今天的学分制。蔡元培的出发点是崇尚自然、发展个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16、和特点自由选课,接触到不同的的学术观点、主张,通过比较对照,思考贯通。【采访】同济大学教授 蔡建国在那封建的社会里头,就是盲从的、盲目的,而不会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他是被束缚住的。所以现在他强调的是需要能 够有独立思考的这样的一个意 识, 这也是观念的一个革新。在这样的北大成长起来的学生,是一批栋梁之才。这是蔡尚思撰写的蔡元培思想专著,保存了许多他与蔡元培访谈的第一手资料。【采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蔡尚思蔡元培,我记得,蔡元培今年已 102 岁的蔡尚思,是北大国学研究所的学生,他在浓郁的学术气氛中求学,又在蔡元培的鼓励和推荐下做了一辈子教师,做了一辈子学问。他敬佩和仰慕老师,尽管很多事现在已不记得了,但他还常常念叨恩师蔡元培的名字蔡元培和鲁迅是同城老乡,关系很不一般,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